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10386700000065

第65章 建筑的新风潮

同一种风格的衣服和帽子见多了,人们就会厌烦,所以大家总是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今天的一些女士常常会去巴黎寻找流行的服装款式;与此类似,过去的建筑师会去希腊学习了解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新的廊柱样式被一些建筑师采用,就是因为他们想要尝试一些新的、不同的风格,可惜他们创造出来的所有新的样式,都比不上我前面介绍过的那两种柱式漂亮。

古希腊人创造的新廊柱样式中,有一种叫作“科林斯柱式”,不过这种柱式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喜欢,所以应用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古代有一位建筑师维特鲁威,也就是为伊奥尼亚柱式的女性风格注释了故事的那个人,也给我们留下了科林斯柱式来源的童话故事。

维特鲁威说,在科林斯,曾经有一个小女孩的坟墓。按照当时的风俗,这个小女孩坟墓上放着一个装满玩具的小篮子,篮子上有一个盖子。碰巧,花篮底下长出了一棵蓟花植物,长出的蓟花树枝叶就缠绕在了篮子上。一个路过的建筑师看到这个被枝叶缠满了的篮子后,就想到装饰成这样的柱头应该很漂亮。于是他就用大理石仿照那个被枝叶缠绕的篮子做了一个柱头,柱身使用的是伊奥尼亚柱式,经过改造柱头后的这种柱式,就被人们称为“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便这样产生了。

所以,科林斯柱式其实是一种伊奥尼亚柱式变体,是使用了不同的柱头设计。古希腊生长的蓟花树又叫作“莨菪”,所以科林斯柱式的柱头,有一圈相互缠绕的莨菪叶形装饰。柱顶方形托板的下面,柱头的四个角上都雕刻着一些卷曲的花纹,看上去很像是工匠用刨子刨出的刨花。但这些刨花与伊奥尼亚柱式的波形花纹却不太一样,伊奥尼亚柱式的波形花纹更像旋涡状卷曲,而且是沿柱廊走向水平放置的。但是,科林斯柱式的花纹则使用了对角线的样式。

不少人都觉得科林斯柱式的柱头比多立克柱式和伊奥尼亚柱式都要好看,但还是有人认为科林斯柱式过于花哨,而且将石柱安放在“树叶”上,看起来太不自然了。不管怎么样,事实是就连发明了科林斯柱式的古希腊人自己,也不怎么使用它。

所有古希腊伟大的建筑都是在公元前300年以前完成的,自那以后,古希腊的建筑师就像是在同一时间都去世了一样。而且之后,那里也再没出现过伟大的建筑师。

地理课上老师应该讲过,希腊是地中海旁边的一个半岛国家(近似岛屿,但并没有和陆地完全分离——译者注)。希腊旁边还有另一个国家,叫意大利。它也是一个半岛国家,首都是罗马。当希腊的建筑实力衰落之后,意大利的罗马便取而代之,成了世界建筑之都。

古希腊人如果能被称为伟大的建筑师的话,那么罗马人就应该是伟大的建造师。建筑师和建造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他们是完全不同的。许多很好的建筑都是罗马人建造的,但是他们却没有希腊人那么好的品位。罗马人更喜欢科林斯柱式,而不是多立克柱式或伊奥尼亚柱式;另外,他们还发明了新的柱式——叫作“混合柱”,是将伊奥尼亚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的两种风格结合起来的柱式。混合柱式的柱头上部使用了伊奥尼亚柱式的旋涡状花纹,下部使用了科林斯柱式的莨菪叶形。科林斯柱式和混合柱式相差不大,不太容易区分。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混合柱式的柱头要高些,仅此而已。罗马人还修改了多立克式柱,给多立克柱下面安上了一个柱基,抹平了柱身的凹槽,还摒弃了在柱头上的托盘。这种被新修改后的柱式被人们称为“塔司干柱式”。

