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10383900000019

第19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七讲(1)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诸位善知识,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一切如母有情速速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具足信愿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再回入尘劳,广度众生。因此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蕅益大师所作的《要解》。

释迦牟尼佛自己设问说,阿弥陀佛的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世界呢?从能受用的众生这边来说,是因为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蕅益大师把她解得很细,分别从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净土,两土众生的不同,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分别的不同来作比较,彰显极乐世界的殊胜。

昨天已讲过,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有分段生死之苦、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因为是一真法界,所以一得往生就不再受分段生死之苦,一生成佛,也没有变易生死之苦,即诸苦永离。

接下来讲比较方便有余土。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有藏教析空观拙度证入者,有通教体空观巧度证入者,能知万法皆空,一切法了不可得。但都偏于空,常在定中,不起作用。

所以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有沉空滞寂之苦,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的众生能体观巧,修圆教的体摄入空观,没有沉空滞寂之苦。能从真出假,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熟众生。所以极乐世界方便土的行者是但受游戏神通之乐。

再比较实报庄严土。[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娑婆世界有些菩萨是修空假中次第三观,有隔别不融之苦;而极乐世界的菩萨修一心三观,随拈一法即空即假即中,已入不思议无障碍境界。

再比较常寂光土。[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指由始觉觉本觉,觉至心源。始觉本觉不二,成就究竟觉。这样来说寂光究竟等。

佛住常寂光净土,身土不二,法性身与常寂光土一如,娑婆世界别教的妙觉佛果,是从别教的初地才开始断无明。所以到别教妙觉佛果时,只是断了十二品无明,还有三十品无明没破,因此说法性之水,犹有渗漏流注——有法身渗漏。

而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因受用同佛之故,所以没有法身渗漏、无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这是蕅益大师按照四种净土更细地来开示我们:极乐世界,是其国四土众生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们可以知道:“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所以我们深入辨析以后,应该对净土法门更加真信切愿。

“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这是特别地彰显极乐世界最殊胜,最奇特就在于凡圣同居净土。能生到凡圣同居净土的众生,持名念佛,正当念时,就能以佛之善根为己善根,以佛之福德为己福德,所以说[善根福德同佛]。

《阿弥陀经》里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有些法师会解释说,这多善根、多福德是指另外要修种种的助行。但蕅益大师在这里有个很透彻的见解就是:“能真信西方极乐世界,真信阿弥陀佛本愿力不可思议,然后愿求生西方,这就是多善根。”

世间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善根就是精进;善根就是菩提正道;如果我们只求小乘果位,这叫少善根;我们求圆满的大乘佛果,这是大善根、多善根。

我们信愿求生极乐这种大愿力是愿成佛,是真正有愿生极乐的心,这就是多善根;你能持名念佛,就是多福德。不是说你还要去修种种的助行,才叫多福德。

当然不可舍弃那些净业三福,但蕅益大师非常透彻地开示我们:“多福德就是持名念佛。”因为我们能念之心不可思议,心性无量无边,所以念一句阿弥陀佛,这福德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同时这句佛号就已经把阿弥陀佛的果觉,阿弥陀佛一切的神通智慧、福德、三昧、辩才,统统圆融包摄在其中。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多福德,故“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多善根是因,多福德是缘,多善根是因为信愿,愿生极乐;多福德是因为持名。这样因缘具足定生极乐。我们持名念佛,能念之心属因,现在发菩提心,精进念佛,求成佛道,就是名为多善根之因,是能得往生的亲因缘,这亲因缘就是我们的真心。以一句佛号为所缘境,一句佛号具足万德,是名为多福德之缘,是助缘。因缘具足就能生极乐,圆净四土,圆受诸乐。

我们以西方极乐世界之乐,回观娑婆世界之苦,自然能对娑婆世界深生厌离,自然能息灭对娑婆世界种种名利的妄求——如出牢狱。出离了这个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牢狱,得到解放,所以非常欢喜。

