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
10486900000015

第15章 神秘莫测的地域之谜(9)

黄果树瀑布发育在世界上最大的华南喀斯特地区的最中心部位,这里的地表和地下都分布着大量可溶性的碳酸盐层,区域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加上这里位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的南缘,水热条件良好,形成打帮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诸多河流。它们在向下流经北盘江再汇入珠江时,对高原面进行溶蚀和切割,加剧了高原地势的起伏,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河流的袭夺或落水洞坍塌等原因,形成了众多的瀑布景观。

那么,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的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成因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断陷而成的;有人则认为是喀斯特侵蚀断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由于一个瀑布的形成过程是与瀑布所在的河流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的,故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须与白水河的演化发育历史结合起来考虑。这样,黄果树瀑布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成七个阶段:即前者斗期、者斗期、老龙洞期、白水河期、黄果树伏流期、黄果树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2700万年至10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底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黄果树瀑布经过形成和演化,其位置与初期的位置相比,已经后撤到远离初期所在断层破碎带及溶蚀崩塌的严重地带。现存的瀑布壁,高、陡、完整,是逆向坡结构,由坚硬的厚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组成,岩层倾向上游,岩性均一,稳定性良好。

但没有一种说法能得到公认,黄果树的成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神秘现象关键词:黄果树瀑布喀斯特地貌中华第一瀑落水洞式

奉节天坑地缝之谜

在重庆奉节境内,有一个巨型的天坑,坑口直径626米、坑深662米,总容积为1.19亿立方米(可以装下云南天池的水),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容积最大和最深的喀斯特岩溶漏斗,被誉为“天下第一坑”,是由地下暗河冲击碳酸盐岩层而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周围的、方圆不到几公里的居民知道这么一个大坑,再远一些,就没有什么人知道它了。但是1997年,考察队发现了天坑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1997年,由英国考古学家霍德博士、天文学家敦切利萨博士、地质学家威尔金斯博士联手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抵达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哪来的大圆球?

考察队从一条羊肠险径下到天坑底部。当他们安装好超导远红外探测摄像器,从天坑底部自下向上对数百米高的峭壁做逐一圆周扫描时,考察队发现,在峭壁内约6米深处竟隐藏着7个直径为4米的大圆球。这些大圆球呈曲线排列,球面上还刻着一些无法破译的文字和符号。经“裂变径迹法”测定,圆球产生距今有7500万年至8000万年,主要成分是金属钛。

谁为恐龙做了手术?

在天坑底部,霍德博士发现了一头恐龙头骨化石。就此,威廉·霍德在他的日记里曾这样写道:“4月20日,考察队继续对中国奉节神奇天坑着手考察。我惊喜地发掘到一头恐龙头骨化石,这是多棘龙的头骨化石。多棘龙和其他恐龙一样,生活在侏罗纪,距今1.5亿年至7500万年以前,属食肉类恐龙。令人困惑的是,这个头骨曾被锯成相等的两半,之后又缝合,其切割痕迹十分整齐,手术水平与我们现代医学不相上下,15亿年至7500万年前,人类尚未出现,很难想像这是地球原始人所为,那么,是谁对它实施了外科解剖呢?”

神秘箱子熠熠发光?

考察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劈开乱树丛小心翼翼地步入其间。黑暗中,天坑底部许多蝙蝠被惊动,在周围乱飞,有的干脆直扑人体,发出吱吱怪叫。行至300米外,考察队霍德博士又发现7只三角形箱子,和圆球一样,也排列成曲线,箱子间或熠熠发光。考察队员们试图接近它,但是稍为走近,就感到四肢麻木,好像有电流穿过。天坑底部由于岩缝里阴暗潮湿,空气稀薄,众人不敢久留,一个个退了出来。但他们分析这7只三角形箱子当属通讯器材之类的东西,只可惜得不到实物,只能将摄下的箱子图片送回英国天体信息研究院。

