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10478200000019

第19章 辩论的准备阶段(6)

我们在前面介绍的许多辩论技巧,都是在一定的谋略指导下的。有的是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有的是采用心理攻坚,有的是把握战机巧妙得当,有的是善用言辞取胜等。我们在运用语言表述辩论技巧时,应充分体现出这些谋略的正确与高明,表达出谋略思想的本质与规律性,这样才能使技巧的表述更准确、突出。在表述技巧时,要特别注意:一要把准时机,不早不晚,使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二要瞄准对手要害,使技巧的运用不偏不倚,正中对手致命处;三要控制好辩论情势,发挥表述技巧,语言张弛得体,疾徐适度,捭阖有序。这样,表述谋略的运用才能严丝合缝,无懈可击;表述技巧的发挥才能淋漓尽致,天衣无缝。既可以充分表现出辩者稳操胜券的主动,又可以充分体现出辩论语言的雄辩力量。

为了达到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在语言的具体使用上,要准确、简练、严密。准确,就是表达语意准确,分寸适当。简练,是意则期多,字则惟少。文字简洁洗练,增大语言的容量,尽量扩大其信息量。严密,就是字、词、句、段严整细密。攻,则阵势坚强,摧枯拉朽;守,则众志成城,固若金汤。

表述内容严谨

在辩论中,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辩者在运用语言表述内容时,都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表述论证要合理

所谓论证合理,一是指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用论据必然能推导出论点;二是指推导必须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因此表述论证的过程和方法,必须逻辑严密,推理自然,表现出论证的必然性。这样推导出的论点必然牢靠,说服力强。

2.表述论据要确实

论据是建立论点的依据、基础。把论据表述得确凿无误,真实可靠,论点才能站住脚,有说服力。这里特别要注意:作为论据,不论是事实、数字,还是理论等,表述时一定要准确、恰当、真实,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使论据确凿可靠,充分发挥它的论证作用。

3.表述论点要清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辩论客体中,我们曾分析过确立论点的四个必备条件:科学性、创见性、针对性和鲜明性。那是指确立的论点本身所应具有的特性。这里谈的论点的清晰,则是指运用语言表述论点的具体要求。

要清晰地表述论点,就要求表述要完整、概括、准确。

①完整。在表述论点的内容时,既不能有遗漏,有片面性,也不能出现矛盾,相互抵触。如果论点包含的只有一个方面的意思,那一定要把这一方面的意思表述完全;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意思,那么就不仅要说清说全这些方面的意思,而且还要说清说全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表述论点,也不能出现前后意思上的转移,造成矛盾、抵触和不一致。表述的完整,基础是思考要完整严密,只有如此才不会出现表述上的疏漏。

②概括。对论点的表述,要概括出其客观本质。因为越能概括出论点的本质,就越能体现出论点具有共性、代表性、规律性,这样才能使论点深刻,具有必然性,能揭示出规律,辩论因此才会有巨大的说服力。

③准确。是恰当确切地表述论点。恰当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要表述得恰如其分。确切地说,是要科学准确地表述论点,表现出论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确实是真理性的认识,站得住,立得牢。

§§§第4节辩论者的素质培养

语言是架设在辩论者与自己的对手、听众和评委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媒介。缺少了这个桥梁,缺少了这个媒介,我们的思想就无法传递到对手那里,也无法到达听众和评委那里,整个辩论其实就不会发生。

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首先解决的是语言的速率问题。辩论的语速不同于其他使用的场合。相对来说,在几种语言艺术中,朗诵的语速最慢,演讲的语速快于论述性文章的播音。在辩论赛规则中,对每一位辩手在陈辞中所用的时间,每个队在自由辩论中所用的时间都有着严格的限定。因此,有的辩手以加快语速作为一种策略,以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包含最大的语言容量。尽管,辩论语速比日常语言的语速要快一些,可是,快也有一个度。在吐字清晰的前提下,采用什么语速才合适也要因人、因时、因景而异。活泼热情的选手语速可以快一点,沉稳、理性的选手语速则可以慢一些;在陈词提问、申诉要点与论据时,语速可适当慢一些,关键字眼甚至可以一字一顿加以突出;而在反击对方进攻时语速可快一点,以显示己方的锋芒。同一场辩论,甚至同一个辩手,语速也不应一成不变,应该视具体情况有所变化。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辩论的语调。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三者的协调统一。就辩论赛而言,陈词说理阶段要慷慨激昂,以示己方立论基础的扎实;反击对方进攻要坚决有力,以示己方的信心和力量;调侃幽默时语速、语调可以有大的起落变化,以渲染气氛,调动听众情绪。自己觉得在把握不是很大、暂避对手锋芒或不得不应对时,语速可适当快一点,但语调一定要干脆利落、吐字吐词果断,不能显露出犹豫或无把握。

