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场盛大隆重的婚礼,高宗李治还亲自写下了一篇《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以此作为纪念。按照他们的想法,女儿女婿美满幸福的生活也从此拉开了序幕。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
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婚姻生活应该还算幸福,他们在短暂的七年姻缘中生育了四个孩子,说毫无感情也不太可能。不过在七年后,这段姻缘嘎然而止。
这时,武则天已有了男宠冯小宝,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她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薛家的长子怎么也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机缘巧合,他便想到了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也受到牵连,最后被关进大牢,活活饿死。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每日只能以泪洗面,面对一贯严厉的母亲,她也不敢坚持为丈夫求情。这一场繁华的婚礼最终惨淡收场,就像曾经灿烂过的烟花一样。
女婿死了,自己的女儿可不能守活寡,素来疼爱太平公主的武则天又开始大张旗鼓地为她重选丈夫。这一次,她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的男性中,武攸暨才貌俱佳,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但惟一的问题是他有妻子。不过,武则天认为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她赐了一壶毒酒给从前的侄媳,然后强行将太平公主嫁到了武攸暨身边。
对太平公主来说,第一次婚姻如此凄惨地结束,第二次婚姻又如此荒唐无稽地开始,她处身其中会有些什么想法呢?我们不得而知。但那个曾经躲在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于权力、沉湎于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或许薛绍的死令太平公主深切感受到了权势的利害,而她正好又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从此欲罢不能。
大约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男宠薛怀义终于失去了武则天的欢心,太平公主察觉到母亲的意思,便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事。她挑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和一批武士,专门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埋伏在瑶光殿附近。
接着,太平公主让一个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宣薛怀义进宫。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毫不疑心,当即驱车赶往皇宫。当他刚刚踏入后宫时,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几名随从也被埋伏的武士制服了。
太平公主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的驸马,她冷冷一笑,下令将薛怀义乱棍打死,尸体焚烧之后再混上泥土,去烧砖造屋。
太平公主在母亲身边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懂得权谋之术,渐渐的,她成了母亲的得力助手。武则天曾感叹说:“在所有的孩子里面,只有太平是最像朕的。”这不仅仅是指太平公主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同时也继承了她果断、处事不拖泥带水的个性和政治谋略。
后来,太平公主还帮母亲收拾了酷吏来俊臣,并劝说母亲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然而,太平公主没料到的是,哥哥李显性格懦弱,最后让妻子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政。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就在她还未准备妥当时,韦氏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这一下,中宗李显信以为真,想要严惩,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等人这才死里逃生。
公元710 年,想要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十二天后,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韦家班垮台了,但李重茂还占据着皇位,尽管大家都不甘心让他继续当皇帝,但也没人敢出头作这个主。
最后,太平公主站了出来。这天早朝后,她走到傀儡皇帝李重茂面前说:“这个位置不是你这个小娃娃的。”接着,她伸手抓起李重茂的衣领,一把将其拎下了皇位。
李旦当上皇帝后,对这个妹妹感激涕零,不仅将她的三个儿子都封了郡王,还让她参与决策许多政事,可以说,此时太平公主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她的野心也随之更加膨胀。不过,下一个皇位继承人的战争也就此浮出水面。
曾经的合作伙伴——太平公主和李旦之子李隆基决裂了,她不肯眼睁睁地看着李隆基把所有的权力都顺顺当当地拿走,于是密谋再次兵变,除掉李隆基。然而,事情的成败总是在转瞬之间。太平公主原本计划起兵,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下来。公元713 年,得到消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她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被赐死在家中。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贪欲,太平公主可能会太太平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然而权力是如此令人着魔,一旦陷入就难以自拔,所以,太平公主最终的结局只能是难得太平。
玉真公主和李白是什么关系?
一个是出身尊贵的金枝玉叶,却偏偏愿意舍弃荣华富贵,去做一个追求自由的女道士;一个是不拘于俗礼、洒脱狂放的混血诗人,却偏偏热衷于做官。当他们相遇时,能否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相识近三十年之后,二人最终会有一个好结局吗?
李白是人们熟知的唐代著名诗人,晚年时,他曾七上敬亭山,并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么,游历过诸多名山大川的李白,为何偏偏对敬亭山如此钟情呢?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其实,谜底非常简单,李白钦慕的玉真公主曾在敬亭山修道。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和唐玄宗李隆基是一母所生的兄妹,不过,这姐妹俩自小与众不同,放着尊贵的公主不做,偏偏要出家做道士。
稍微了解一些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女道士有些不同,其另一个名称就是高级娼妓,比如著名的鱼玄机。不过,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只能概括其中的一种情况。还有几种情况是:一些是不愿意嫁人,宁愿单身的女孩,她们希望能自由地选择爱情生活;一些是可以自由地接待男客,就像沙龙的女主人;还有一些女孩是借助“女道士”的身份逃避父母安排的婚姻。那么,作为高高在上的金枝玉叶,玉真公主又是什么原因而选择了做女道士呢?
