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追随内心
10217800000024

第24章 危机 (8)

1993年2月初,贸易周刊《信息世界》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记者从NeXT内部人士那里得到消息,公司打算裁掉计算机业务。这位记者名叫凯特·T·科科伦,她告诉编辑,自己听说有人想订购“下一站”计算机,但是NeXT公司拒绝了。然后凯特又和小道消息的专栏作家谈了谈,那个专栏作家又从第三方那里证实了此事。消息来源是一个最近才离开NeXT,并且对NeXT有诸多怨言的高管。有了这三方面的消息来源,他们可以放心地报道这一消息了。

2月8日星期一,《信息世界》披露NeXT公司正在关闭工厂,打算退出计算机硬件行业。虽然这是一个爆炸性新闻,但是编辑并没有把这篇报道放在头版。NeXT的分量还不足以上头条。第二天,《华尔街日报》以及旧金山的两家报纸《旧金山纪事报》和《旧金山晚报》也接连报道了此事。星期三时,史蒂夫·乔布斯证实了这一传言。他宣布NeXT正在大规模裁员,把原来的530个员工裁到只剩200个左右。佳能公司接管了工厂。NeXT将把重点转移至推销在其他机器上使用的软件。史蒂夫试图带领一个小分队从绝境中突围。那一天,《信息世界》的凯特来到NeXT的总部,准备一对一地采访史蒂夫,而在此前她从来没见过史蒂夫。凯特也就25岁左右。在NeXT,有两个公关部门的女职员陪着她,她们年纪和凯特差不多,十分漂亮,身材苗条,打扮时髦。凯特不禁想道:史蒂夫真不简单,连手下人都那么时髦漂亮。

她们领着凯特来到一间空荡荡的大会议室。史蒂夫来了。凯特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记者,不知道应该先和采访对象闲聊一番,问一些轻松的问题热热身,烘托一下融洽的气氛,然后才能问些刁钻的问题。

结果她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NeXT公司彻底失败了?”

史蒂夫趴在桌上,把头深深地埋在双臂里。

他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

“我不想接受这次采访了,”史蒂夫淡淡地说道,“我真的不想接受这次采访了。”他似乎不堪一击,不但沮丧绝望,还有些孤僻冷漠。凯特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史蒂夫的心情。

他站了起来,走出房间。

史蒂夫刚走到门口,凯特就喊出声来,尽全力安慰他,想把他哄回来。

史蒂夫转身走了回来,坐下来接受采访。

凯特后来琢磨,史蒂夫是真的沮丧绝望?还是逢场作戏?

史蒂夫很能演戏,但这次确实是真情流露,因为他的确心烦意乱。“那时他真的痛苦万分,”托德·鲁伦·米勒回忆道,“史蒂夫热爱硬件和设计产品的工厂,他是痴迷于硬件的怪人。”

“那次转变对史蒂夫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自己亲手创立公司,现在却不得不裁掉一半人,放弃漂亮的硬件,承认这个世界并不需要他创造的计算机,”当时NeXT的通讯经理凯伦·斯蒂尔(Karen Steele)回忆道,“公关目标之一就是不让别人用‘失败’或‘新手’来形容我们。这一次经历让史蒂夫放低身段。他说如果有必要的话,自己道个歉,收回以前说的话也没关系。我亲眼看见,史蒂夫对待原来那些不受自己待见的人时态度有多么谦逊。”

史蒂夫的长期公关顾问艾莉森·托马斯辞职了。NeXT公司需要公关方面的建议。凯伦·斯蒂尔劝史蒂夫重新雇用安迪·坎宁安。

忏悔总是令人尴尬。20世纪80年代末,史蒂夫批评了安迪的工作,并且把她扫地出门。后来,安迪成了硅谷最优秀的公关,打出了名声,她的公司也从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逐渐成长为拥有100多个员工的公司。

凯伦给安迪打了电话。

“我很惊讶,”安迪说道,“史蒂夫知道你给我打电话吗?你知道过去的那段历史吗?我们吵了一架。我可不会为原来那个样子的史蒂夫工作。”

史蒂夫亲自给安迪打了电话,而且表现得尤其谦虚,似乎已经痛改前非了。令人吃惊的是,安迪同意回到史蒂夫的公司。安迪的老朋友苏珊·巴恩斯告诉她:“很明显,就算史蒂夫一次一次解雇你,你都随时准备回去。史蒂夫身上有那么一种特质,任何人都很难抗拒与他一起共事的诱惑。”

即使史蒂夫步入事业的最低点,他独具魅力的个性和永恒的流行文化传奇总能吸引硅谷的其他企业家。史蒂夫和软件大亨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成了亲密的好朋友。拉里喜欢来NeXT的办公室,玩一玩那里的计算机。既然NeXT急切需要重振在业界的声誉,拉里也愿意拉它一把,于是他加入了NeXT董事会。