以娑婆世界之苦,遥观极乐世界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所以彻悟禅师在其所作的《念佛偈》上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比较起来,阎浮提种种的苦确实让人很悲伤,受三苦八苦、无量生死轮回之苦。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世间出世间统统都思惟了,不念阿弥陀佛更念谁呢?所以真正地知道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地方不在于上三土,而在凡圣同居土。

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比十方一切佛刹的同居土都要殊胜,因为十方一切佛世界都有十法界,唯有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

十方一切佛世界都是隔别不融通的,你在凡圣同居土就见不到方便土的声闻、缘觉,也见不到实报土的菩萨。而极乐世界一生一切生,所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圆具上三土,所以特别殊胜。

并且好像娑婆世界的同居土有六道轮回,有分段生死之苦,一生极乐世界,哪怕只是凡圣同居土,就永断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因为它是一真法界,所以你不需要断,它自然就断了。

[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只要有信有愿,凡夫要进入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比我们要求生天道还要容易。

你要生到娑婆世界这个天道中的色界十八层天,要修五戒十善,而且还要有禅定力,否则你生不到,你要生到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些天道,没有定力也不行。而真正有信有愿以后,只要念佛成片,就可以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

没有说要你得到禅定,没有说叫你要成就离生喜乐地定,所以是优入而从容。

娑婆世界是极苦的世界,西方净土是极乐世界。厌苦求乐是人之常情,所以信愿持名者,求生净土是万修万人去。所以是“优入而从容”。

有些人说:“一万个人念佛,没有两三个人能往生,那怎么会说是优入而从容?怎么会说是万修万人去呢?”

其实是因为:“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这个信愿最重要,你有没有真正地相信?不要认为这很简单,一点奇特都没有,或认为只是方便说,这说明你没有真信切愿。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是愿求生,心里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求一心不乱,我们的目标是要得往生,所以就真信切愿,只管老实念佛。在念的过程中渐渐心就收摄起来,而能念佛成片,能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断了见思惑,但那还不是我们的目标,“得之不以为喜”,我们的目标是生西方。

昨天讲了就好像打铁一样,他的目标是要打一把刀出来,打铁过程中,那些渣滓就自己掉下来了,他得之不以为喜。

有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我要成就一心不乱。”但你要知道,若你主要想求一心不乱,就说明你还是依靠自力,不是这样的。具足信愿关键是要有信心、有愿力,之后自然能渐次成就念佛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能真信切愿就能万修万人去。

娑婆世界的凡夫想超出轮回,用其他方法是非常困难的,要断尽见思惑才可以超越,哪怕他已经成就了四禅八定,也只能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而信愿持名不需要禅定即可“横超而度越”。所以彻悟禅师《念佛偈》说:“猛切持名如救头,娑婆哪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划断尘缘百不思,通身著力念弥陀。娑婆深厌轮回苦,早向花池占一枝。”可见佛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让我们能信愿持名,得往生的受用。

这一句归纳起来说:“为什么阿弥陀佛的世界名为极乐世界呢?

首先从能受用的人来说,是因为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众生有分段生死苦、有六道轮回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已入一真法界,没有分段生死苦,但受不病不老诸善聚会之乐。

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有沉滞化城、偏空寂灭之苦,有变易生死苦;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是修圆教观,但受从真出假、从空出假、游戏神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之乐。

娑婆世界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尚有空假中三观,前后隔别,三谛不圆融之苦,有变易生死苦;而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的菩萨,都是修一心三观而证入,但受无碍不思议乐。

娑婆世界的别教妙觉佛只断十二品无明,尚有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而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但受称性圆满之乐。

所以说极乐世界四种净土,其国众生都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以下是讲所受用,从所受用的依报环境来说此世界名为极乐世界。

(己)二约所受用释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楣,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这一段讲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殊胜。首先是讲住处殊胜。

极乐世界众生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此地就给我们描绘:有种种的宝宫殿楼阁,宫殿楼阁之外还有种种的层层栏楯,重重宝树。空中用种种的璎珞罗网来为庄严,因此这个世界叫极乐世界。

