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怎样当好创新型班组长
10344000000007

第7章 激活创新细胞,打造称职的创新型班组长(1)

1.不断树立自主创新的理念

生产线如何安排,不仅影响全体目标,而且可能影响员工士气,比如说,流水线第一站(点)放得太快,后面作业员接不过来,心里会有压力。各站(点)作业时间不一,有人桌上堆集一大堆,有人却轻松地聊天……若工作不平均,就会导致员工士气不振。

班组长应将下属特性,各站(点)特性,事先文字化,然后安排最佳组合上阵。

作业员工作特性分析

生产线上人员个性不一,工作熟练度不一,配合度不一,各有优劣。按照公司生产线组合方式,判断下属工作特性可以从下列几项着手:

(1)责任感:对上司交代的事项是否很尽职,对于目标达成的欲望如何?

(2)细心:作业中是否小心翼翼。

(3)品质观念:当事人对于“品质”看法如何?对于品质要求认识的程度如何?

(4)正确性:作业中是否常出差错,执行任务是不是会疏忽或遗漏。

(5)动作快慢:反应敏捷,手脚灵活,每一工作站(点)只要做几次或是很短时间内便能完全进入状况。

(6)体力:有些站别(工作站),必须体力好的员工才能够适应,因此,员工体力能负荷程度必须予以分析。

(7)协调性:不同站别之间的品质协调,作业速度协调,品质不良反应之协调,甚至于领、退料、补料之协调等,协调性差将影响全局。

(8)勤勉性:工作是不是很认真?常常请假或者不配合加班?予以指导时,是否热衷学习。

(9)情绪化:有些人较不容易克制情绪,心情好坏马上反射在个人工作任务上。

综合上述要项,按照点数,予以量化记录,则对所属员工的掌握更容易。有时候若某员工请假,班组长则需按其所属站别工作特性,可随时根据上述资料调配适当人选“补位”,使其真正达到团队合作效果。

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工具及作业方式

班组长需根据作业人员的作业经验记录来掌握他们。

(1)按照工作特性、作业熟练度、配合各站(点)作业需求条件分析,才能够“适才适所”。

(2)人员异动或请假,如何安排“次佳”组合,将有轨迹可循。

各站别排线时的注意事项

(1)产品别、客户别对物料需求的掌握对于同样机种不同客户的需求要特别慎重。对于制作要求要千万注意。

(2)产品别所需治具、工具、仪器、设备需切实了解。即知道用什么工具生产,事先准备。

(3)产品别各站(点)作业中应注意重点,以避免危险,并提高作业效率。

(4)测定各站(点)工时。班组长需按照人员熟练度测定各站(点)基本工时,然后排定各站(点)动作,力求各站(点)时间平衡。人员调动,各站(点)所需作业时间便有差异,所以需将各站(点)动作再细分,分解到无法分割的地步,然后检讨各动作哪些要在前面操作?哪些动作可以挪前或挪后?将这些资料分别整理,以应对人员变化,使生产线上维持最佳平衡状态。

(5)各站(点)加工后成品如何放置。如产品应朝前、后、左、右等,面朝上或朝下,以方便后站(点)更“顺手”及易于确认后站(点)完成与否。

(6)考虑各站(点)供料时间。掌握联机操作并充分应用领料人员。

(7)生产线速度调整。运用人力安排,各站(点)分配等要领,调整出最适当的速度与组合。

生产线不平衡现象

当生产线安排不到位时,就会出现如下现象:

(1)线上所放半成品距离不一致。

(2)线上没有半成品。

(3)线上某些站(点)堆集半成品。

(4)线上维修不良品多。

(5)某些站(点)人员很忙,某些站(点)人员则很轻松,时常休息或聊天。

(6)生产线速度太慢或太快。

(7)生产线没有物料(或不足)可以生产。

(8)线上所放半成品没有一致方向或放法。

(9)作业中有人时常无故起来晃动。

(10)线上检验站(点)不良品多。

发生这些现象时,班组长应妥善解决。

2.带着思想去工作,在疑问中找方法

日常生产派工,是由班组长或派工员根据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进度,对班组内每个职工分配工作任务。换言之,日常生产派工就是把班组承担的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每个职工、每台设备的过程,是实现班组内人与物结合的必要条件。

日常生产派工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下达工作指令阶段和下达检验指令阶段。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班组长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1)准备技术文件,检查生产所涉及的技术文件(加工图纸、工艺规程资料等)是否已经齐备并正确无误。

(2)准备工艺装备,将工具申请书送交工具管理部门,由工具管理部门在生产开始前将所需要的工艺装备送交生产作业地点。

(3)准备原材料和半成品,发出材料搬运通知,将原材料和半成品在生产作业之前送到生产作业地点。

(4)准备机器设备,发出设备调整通知,要求班组内职工在生产作业之前将机器设备调整到所需要的状态。

(5)安排专业进度,班组长根据班组生产作业计划、班组内人员情况(职工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出勤情况等)、班组内设备情况(设备种类、数量、完好率、加工精度等)、班组生产工艺要求等,安排班组生产作业进度。