罗马人还对希腊的建筑风格做了一些其他的修改,可是都没有改得好看,反而越改越丑了。为了让柱子看上去更高,他们经常在柱子底下增加一个方形的底座或者基石。罗马人还发明了一种建在墙壁上、只露出半个柱身的柱子,被称为“壁柱”。还有一种新发明的柱式,是把方形的柱子几乎全部埋在墙壁里,只露出来薄薄的一层柱面,称为“半露方柱”。这个“半露方柱”的英文也很好记,pilaster就是在“石膏”的英文单词的p和l中间加一个i。

在建筑方面,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是对拱门的广泛运用。还记得吗,亚述人发明了拱形设计。不过亚述王国缺少石料,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大量建造。不仅是运用得少,亚述人也从来没有尝试过用石柱支撑拱门。而古希腊人和他们以前的一些建筑师虽然会做石柱,但也只是将一块大石板横跨在两个石柱之间。横架的石板通常不会太长,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搭建的石柱,石柱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太远,也不可能太远。而罗马人第一次用拱形设计替代了单纯的石板设计,他们是最早将石柱用拱门连起来的人。

罗马人修建了大量的拱顶和圆顶建筑。我们之前说过,拱顶和圆顶都是拱形的屋顶,都是使用了拱形的原理。拱形的原理可以让人们用小型的石料建造更大跨度的屋顶,有较大石料的罗马人就可以将屋顶修建得更大,特别是与用单块石板或木板搭建出来的屋顶相比,要大很多。不仅如此,石头屋顶还具有防火的功能,这点木屋顶是显然达不到的。

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开始使用水泥和混凝土,这也是他们另一个伟大的尝试。混凝土是由水泥与水、沙子、石子混合而成的,这种混合物干了以后就变成了坚硬的石头。罗马人在修建拱门时,在石块与石块间加入水泥。他们也会直接用混凝土筑拱顶和圆顶。虽然拱形原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石块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即使不使用水泥也可以建成拱顶或圆顶。这是因为所有的石块都互相挤压得很紧,哪块都不会掉下来。不过,正如我之前给你解释的那样,正因为这些石块都在向两侧紧紧地压着,拱的两侧的石墙必须要十分坚固,坚固到不会被石块侧向的压力推倒才行。

罗马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最终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水泥或混凝土被他们用来将石块粘在一起。这样,这些小石块就被粘成了一个大石块,这个大石块做的拱门就只会向下压在墙上,而不会对墙有侧向的压力了。这时,也就不需要把两边的墙建得十分坚固了。

让我来给你举个例子说明这个原理。你可以将一架钢琴或是一辆汽车水平放在三四块竖放的砖块上,砖块可以稳稳地支撑着很重的东西。可是,如果你用力推一下下面竖放的砖块,砖块就会倒掉,而上面的东西就会掉下来。你试没试过从一排竖直摆放的砖块上面走过?如果你试一下,就会发现你走在砖块上时,脚必须垂直往下踩。只有这样,砖块才不会倒。但是如果你稍微踩歪了一点,砖块马上就倒了。这个原理和石柱或墙壁的负载也是一样的。如果它们上面的东西用力是垂直向下的,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石柱或者是一面很窄的墙,也都可以支撑起很重的东西。可是拱中的石块对墙并不是垂直向下用力的,而是有很强的往旁边的挤压力,所以要保证拱不倒塌,它两边的墙壁就必须要非常厚实,能够承受住拱向侧面的外推力。不过,如果你将放成一排的拱形连接在一起,下面是石柱,那样的话拱形与拱形之间会彼此受力,一个推着另外一个,另外一个又推回来,作用力最后就相互抵消了。这样一来,石柱的侧面就不会承受压力。

多孔拱桥中,各个拱洞之间就是相互挤压的。虽然直接看看不出来,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你可以试着找一个你的同学,两个人彼此用力互相挤向对方。你们相互挤着的样子,就像是一个字母A。这时如果你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人突然不再挤而猛然跳开的话,另外一个人肯定就会摔倒。多孔拱桥中的拱洞也是这样相互挤在一起的,如果有任何一个拱洞倒掉,它两边的拱洞也必然会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