另外,男女辩手在语言的把握上也应有明显的区别。女性选手柔而不软,柔中有刚;男性选手刚而不凶,既刚且韧。必要时,男性选手可咄咄逼人,多用“势”,而女性选手宜亲切,多用“情”;男性选手要在坚毅中见机智,诙谐调侃,但不能油滑,女选手于恬静之中藏机锋,可略有幽默,却不宜调侃。整场比赛刚柔相济,以生变化。

辩论语言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词能达意,紧扣辩题,不讲废话。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言而有序。这里所谓的序,就是指要有逻辑层次,条理分明。最后,要“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也就是所言所辩有根有据,顺理成章,不要把辩论变成诡辩。我们把上述三个要求归纳起来,就是辩论时遣词造句要得当,言简意赅;适当引用成语、诗词、格言、警句。

幽默是其中最绚丽的火花,它能给辩论增色,给人以愉悦和启迪。幽默不同于逗笑逗乐,更不是哗众取宠。幽默是一种机智,所用比喻紧扣辩论中心,观众或听众熟悉,而且极富哲理,耐人寻味。

除了运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也可以借用态势语言来表述自己,这在后面会有涉及。

在辩论这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锋中,出色的应变能力是辩论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都力图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攻击。只有具备出色的应变能力才有可能打败对手。

一、敏捷性

所谓敏捷性,就是指在辩论中辩论者反应的速度要快,既能够迅速地发现对方的弱点,又能够快速地进行思维,快速地组织和表达语言回击对方。

清朝乾隆年间的刘墉,身居中堂之位,以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而闻名。有一天,乾隆去避暑山庄,刘墉伴驾前往。外出散步时,一行人信步走进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弥勒佛冲着他笑,便问:“刘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

刘墉回答:“启禀皇上,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

乾隆听了自然十分高兴。当刘墉走到弥勒佛面前时,乾隆转身问道:“那佛见卿也笑,为何?”

刘墉答道:“佛见臣笑,笑臣成不了佛。”

乾隆听了后不由自主地也笑了。

在这个故事里,刘墉之所以能摆脱困境,出色的应变能力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辩论来说,应变能力的敏捷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反应迟钝、呆板的人,碰到意外的情况便张口结舌,明知道对方有错却又不知道如何反驳,只好看着对方从中获利。这种人在辩论中是难以取胜的,只有应变能力异常敏捷的人,才能够在辩论中获胜。

二、综合性

前面我们说过,辩论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而辩论者应变能力的综合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第一,辩论者要具备杰出的应变能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在辩论中碰到意外的情况时沉着镇定、从容不迫,才能保证辩论者才智的正常发挥。第二,辩论者还必须具备敏锐洞察力。再高明的辩手,无论说得如何振振有词,但肯定会出现漏洞或者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辩论者要能迅速抓住对方的弱点。第三,辩论者还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发现对方弱点后,必须反应灵敏,迅速决策,适时应对。第四,辩论者必须有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熟知各种辩论技巧并加以熟练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对方发难时,调动积累的知识经验,迅速地组织好语言做出反应,使自己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奇特性

有一个农民和学校的老师见面了,农民和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农民:“我要教育我的儿子!免得他以后成为一个愚蠢的人。”

老师:“你做得对,但每个月要交100块钱。”

农民:“这数目可不小,我可以买一头小毛驴。”

老师:“如果你买了驴子,而不教育儿子,家里就有两头驴了。”

这里,老师的回答应该说是十分奇特。

所谓奇特性,就是要求辩论者在应对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时,能突出奇招,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给对手以措手不及的回答。