下达工作指令阶段

在下达工作指令阶段,班组长要将工作指令、加工图纸、工艺文件等交给班组内相应的职工,使其开始生产活动。工作指令通常以派工单的形式发布,其作用是指令职工开始作业、开始发料、开始搬运等,同时,派工单还可以起到控制在制品数量、核算生产成本、检查生产进度等作用。根据生产批量、生产周期、工作条件等的差异,派工的方式多种多样:

(1)标准派工法,是大批量生产时采用的派工方法。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班组内每个职工、每台设备承担着固定的一道或很少的几道工序。班组长需要编制标准计划,确定每个职工的加工工序、加工顺序、加工期限、加工数量等。

(2)定期派工法,该派工法适用于大批量或小批量重复性的生产任务。这种派工法的特点是可重复使用,减少了班组长每次派工的工作量,例如一批工件需要连续几个月进行加工,每月的生产任务相同,那么班组长在第一个月派工之后,以后每月都可以复制第一个月的派工单。若第二个月的生产任务有所调整,那么班组长也可在原有派工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3)临时派工法,这种派工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的生产任务。班组长一次性地根据单件小批量的生产任务、班组内已有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班组设备情况等,临时调度人员进行生产作业。

(4)轮换派工法,该派工法适用于劳动条件较恶劣的生产作业。有的生产作业劳动条件恶劣,如在高温、带电、寒冷、污染、噪音环境下作业,或劳动强度很大,生产作业者很容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一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为了保证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可以采用轮换派工法。

星期一早晨刚上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股份公司某分厂生产调度室李主任就急匆匆把装配试验组组长王晓鹏叫到办公室,向他下达了5天内完成推力轴承中鼓形油箱厂内装配和压力试验的任务。推力轴承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王晓鹏接到任务后,即刻召集副组长和3位带班长进行商议。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组织生产,整个装配需6~8人,装配试验时间10天,整个装配和试验费用需20多万元。如何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王晓鹏和他的副手们一时没有找到可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由于时间紧迫,王晓鹏马上指派三名手上无活的装配工吴天明、李海和刘云分头到现场组织配件和工装。自己就到工段联系、安排装配试验场地。上午10点左右,王晓鹏返回组里,吴天明报告说;“鼓形油箱打压用的电机出现了故障,要两天以后才能修好。”李海和刘云也报告说:“鼓形油箱的本体、上下端盖和底盘都已经加工完毕,但是活塞还没有加工。”王晓鹏一听可就急了,心想:“不能等着其他组里的电工修理电机,耽误两天时间无法完成任务。加工零件不配套无法进行总装,这也是一个问题。要想按时完成任务,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组内的资源。”

王晓鹏再次与副组长和3位带班长商议,在分析了以往人员配置和生产组织形式上存在的弊端后,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对组内的人力资源重新进行配置。以往的弊端是:第一,在人员配置上,不分专业与工种,谁手上无活就派谁参加装配试验,使得班组内的人力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第二,生产组织形式是“以零件为中心”,由于零件加工的工时不同,存在装配待料的情况,延长了装配周期。

首先,王晓鹏把试验中亟需改进和需要创新的事项以《项目现状报告》的方式向全组成员公示,为班组内人员配置的调整和生产组织方式的转换打下思想基础。

其次,王晓鹏在班组内部组建一个针对本次试验的项目组,带领四名不同工种的员工,把分厂下达的生产任务和具体工作进行分解,并落实到每一个工位和每一个成员。接着派一名技术好、有经验的电工抢修打压机的电机,要求一天内完成修理任务。

第三,按倒计时顺序安排生产进度,编排生产作业计划,并由王晓鹏自己负责监督执行过程,对结果进行考核。有了班组内部计划管理模式,也就有了组织鼓形油箱厂内装配生产的依据。

接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影响鼓形油箱厂内装配进度的瓶颈——零部件配套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零件没有配套,存在缺件。在以往生产过程中,班组内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零件为中心”组织流动和传递的,由于零件在加工时间上的不同步,造成了装配时零件不配套,拉长了装配周期。

为此,王晓鹏带领另外两名项目组成员拿出改进方案,把“以零件为中心”班组生产管理模式转换为“以整件、配套为中心”、“以产品结构为主导”的班组生产管理模式,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使生产的零、部件在装配试验的各个阶段和工序、时间与空间上达到衔接与协调。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王晓鹏还专门指派一名项目组成员负责零、部件的调配和协调,确保零、部件按时、配套到达指定工位。

在装配试验生产过程中,他们根据产品(零、部件配套)生产工艺的特点,以工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两种形式设置项目组的生产作业单元,根据装配进度的不同,制订零、部件三种生产方式的顺序转换。①对批量较大、加工时间短的零、部件,采用顺序结合方式加工。如生产螺杆、螺母件,在前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整批地转到下一道工序加工。②对批量小、加工时间长的零、部件,采用平行结合方式加工。如对活塞体加工,在上一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刻转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③对相关零、部件和部分工装,采用平行加顺序相结合方式加工。通过以上三种不同的零、部件加工和配套生产方式,两天内就完成了本次鼓形油箱装配配件的准备工作,确保了第三天总装按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