夫乱今然后①反是:上以无法使,下以无度行;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若是,则上失天性②,下失地利,中失人和;故百事废,财物诎③,而祸乱起。王公则病不足于上,庶人则冻诿赢瘠于下。于是焉桀、纣群居,而盗贼击夺以危上矣。安禽兽行,虎狼贪,故脯巨人而炙婴儿矣。若是,则有何尤掘人之墓,抉人之口而求利矣哉?虽此倮④而埋之,犹且必掘也,安得葬埋哉?彼乃将食其肉而龁其骨也。夫曰:太古薄葬,故不掘也;乱今厚葬,故掘也。是特奸人之误于乱说,欺愚者而淖陷⑤之,以偷⑥取利焉,夫是之谓大奸。传曰:“危人而自安,害人而自利。”此之谓也。
【注释】
①然后:这才。②天性:指天时。③诎:同“屈”,竭,尽。④倮:同“裸”,赤身裸体。⑤淖陷:使……陷于泥淖中,坑害。⑥偷:苟且。
【译文】
混乱的今天与古代相反。君主不根据法度役使人民,臣民不根据法度去办事,有才智的人不能去谋划国家大事,有能力的人不能去治理国家,有德行的人不能在位役使人。像这样,那么君主就会错失天时,民众就会丧失土地所产生的利益,国家就会失掉人民的同心合力;所以百事俱废,财物紧缺,而祸乱也就产生了。天子诸侯在上面忧虑财物不足,老百姓则在下面受冻挨饿疲弱消瘦;于是桀、纣似的暴君成群地占据在各国的君位上,而盗贼也就打家劫舍以至于危害到社会秩序了。一个个像禽兽一样横行,像虎狼一样贪婪,甚至有把大人做成肉干来吃而把婴儿做成烤肉来吃了。像这样,那么又为什么要指责盗掘死人的坟墓、挖死人的嘴巴来求取利益的行为呢?像这样,即使是赤身裸体来埋葬死人,也一定会被挖掘的,还讨论什么丧葬呢?因为他们也许将会吃死人的肉,啃死人的骨头。所谓“远古时代葬礼节俭,所以不会被挖掘;混乱的今天葬礼奢侈,所以会被盗挖”,这只是奸邪的人被谬论所迷惑了,却又用它来欺骗愚蠢的人而坑害他们,以便从中苟且捞取好处,这叫做最大的奸邪。古书上说:“使别人危险以便使自己安全,使别人受害以便使自己得利。”说的就是这种人。
【原文】
子宋子曰:“明①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应之曰:然则以人之情为不恶侮乎?曰:“恶而不辱也。”曰:“若是,则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今俳优②、侏儒③、狎徒④詈⑤侮而不斗者,是岂钜⑥知见侮之为不辱哉?然而不斗者,不恶故也。今人或入其央渎⑦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是岂以丧猪为辱也哉?然而不惮斗者,恶之故也。虽以见侮为辱也,不恶则不斗;虽知见侮为不辱,恶之则必斗。然则斗与不斗邪,亡于辱之与不辱也,乃在于恶之与不恶也。夫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恶侮,而务说人以勿辱也,岂不过甚矣哉?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不知其无益,则不知;知其无益也,直⑧以欺人,则不仁。不仁不知,辱莫大焉。将以为有益于人,则与⑨无益于人也,则得大辱而退耳!说莫病是矣。”
【注释】
①明:阐明,宣传彰明。②俳:滑稽演员。优:优伶,演戏的人。③侏儒:发育不正常而身材矮小的人,古代常充当供人取乐的活宝。④狎:戏弄。徒:服劳役的人。⑤詈:骂。⑥钜:通“讵”,与“岂”同义连用,难道,哪里。⑦央:中。央渎:沟中。⑧直:犹“特”,特地,故意。⑨与:通“举”,都。
【译文】
宋钘先生说:“宣明了被人侮辱而不以为耻辱,就能使人们不争斗。人们都把被侮辱当作为耻辱,所以会争斗;如果懂得了被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就不会争斗了。”
回答:“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先生也以为人之常情是不憎恶被人侮辱的吗?”
