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时机已经到了,我们必须选出最有指挥能力的军人在这关键时候负责指挥这次重要行动,您可以很容易地作出这个选择。在这方面,您比林肯先生和威尔逊先生要幸运得多。林肯先生不得不在考验和错误中摸索招致许多可怕的损失,然后,才发现了正确的人选。威尔逊先生不得不挑选一个美国人民和外国盟军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人。马歇尔将军名声显赫,他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一个见多识广、手腕灵活的行政人员。一年以前,英军方面就建议由他担任这个职务。我相信,马歇尔将军凭着他的声望、素质与能力,一定能够胜任这一军事领导,这对使我们两国在相互信赖中进行联合行动,实施这次伟大的军事战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知道此举将在华盛顿造成许多的组织和制定世界战略方面的困难和一系列的损失,对此,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看再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史汀生与罗斯福共进午餐,罗斯福告诉史汀生,丘吉尔已主动提出要马歇尔出任最高统帅一职。接着两人讨论了马歇尔的继任人问题。两人同意艾森豪威尔应该回华盛顿担任参谋长。
关于要任命马歇尔担任最高统帅的消息,在华盛顿传了出去。引起了一场预想不到的轩然大波。史汀生、霍普金斯、海军部长诺克斯认为马歇尔是理所当然的人选,应该荣膺此任。但反对马歇尔离开华盛顿的呼声也特别高,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三个资深的参议员提出,马歇尔对国家所起的作用很大,他不能离开华盛顿。他们告诉史汀生,说他们非常信赖马歇尔,不仅他们个人信赖他,而且每当同事们对某个问题有争论时,如果他们能够说马歇尔赞成这个方案,便能获得其他参议员的一致赞成。这三个参议员担心,敌人正帮助和煽动人们赶走马歇尔。因为马歇尔对指挥美国的全球战争,对罗斯福总统和国会都影响极大。
参谋长联席会议四名成员,除了马歇尔自己以外,其余的人都反对调开马歇尔。金氏上将和阿诺德将军,认为马歇尔在他们中的地位非常高,甚至是他们的领袖,无论是艾森豪威尔或其他什么人担任陆军参谋长,都不能替代马歇尔将军的地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李海上将支持他们的意见。
在陆军部内部,也有人反对马歇尔调离华盛顿。恩比克将军尤为卖劲。他先是找霍普金斯,要他向罗斯福求情,不要让马歇尔去欧洲担任最高统帅。霍普金斯坚定地回答,这是罗斯福总统一项不可更改的决定,目的是想让马歇尔的名字像历史上那些杰出将军的名字一样,名垂千古。而如果把马歇尔留在华盛顿,要不了多少年,马歇尔的名字就会被历史忘却。
恩比克找到前任参谋长马林·克雷格将军帮忙。他们两人找到潘兴将军。潘兴是马歇尔的老上司和崇拜的军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英雄。潘兴将军听了他们两人的说明后,决定干预此事。潘兴不顾年老体迈,在病榻上亲自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请求把马歇尔留在华盛顿,他在信中说:
“报上一再报道,马歇尔将军将调往英国指挥作战,这使我深感不安。我给总统写信,表达我的殷切希望,但愿这些报道纯属无稽之谈。