天坑成因早有定论

奉节小寨天坑自上世纪末被发现后,关于它的成因便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有说天坑是数亿年前陨星撞击地球所成。近年来,经过中外地质学家的实地考证后,认为是一种地陷形成,这学说逐渐统领了整个学术界。但近段时间,根据上述发现,有人据此便推测天坑很可能曾是地球外“智慧生命”的一个工作基地,之后不知何故被废弃了。

神秘现象关键词:喀斯特岩溶漏斗裂变径迹法多棘龙

提神醒脑的“香地”之谜

在湖南省洞口县山门清水村有一处神奇地散发着香味的土地,面积仅有50多平方米左右。香地是一块小凹地,这里人迹罕至,香地上边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潺潺的小溪。从表面看,这里平淡无奇。与附近地区没有任何区别,生长着与其他地方一样的树木花草,土壤颜色也与周围的相同,但它却能散发出阵阵奇香。这是怎么回事呢?

香地是在无意中被当地山民发现的。当一位采药的山民路经此地时,觉得有一种奇妙的香味扑鼻而来,是什么东西这么香?这引起了药农的注意,他反复查找香味的源头,查看了这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均不得要领,最后,他突然明白,原来香味来自脚下的土地,是这块独特的土地发出的。香地的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享受这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发现,这一奇特的香味,仅局限在这50米方圆的范围内,只要越出这香地一步,香味顷刻间就闻不到了。人们还发现这里的香味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早晨露水未干时,香味显得格外香;太阳似火的中午,则变得微香;日近黄昏,天阴或雨后天晴时,香味会渐渐变浓。但来到这里的人们谁也闻不出这香味究竟属于哪一种香。人们还发现,这香味还有使人精神舒爽、神志清醒、恢复疲劳的功效。香地的趣闻,越传越广,许多专家也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当他们闻到了这一香味后,才打消了疑问。专家分析判定后认为,这种香味可能是由这里地下所存在的某一种放射性微量元素引起的,当这一微量元素放射出来后,同空气接触就会形成一种带有香味的特殊气体。香味的时淡时浓,可能与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强弱和气温变化有关。

这奇妙的香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说与放射性元素有关,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元素?为什么它仅仅存在于小小的范围内?目前,还很难说得清楚。

神秘现象关键词:香地清水村放射性元素

俄勒冈魔力漩涡之谜

在美国俄勒冈州格兰特狭口外,沙甸河一带,有一个方圆仅50平方米的怪异的地方,被称为“俄勒冈漩涡”。这里有一座古旧的木屋,其歪斜程度犹如比萨斜塔。走进木屋,会感到有一种巨大的拉力把你往下拉,就像是地心引力突然加强了。如果往后退,还会感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将你拉向木屋中心。

一到“俄勒冈漩涡”,马会本能地回避,飞鸟也会突然地回头下垂,树干则倾向北极。在这座木房子里,任何成群飘浮着的物体都会聚成漩涡状。在小屋里吸烟,上升的烟气即使有风也是慢慢地流动,逐渐加速自旋成漩涡状。撒出撕碎的纸片也飞舞成漩涡,就好像有人在空中搅拌纸片似的。

许多科学家对此谜进行过长时间考察,他们用铁链连着一个13公斤的钢球,把它吊在木屋的横梁上,这个钢球明显地违背了重力定律,倾斜成某个角度,晃向“漩涡”中心。你可以轻易地把钢球推向“漩涡”中心,但要把它推向外却很难。后来用仪器测定,显示这里有个直径约50米的磁力圈。但这个磁力圈不是固定不动,而是以9天为一周期,循圆形轨道移动。

“俄勒冈漩涡”的力量确实存在,但这究竟是什么力量?如何产生的?对于“俄勒冈漩涡”现象的由来,研究者认为是重力与电磁力在配合作怪。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异现象,科学家们的解释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重磁异常,强大的重力转变为磁力,而强大的磁力又导致重力异常。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大的重力呢?人们还不清楚。

神秘现象关键词:俄勒冈漩涡重力定律重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