拉里是甲骨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创始人之一。在软件界,甲骨文风头正劲,在规模、财富和力量上仅次于微软。当史蒂夫正在为免遭破产而疲于奔命的时候,拉里已经迅速积累了数亿美元财富。当史蒂夫惨淡经营,只能让公司勉强支撑的时候,拉里正占据着业内最核心的地位。最耐人寻味的是,尽管两人当前的际遇迥然不同,拉里仍然崇拜着史蒂夫,他渴望拥有史蒂夫的名气和他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尽管拉里在业界呼风唤雨,但大众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原因就在于拉里生产的不是什么讨巧的玩意儿,而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软件,他面向的顾客也不是普通大众,而是高端的科技精英群体。他的产品可以让他日进斗金,但却没什么能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既然现在已经有了钱,他还想要更多——名声和荣誉。他想成为千万人眼中伟大的科技先驱,他想成为时代的偶像,成为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的人!

史蒂夫和拉里能成为好朋友,首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私生子,在领养家庭长大。(拉里的母亲生他时还未成年,生下孩子后,便把他从纽约送到了芝加哥,交给亲戚抚养。)这两个人都花了很多年才接受自己的身世,理解了亲生父母遗弃自己的无奈和苦衷。他们都来自普通家庭,尽管拉里总爱夸大自己幼年时的贫困程度。此外,史蒂夫和拉里都高高瘦瘦,长得一表人才。对于时尚和设计,两人的品位也一致,都欣赏高雅朴素的极简风格。另外他们都对远东非常着迷。上班时拉里总是穿着伦敦萨维尔街出产的深色西装,但一下班就会换上日式的黑色休闲衫和休闲裤。在家的时候,他还习惯穿着昂贵的和服,赤脚在院子里散步。他的豪宅远离尘嚣,看上去也颇似封建时代日本幕府将军的宅邸:假山、锦鲤池、木格推拉门、日本武士盔甲,甚至还有一个观月露台。NeXT大楼离甲骨文公司总部只有几英里远,史蒂夫从办公室就能看到这个硅谷最气派的建筑。那是一处高层建筑群,依海湾湿地而建,整齐地环绕排列,表面的翠绿玻璃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1992年,拉里开始四处活动,招揽全美主要媒体的记者宣传他不俗的生活品味和前沿的科技探索。此时恰好是绝佳时机:史蒂夫身陷困境,自顾不暇,比尔·盖茨四平八稳,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任何爆料,媒体刚好需要拉里这样一个科技界的英雄。1993年,当《财富》杂志对史蒂夫口诛笔伐,甚至给他冠上“江湖郎中”的称号时,拉里却登上了杂志封面,享受自己的新角色——业内唯一的先知,他甚至吹嘘自己会把硅谷和好莱坞融合到一起,开创互动媒体的新纪元。对于拉里来说,第一次荣登主流媒体封面是巨大的突破。不久他又租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巨大的好莱坞演播厅,发表演讲,展望未来。史蒂夫的一位同事也参加了那次盛大的活动,他事后回忆道:“我一直在想,这家伙一定非常崇拜史蒂夫·乔布斯,他一定希望能像乔布斯那样,轻松地影响周围的人。其实这也情有可原,尽管拉里身价30亿美元,史蒂夫才区区几百万美元,但史蒂夫对他还是有极大的影响力。”

1993年5月25日,史蒂夫的市场通讯部主任凯伦·斯蒂尔早上6点就起床了,为那天的大活动——NeXT的年度大会作准备。会上将有产品的展销活动,史蒂夫还会发言问候NeXT最忠实的客户和信众,鼓励他们对NeXT继续“效忠”。在他的主题演讲中,史蒂夫还会宣布拉里即将加入董事会,和他一起共度时艰。

凯伦拿起了一份《华尔街日报》,头版就是关于NeXT的报道。这篇文章对史蒂夫和NeXT极尽贬低之能事,说史蒂夫“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从天界被贬入凡尘,NeXT工作站完全不合时宜,可以被直接送进科技博物馆。他还在苦苦挣扎,想证明自己在计算机界还有一席之地”。

凯伦看见了史蒂夫,他当时正在为自己的千人演讲热身。

他已经看过那篇文章。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呢。”凯伦想尽力缓和气氛。

“是啊,”史蒂夫没好气地说道,“你又不是我。”