“我们正在打一场遥遥无期的全球战争,我们需要最有才能的人作参谋长,以便明智地实施战略指导。我赞成军方有识之士的一致看法,马歇尔正是这样的人。把马歇尔调往一个有限的战区指挥作战,不管看来多么重要,都将使我们失去一位杰出的具有战略才能和丰富经验的参谋长。我不知道,还有何人与他比拟,接替他担任参谋长。
“总统先生,我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是因为我深信,把马歇尔从华盛顿调走,将是我们军事政策的一个根本性的、非常严重的错误。”福雷斯特·C·波格:《乔治·C·马歇尔:胜利的组织者:1943~1945》,纽约,1973年,第272页。
罗斯福迅速地给潘兴写了回信:
“您对乔治·马歇尔的评论中肯至极。但是,我认为您还是错了。如您所说,他无疑是最合适的参谋长。但是,如您所知,我们将派他去指挥的战役,是这次战争中最重要的军事行动。一旦这一时刻到来,他就不是指挥一个有限的战区,而是指挥整个欧洲战区的行动。此外,英国希望他参与联合参谋部的所有事宜,而不是仅限于英国本土的军务。
“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应该给予乔治一个战场指挥的机会,这也许才是惟一公平合理的。由于他所肩负的任务的性质,我们仍然能够从他的战略才能中获益。
“我能考虑的最好办法,是要乔治·马歇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潘兴——而如果我们把他留在这里,他就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我相信您对此将予以理解。”福雷斯特·C·波格:《乔治·C·马歇尔:胜利的组织者:1943~1945》,纽约,1973年,第272~273页。
潘兴的出面干预,没有使罗斯福改变主意,马林不肯就此罢休。他跑到《陆海军杂志》去煽风点火。该杂志通常被认为是非官方但是有权威的刊物。在马林的示意下,《陆海军杂志》发表一篇社论,指出:强大的势力想撤去马歇尔的职务,说“这种行动将使陆军、国会和全国震惊”。
社论像是在平静的池塘中丢下一块巨大的石头,激起层层波澜,由马歇尔的职务问题引起了一场真正的政治风波。罗斯福行政当局政治上的反对派利用这一事件大肆攻击罗斯福和霍普金斯。霍氏一直被罗斯福的反对派认为是“新政”最积极的支持者,当他在领导公共工程建设局时,就遭到了众多的指责和批评。《陆海军纪事》周刊发表社论说,某些军界人士认为,欧洲统帅与陆军参谋长比较起来,并不算是提拔,只是要把马歇尔从华盛顿调走,因为据说在那里某些与战略有关的人士不要他。该刊进一步指出:据了解,霍普金斯要让萨默维尔中将担任参谋长。萨默维尔和霍普金斯曾在公共工程建设局共过事。一些报刊指出:想调走马歇尔完全是“新政”的阴谋,是想利用战时危机局势作为阴谋手段,使美国共产化。《华盛顿先驱时报》一条标题写道:“全球公共工程建设局在围攻马歇尔的阴谋中用心毕露”,《夏延论坛报》的标题是:“霍普金斯卑鄙的手”。众议院指责霍普金斯得到了一个“阴谋集团”的支持,正在策划“把陆军部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组织”。另一些舆论则指出,罗斯福要调离马歇尔,是因为嫉妒马歇尔的才能和声望,他想任命萨默维尔中将当参谋长,其目的是在1944年的总统选举中能得到萨默维尔将军的支持。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03、404页。
这时,纳粹的宣传机器也插进来凑热闹,他们从巴黎发布一条短讯说:“美国的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被撤职,罗斯福已接管了他的指挥权。”
马歇尔把这则消息交给霍普金斯,并附上一张纸条说:“亲爱的哈里,是您干这种欺骗我的事情吗?”