世尊又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又舍利弗,极乐国土的宫殿楼阁之外又有七重栏楯围护和庄严,天空之中有百千珍宝结成的宝网装饰着,前后相间布列着七重行树,都是四宝所成就,而且周遍围绕,非常庄严,美丽无比。

《阿弥陀经》里这是略说,《观无量寿佛经》和《无量寿经》说得更详尽。

《观无量寿佛经》云:“七宝行树,一一高八千由旬,一一花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又说:“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这七重是表示七科道品,你不要认为一定只有七重,其实是无量重,不过是表法而已。《阿弥陀经》里用七来作为圆满数,来表示七科道品。

《无量寿佛经》中就说道,极乐世界的环境如此庄严,是因为法藏比丘愿力成就的,法藏比丘发愿说:“我作佛时,国中花树,俱以无量杂宝百千芬香而共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

极乐世界,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的工具,宝树中能映现十方佛国,就像人间看电视一样,你想听药师佛说法,一动念,宝树中的宝网就显现出来了;你要想听弥勒佛说法、想听阿閦佛说法也能显现出来;你要想学密,也可以显现出来,任何法都可以自在地听,这些种种的庄严都是说法的工具。

七重是表示七科道品,三十七道品可含摄一切佛法,分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七科。那为什么《阿弥陀经》里是从五根、五力开始讲起呢?因为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极乐世界的众生已经不需要修了,已经圆满了。

四重表示常乐我净四德。极乐世界的众生,哪怕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土的修行人,都是人人具足四德,常则同佛无量寿,乐则但受诸乐,我则自在无碍。如本经所说:“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至本国。”

这些种种无量的大神通,一念之中能自在地到十万亿佛土去供佛、散花、闻法。这种神通力不是凡圣同居土的众生自己修行修得的,而是报得的。他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有,因为这是阿弥陀佛因地愿力成就。所以本愿力的加持,是报得不是修得,净则清净庄严。

栏楯表自性的纵横。“自性功德,竖穷三际,如楯之竖”。栏杆竖起来的叫做楯,横的叫做栏。所谓:“横遍十方,如栏之横”。

行树表自性长养诸善根。古今许多大德,或在诵经时,或在念佛时,或在入定禅观时,都能见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都能现量地见到七宝行树、七重栏楯。如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一生之中三次见西方胜境,看到极乐世界的十四股水说法。

还有莲池大师编辑的《往生集》中说:唐朝时的大行法师,“居泰山,修普贤忏法三年,感得普贤大士现身”。晚年时入大藏陈愿(自己到大藏经前向佛祈祷,请佛指示看自己修何种法门最易成就),随手从经架上拿了一本经,抽出来一看就是《佛说阿弥陀经》。

“昼夜诵咏,至三七日,睹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现身”。念了三七二十一天,就西方胜境在目前,看到琉璃地上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现身。

“僖宗皇帝闻其事,诏入内,赐号常精进菩萨。”唐僖宗知道了,请他入宫廷内道场供养,并赐号他为常精进菩萨。

“后一年琉璃地复现,即日而终。异香经旬,肉身不坏。”再精进修了一年。胜境又现前了。然后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经过了十天的时间,异香扑鼻都没有消散。(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肉身还留在人间做榜样,度众生。)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这一长段都是蕅益大师详细讲解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四种净土的因果,极乐世界环境这么美妙,住处如此庄严,是什么因果能生到极乐世界呢?得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的能感之因有两种:即增上善业所感或是圆五品观所感。

第一种[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增上善是止于至善,也就是“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是增上善业。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所以经中说:信愿持名,老实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缘。”凡夫看念佛人没什么了不起,而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因为知道信愿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马上就能往生成佛,所以诸圣赞叹,龙天拥护。

一个人能至诚念佛,自然佛光就照耀他。蕅益大师曾给人写过一篇序文叫《劝念豆儿佛》,上面讲到一桩公案,是跟蕅益大师同时代的人所发生的故事:有两个人是好朋友,一起结伴到外面做生意,有一个人突然之间得重病死在异乡,他的好朋友就把他安葬,因为离家太远,没办法运回去,所以就地安葬,之后把他的财产送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