辩论者要有缜密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要有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具有卓越的思维能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就不会有惊人妙语。如果没有如泉思绪,就不可能口若悬河。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辩论的胜负成败。要提高辩论能力,首先就必须提高辩论中的思维能力。辩论中的思维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的论证性

辩论中辩论者的思维必须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乎逻辑、叙述有条有理。从辩论的实践来分析,凡是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辩论者,都善于从联系中去认识事物,力求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做出有切实充分根据,能言之成理的议论。相反,那些思维缺乏论证性的辩论者往往论证苍白无力、有理讲不出、讲话根据不足,甚至讲话语无伦次、前后矛盾,这样的人是难以在激烈的辩论中取得胜利的。

2.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辩论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辩论中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准确地揭示事物最本质的方面。因为寓意深刻、既尖锐又富有哲理的辩论才是征服对手的有效手段;相反,装腔作势、思维混乱、见解肤浅则是辩论的最大敌人。

3.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辩论者能迅速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快速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尤其在口头辩论这样即时性很强的辩论中,对方发言一结束,就必须马上接着发言,为己方的观点进行辩护或者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时反应必须十分灵敏,能对对方言论的实质意图快速做出判断,并能迅速地组织材料,选择出最佳的辩论方法,立即做出回应。要做到这些,思维就必须非常敏捷。相反,如果反应迟钝、呆板,对对方辩词半天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肯定会失去辩论的主动权,向对手举起了白旗。

辩论对策思维的构成,必须具有三个要素:含义性、针对性、合理性。即合乎辩论者主体动机的辩论的含义性,合乎辩论对象的思想、论点和行为的针对性,合乎辩题有关实际和真理标准的合理性。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人说话必须精确地、清晰地、系统地反映出自己的思维成果,而辩论对辩论者的思维要求更高,要求辩论者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及时适应已经变换的论证和情景,机警地依赖辩论现场的触发,对辩词进行快速而严密的组织工作,并将其传达出来。

培养敏捷思维的方法

一、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能增强外界信号的刺激,引起敏捷的反应。在辩论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深感兴趣的辩题比不感兴趣的辩题反应快,这实际上就是兴趣在发挥着作用。

二、注意知识积累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与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分析,信息储备的质与量均与人的反应有关。如果对手提到的问题,正好是你素有研究的,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促使你大脑中储存信息的连锁反应。所以,我们要经常进行激活自己对外界信号的反应练习。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属对训练

所谓属对,就是我国传统的对对联。这种属对训练,能训练我们根据对方发出的信息迅速反馈的能力。

2.触发训练

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的触动而领悟到其他事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触发依靠大脑的联想能力,而联想是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从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本义,联想到它的象征意义或转义,进行触发训练。

3.反常态思维训练

这种训练形式能软化自己的大脑,使我们的大脑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在这种思维活动过程中,大脑能够突破固定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熟知的心理模式纳入新的关系,以全新的观点来考虑对象,并做出正确的结论,以增强思维的机敏度。

创造性思维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能体现思维过程的跨越性。也就是说,要“省略”某些推理程序,加快思维进程,加大思考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创造性思维品质是辩论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基本保证。

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不仅是技巧密集的辩论,更是知识密集的辩论。一个辩论者只有具备广博、完整、严谨的知识,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了解,在辩论场上才能口若悬河、力敌群雄。

一个辩手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要想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必须善于向他人学习。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所学专长,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向专家求教,向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

2.向优秀作品学习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要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书本学习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就辩论而言,不要求辩手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辩手应该是一个“杂家”,也就是说,读书的面要尽量广一些,比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历史学、现代科学知识,等等。通过向书本学习,知识自然就会增多,知识结构自然就会逐步完善。当然,作为辩论者,在读书时还应特别注意做一些读书摘录和卡片,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名人趣闻、成语典故、闪光的睿语、重要的统计数据等,以便在辩论的过程中查考。

3.向社会学习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要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填充自己的知识宝库,除了书本学习之外,还必须经常走出去,向社会学习,考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由于是直接向社会学习来的知识,是辩论者亲身体验、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往往真实、生动、感人,更有说服力。

辩论是对一个人全方位的考验,其中,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在辩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辩论者知识贫乏,知识结构不完善,在辩论中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第5节态势语言在辩论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