霍普金斯把条子拿给罗斯福,他看后即在一张纸条上用铅笔写下一行字,然后,递交给马歇尔:“亲爱的乔治一只有一部分对一我现在是参谋长,而你是总统。”福雷斯特·C·波格:《乔治·C·马歇尔:胜利的组织者:1943~1945》,纽约,1973年,第271页。
尽管在任命马歇尔的问题上错综复杂,争论激烈,但最后决定权操在罗斯福手中。他想让马歇尔去欧洲担任最高统帅,但在舆论面前又犹豫不决。魁北克会议以后,丘吉尔几次催促罗斯福宣布对马歇尔的任命,他就是定不下来。在去德黑兰参加会议的途中,他在北非作了逗留,与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了一次长谈,罗斯福对艾森豪威尔说:“艾克,你我都知道内战时期参谋长是谁,但是,其他人就很少知道了。然而,每个中学生都知道那些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将军的名字——格兰特,当然还有李、杰克逊、谢尔曼、谢里登以及其他一些将军。我不希望50年后,几乎没有人知道乔治·马歇尔是谁,这就是我打算让乔治指挥远征军的原因之一,他完全有资格作为一个伟大将军而闻名于世。”从罗斯福的这段谈话来看,他还是决心任命马歇尔去担任盟军最高统帅的。但在德黑兰会议上他又犹豫不决了。面对斯大林的追问,他吞吞吐吐,场面显得十分尴尬和难堪。他告诉斯大林,他还没有就最高统帅的人选确定下来。斯大林说,在他看来,在西方盟国没有确定总司令之前,他不能认为盟国进攻欧洲是诚心诚意的。斯大林表示,虽然任命盟军总司令是总统的事,但是他赞成马歇尔出任此职,并要求罗斯福当场拍板,罗斯福就是定不下来。
从德黑兰回到埃及首都开罗,罗斯福召见了马歇尔。他要马歇尔自己挑选,是留在华盛顿继续当参谋长,还是愿意去欧洲指挥横渡海峡作战。
在有关任命最高统帅的几个月的激烈争论中,马歇尔一直保持了沉默。尽管他渴望去指挥“霸王”战役。马歇尔的愿望,只向史汀生透露过一次。在参加德黑兰会议前夕,史汀生和马歇尔共进午餐,史汀生要马歇尔谈一谈他的真实愿望,是继续当参谋长,还是去欧洲当总司令,他再三告诉马歇尔不必谦恭,不必把自己的真实愿望掩盖起来。马歇尔回答史汀生说:每个人都愿意在疆场上轰轰烈烈,建功立业,而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干那些没完没了的参谋工作。现在,当总统把球踢给他要他自己来选择去向时,他仍然不肯向罗斯福吐露真情。
马歇尔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只是以尽可能令人信服的语言反复说,我希望他(总统)根据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最合他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情,他认为该怎么决定都行,千万不要考虑我的个人情绪。不管他让我去哪里,我都会愉快接受。”
事实是明摆着的,只要马歇尔提出请求,或者简单地说一声“我愿意去指挥‘霸王’行动”,罗斯福就会满足他的要求,实现他的夙愿。但是他仍然采取了谦恭的态度,他保持了他做人的一贯准则和信念,以强烈的自尊心和原则性来约束自己的情绪,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使罗斯福总统为难。
结果,马歇尔的毕生梦想没有实现,反把最高司令的职位让给了艾森豪威尔。罗斯福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不无感动地说:“是呵,要是把你调离华盛顿,我想我是连觉也睡不安稳了。”
马歇尔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不为个人的利益和荣誉向罗斯福总统伸手,但他也是人,具有凡人应具有的一切。当他的毕生抱负成为泡影时,他内心深处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第二天,参谋长联席会议后,他草拟了一份发往斯大林的电报,拿给罗斯福签字,电文十分简单:“已决定立即委任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霸王’行动。”
电报发出后,他取回原稿,并在上面添上几句话:“亲爱的艾森豪威尔:我想你可能乐于将这份电报留作纪念。这是我在昨天最后一次会议结束后仓促写成的,总统立即签发了。G.C.马歇尔。”
马歇尔的克制和忍耐,终于导致了他一点点不满情绪的流露。他在开罗不辞而别,这是不同寻常的。当罗斯福派人找他时,都被他的部下搪塞,他原本计划取道意大利,去看望一下在那泥泞中作战的继子、坦克手艾伦的,现在他带着两个助手,取道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回华盛顿,作了一次环球航行。
罗斯福从来没有提到过马歇尔的不辞而别,马歇尔似乎也没有向总统作过什么解释,两人之间的关系一如往常,只是马歇尔再也没有看到他的继子。第二年,当他来到意大利战场视察时,在呼啸的寒风中,看到的只是一堆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