事情竟然越变越糟。就在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史蒂夫、劳伦妮以及他们的保姆向帕洛阿尔托警方报案,说受到了一名男子的骚扰,这个人就是伯勒尔·史密斯。保姆声称看到了伯勒尔骑着自行车靠近史蒂夫家的房屋,并向墙面投掷了一个红色球形爆竹,爆竹随即爆炸。史蒂夫还申请了禁令,要求伯勒尔·史密斯必须与他的家人、保姆以及办公室保持100码[3]的距离。

伯勒尔随即遭到了逮捕,他被扣上手铐押往帕洛阿尔托市法院。

法官批准了针对伯勒尔的禁令。

NeXT公司的解雇浪潮愈演愈烈。大约有300个员工被迫离开海湾旁的公司总部。公关主管艾米莉·布朗恩回忆说,公司简直成了一片“荒原”。

9月份,许多回收商和二手家具交易商来到NeXT公司的工厂,竞价买走了剩下的东西。715件物品摊在水泥地上等待拍卖,这其中有赫曼·米勒牌的椅子、垃圾桶、碎纸机,还有剩下的NeXT立方体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和超大号显示器。

史蒂夫的梦碎了。

[3]1 码=0.914 千米。—编者注

情况越来越糟。NeXT崩溃后不久,皮克斯也遭受重创。

谁也没有想到皮克斯会陷入危机。《玩具总动员》的制作原本进行得十分顺利。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力的导演约翰·拉塞特会向迪士尼的杰弗里·卡森伯格汇报进展。他们俩的关系和谐融洽,并且富有成效。“约翰很尊重杰弗里,杰弗里也真的很尊重约翰。”帕姆·克尔温回忆道。约翰的团队创作故事剧本时,画了上百个故事板,大楼里的墙上到处都是他们画的故事。然后,他们会拍摄一系列故事板的内容,做成一卷胶片,大致反映出实际电影的内容效果。影片还会添加各个角色的声音,增加各种肢体动作。接着,约翰会跑到伯班克,把这卷影片放给杰弗里看。这些“定调”的过程是整个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串联故事情节的关键。约翰是一个技艺精湛的演员,感情丰富,令人信服,而且他也在寻找和自己一样有天赋的动画制作者。他们的艺术造诣并不仅仅是画好东西,而是赋予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约翰雇人时,从来不在乎你有没有受过绘画的专业训练,或者会不会用计算机制图,”阿尔维密斯说道,“他真正想知道的是你会不会演。”

约翰的团队从复杂的情节设定开始,根据杰弗里对风格和片子的反应,他们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杰弗里是个很依赖直觉的人,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情节中的漏洞,但却无法对症下药,他也不觉得自己应该亲自修正他指出的错误。“杰弗里可以告诉你哪个地方有问题,但是他也说不出有问题的原因,”帕姆·克尔温说道,“他会说,‘我觉得这个可不怎么样’,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这么做更好’。”

约翰一次又一次地前往伯班克,但杰弗里总是不满意。

问题在于影片中英雄伍迪的个性没有感染力。一开始,伍迪只是个表演口技的假人,现在创作者把他设定成了玩具牛仔,住在一个叫安迪的小男孩的卧室里,牛仔是安迪最喜欢的玩具。安迪拿到另一个玩具时,伍迪感受到了威胁。新玩具是个宇航员(原来叫“卢纳·拉里”,现在改成了“巴斯光年”),这个玩具更新也更时髦。故事的主线就是这两个玩具之间幽默、滑稽的斗争,结果他们不打不相识,成了最好的朋友。这是典型的讲述兄弟之情的电影。但是不知为什么,皮克斯的动画师采取这种老套剧情时却犯了错误。两个玩具之间幽默可笑的对手戏被描绘得过于阴暗,尤其是伍迪被塑造成一个讨厌的、肮脏、爱抱怨、恃强欺弱、令人憎恨的角色。

1993年7月,皮克斯正式开展动画工作,但是整个夏天和秋天,杰弗里·卡森伯格都对剧情不满意。约翰·拉塞特和同事每次从迪士尼回来都带着一堆新意见,但似乎没有一个能派上用场。杰弗里长期以来的否定态度让皮克斯人沮丧而痛苦。

11月,彼得·施奈德对着拉尔夫·古根海姆大喊大叫。彼得说拉尔夫和邦妮是差劲的制片人,如果他们是迪士尼的员工而不是皮克斯的员工,他早就炒他们的鱿鱼了。接着,彼得又给史蒂夫·乔布斯打了电话,要求史蒂夫裁掉拉尔夫。史蒂夫拒绝了。

只有史蒂夫才能聘用或解雇皮克斯的人,但是迪士尼却灵活地控制着电影制作。11月17日,杰弗里·卡森伯格停止了《玩具总动员》的制作。

皮克斯看上去就跟NeXT一样,陷入绝境,奄奄一息。

史蒂夫·乔布斯跌入了职业生涯的最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