他说:“虽然憎恶被人侮辱,但并不把被侮辱当作是耻辱。”
回答:“像这样,那就一定达不到先生所追求的目标了。大凡人们的争斗,一定是把自己憎恶受侮辱当作辩解,而不是把自己感到耻辱作为理由。现在那些滑稽演员和唱戏的优伶、供人取乐的矮子、被人戏弄的奴仆,受到辱骂欺侮却不争斗,这哪里是因为他们懂得了被人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的道理呢?他们不争斗,是因为他们不憎恶被人侮辱的缘故啊!现在如果有人进入人家的猪圈中,偷了人家的猪,失主一定会拿起剑戟去追赶窃贼,甚至不避死伤,这哪里是因为他把丢失猪看作耻辱呢?他不怕争斗,是因为憎恶窃贼啊!所以,即使把被侮辱看作为一种耻辱,但如果不憎恶它,就不会争斗;即使懂得了被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的道理,但如果憎恶它,就一定会争斗。这样看来,争斗不争斗,不在于感到耻辱还是不感到耻辱,而在于憎恶还是不憎恶。
“现在宋先生不能消除人们对被人侮辱的憎恶,而致力于劝说人们别把受侮辱看作为耻辱,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即使是能言善辩的铁嘴巴把嘴皮都磨破了,仍将毫无裨益。不懂得这种劝说毫无裨益,那就是不明智;知道它毫无裨益,却故意要用它来骗人,那就是不仁慈。不仁慈不明智,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宋先生认为自己的说法有益于人。但事实上却无益于人,只落得个极大的耻辱而退场罢了!天底下的学说没有比这更糟的了。”
【原文】
子宋子曰:“见侮不辱。”应之曰:“凡议,必先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不分而辨讼不决,故所闻曰:‘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①之所起,王制是也。’故凡言议期命②是非,以圣王为师。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势辱者;有义辱者,有势辱者。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荣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谓义荣。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上为天子诸侯,下为卿相士大夫,是荣之从外至者也,夫是之谓势荣。流淫污侵,犯分乱理,骄暴贪利,是辱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谓义辱。詈侮摔③搏,捶④笞膑脚⑤,斩断枯磔⑥,藉靡⑦后缚,是辱之由外至者也,夫是之谓势辱。是荣辱之两端也。故君子可以有势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义荣。有势辱无害为尧,有势荣无害为桀。义荣势荣,唯君子然后兼有之;义辱势辱,唯小人然后兼有之。是荣辱之分也。圣王以为法,士大夫为道,官人以为守,百姓以为成俗,万世不能易也。
“今子宋子则不然,独诎容为己,虑一朝而改之,说必不行矣。譬之,是犹以博涂⑧塞江海也,以焦侥而戴⑨太山也,蹎⑩跌碎折不待顷矣。二三子之善于子宋子者,殆不若止之,将恐得伤其体也。”
【注释】
①分职:分掌职务。名象:名物制度。②命:命名,确定事物的名称。③摔:揪住。④捶:通“箠”。⑤膑脚:剔掉膝盖骨的酷刑。⑥枯:通“辜”。枯磔:古代一种酷刑,即车裂后弃市,俗名五马分尸,将人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用马拉车以撕裂肢体,并暴尸示众。⑦藉:绳,缚,系。靡:通“縻”,绳,缚。⑧塼:“抟”)之俗字,揉捏成团。涂:泥。⑨戴:用头顶。⑩蹎:“颠”的本字,跌倒。
【译文】
宋钘先生说:“被侮辱而不以为耻辱。”
回答:“凡是议论,一定要树立一个最高的准则才行,没有一个最高准则,那么是非就不能区分而争辩也无法解决。我过去听到的话说:‘天下最大最高的准则,判断是非的界线,分掌职务、名物制度的起源,就是古代圣王的制度。’所以,凡是发言立论或约定事物的名称,它们的是非标准都要以圣王作为榜样;而圣王的道德原则,是看重光荣耻辱的。
“光荣、耻辱各有两个方面,有道义方面的光荣,有势位方面的光荣,有道义方面的耻辱,有势位方面的耻辱。志向美好,德行淳厚,智虑精明,这是从内心产生出来的光荣,这叫做道义方面的光荣。爵位尊贵,贡品俸禄优厚,权势地位优越,高一点的做了天子诸侯,低一点的做了卿相士大夫,这是从外部得到的光荣,这叫做势位方面的光荣。行为放荡、丑恶,违犯道义、扰乱伦理,骄横凶暴、唯利是图,这是从内心产生出来的耻辱,这叫做道义方面的耻辱。受人责骂侮辱、被揪住头发挨打,受杖刑被鞭打、受膑刑被剔去膝盖骨,被砍头断手、五马分尸并弃市,被五花大绑、被反绑吊起,这是从外部得到的耻辱,这叫做势位方面的耻辱。这些就是光荣耻辱的两个方面。
“所以君子可能有势位方面的耻辱而不可能有道义方面的耻辱,小人可能有势位方面的光荣却不可能有道义方面的光荣。有势位方面的耻辱不妨碍他成为尧,有势位方面的光荣不妨碍他成为桀。道义方面的光荣、势位方面的光荣,只有君子才能同时拥有它们;道义方面的耻辱、势位方面的耻辱,只有小人才会同时占有它们。这就是光荣和耻辱方面的道理。圣王把它当作法度,士大夫把它当作原则,一般官吏把它当作守则,老百姓根据它形成习俗,这是千秋万代也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