和普通女孩不同,皇家公主是有着特殊身世的人。按辈分算起来,玉真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但她的童年不像一般女孩那样无忧无虑,反而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
武则天从不相信自己立的太子,她总是害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儿子踢下台。当时,武则天的一个婢女团儿被收买,诬陷太子李旦,说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经常半夜三更在屋子里做蛊诅咒武则天,于是武则天将她们召进宫中,但二人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刚刚只有二三岁的玉真公主就这样没了母亲,尽管后来李隆基当了皇帝,曾多次探寻兄妹三人的亲生母亲——德妃的葬身之处,却始终没有任何结果。
玉真公主成长的时候恰好是宫廷斗争最错综复杂、最残酷血腥的时候,她们见识到了那些积极参政的公主的下场,再加上没有别人的庇护,因此只能在宫里处处留心,尽量远离这些复杂的人事。
姐妹俩年幼时就开始慕仙学道,向往静修的生活。玉真公主曾说:“我宁愿放弃一部分公主的待遇,来求得十年的性命。”于是她在二十岁左右,和姐姐金仙公主一起向父亲睿宗提出要出宫做女道士。睿宗当即一口回绝,因为他怕委屈了两位公主,但公主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最后一次,她们想出的理由是为母亲祈福。
此话一出,或许让睿宗想起了她们横遭不测的母亲,不禁唏嘘感叹起来,于是答应了她们的请求。不过,为了让女儿不受委屈,睿宗下令在长安城附近给她们修建了两座豪华的公主道观。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这两座道观的模样,但可以想见非常壮观,因为这两座道观历时一年多,史书上称“烧瓦运木、载土填沙、用钱百万”。
玉真公主住进去之后,俨然是一个单身女公爵,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比其他那些出了嫁的公主们要强得多。而且玉真公主并非时时刻刻呆在道观中,她经常云游,在很多山中都拥有道观,不仅如此,她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还修建了别馆、山庄、旧居等等,身边来往出没的常是方士和文人,而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白据说是古西凉国国王的后裔,相貌和中原人有很大的不同,很可能带有混血特质。他酒量惊人、谈吐豪爽,无论男女,只要见过一面,通常都会被他迷倒。当他从偏远的四川来到中原地区时,举目无亲,如果想要升迁发达,有机会一展才华,最快的办法就是入赘。对于这一点,李白在自己的文章中从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是入赘,总之,他在与前宰相的女儿许氏结婚之后,就进入了名媛的社交圈子。通过妻子的介绍,李白认识了很多贵族妇女,可以说李白在仕途上完全走的是外戚路线,就这样,辗转了一番之后,李白结识了玉真公主。
二人初次见面时,李白曾写下一首《玉真仙人词》作为见面礼: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或许是玉真公主觉得这首诗中没有显出什么诚意,尽是一些陈词滥调,所以对李白并不太感冒,她将李白晾在自己的别馆里,然后就出外云游去了,好几个月都不管不问。李白为此觉得非常兴味索然,他写下两首诗,发了一通牢骚之后怅然而去。不过,李白和玉真公主并未就此翻脸,而是一直保持着若隐若现的联系,在他三十岁之后的生活中,玉真公主的影子从来没有消失过。玉真公主喜欢前往名山访道求仙、炼丹试药,李白也恰好喜欢这个,从李白的诗中可以发现,玉真公主去过的名山,他也大都去过。
终于在十二年后,李白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进宫中。起初,唐玄宗对玉真公主的这位密友非常客气,封他为翰林学士,甚至亲自拿调羹给他夹菜。但是,李白是一介文人,有着官场中人很不喜欢的一些毛病,比如狂妄。李白喜欢喝酒,一喝就醉得昏天黑地,以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既然皇帝都叫不醒,公主恐怕也叫不动他。另外,李白并不善于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他常常会看别人不顺眼,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别人看他也不爽,很快,他就得罪了高力士、宰相李林甫等人。
后来,李林甫在玄宗面前说了李白几句坏话,玄宗就给了李白一点钱,把他打发走,看样子是永远也不想再用他了。
玉真公主对此觉得很没面子,她赌气地对玄宗说:“那么,请将我的公主名号也去掉吧,包括封邑中的财赋,统统去掉。”
玄宗看着自己这个任性的妹妹,连连摇头不肯答应,但玉真公主仍然坚决散去了财产,辞掉公主的名号,并远离京城,前往安徽宣城修道。无奈之下,玄宗也只得叹了口气,随她去了。
而李白自从被朝廷赶出来之后,就彻底丧失了做官的热情和希望,一心一意地寻仙问道,打算将自己培养成神仙。不过,李白终其一生都对玉真公主充满了爱慕之情,当他得知玉真公主在安徽敬亭山修炼时,便也定居在敬亭山下的当涂县。这期间,他曾多次登上敬亭山,并写下广为流传的诗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很多人都会认为李白在对着敬亭山发愣,事实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李白终日心驰神往的并非敬亭山,而是山上的人——玉真公主。
李白还曾经写过一首诗: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这其中对玉真公主的相思之情油然可见,然而,李白的性情太过狂放,不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而玉真公主既然选择了出家做女道士,或许也不喜欢受到约束,所以,二人一直保持着距离,将那份美好的感觉保留到了最后。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去世,时年七十一岁,同年,六十二岁的李白也在山下去世。这份隐藏在禁宫、道观重重帷幕后的情缘,随着时光的流逝,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