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08

第8章 《华尔街日报》误读了中国

第八章 《华尔街日报》误读了中国

背后故事

在美国当记者时,我看到了太多对中国的曲解、误读乃至妖魔化。

比如,2006年和2007年,美国媒体报道了一系列的中国“有毒”产品,对中国商家的这种有失道德准则乃至伤天害理的行为,批评和愤怒是正常的;但有美国媒体竟发挥说,这是整体中国人的阴谋,目的是要毒害美国人。

这就是阴谋论。但这种“解释”,经过媒体的放大和传播,往往就会成为许多人的认识,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因此,当看到《华尔街日报》有篇文章对北京地铁的描写有所失实时,我故意加以引申,谈谈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误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误会总是常有的,澄清即好,但如果故意误读,那显然就有失厚道了。

当然,我们记者在指责西方某些同行的同时,其实更需要反省:我们有没有无意或有意地误读对方呢?

正文

2009年1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北京地铁的文章,报道北京为改善交通正大兴土木修建地铁。通读全文,难得地没有揶揄一下中国,但里面一些内容,却似乎仍有误读之嫌。

比如,文章说,“新的地铁系统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也改变了老北京不在地下动土的禁忌。直到不久前,北京都没有地下墓穴、地穴,甚至地下室都没有。风水是原因之一,因为地下动土在风水学说中被视为不吉。”

过去的中国人确实讲究风水,即使现在,风水仍不乏信奉者。但将过去北京地铁少,归咎于中国风水文化,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但也似乎实在不堪一驳,因为文章说北京没有地下墓穴、地穴,甚至地下室都没有,实在是谬矣。且不说北京古坟古墓就很多,而且防空洞也不少哪。

在美国诸大报中,《华尔街日报》的中国报道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且还因此获得过2007年普利策新闻奖。但这篇小文章中的误读,却也显示了该报记者并未能真正认识北京,也误读了中国的文化。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一个外国人,他能看到北京的进步已属不易,求全责备要他面面俱到也是不切实际的。

误读一下北京地铁和风水文化,无伤大雅,或许,提提中国风水文化,也更有助于美国读者对文章和北京,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但假如这种误读扩大,表现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情况会怎么样呢?增加的大概就不会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兴趣了,而可能是误解甚至反感了,但这种情形,其实远远多于类似对北京地铁的文化误读。

比如,将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上纲上线,夸张成“中国企业意在屠杀美国人”,这样的报道我在不少美国媒体上就曾读过;将中国的经济政策妖魔化,认为中国对美国出口就是处心积虑为了抢夺美国人的饭碗,类似的文章也不少。

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样的指责纯属无稽之谈,中国奸商确实不少,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也痛恨假冒伪劣产品,但将产品质量问题归咎于整个中国的“阴谋”,未免太上纲上线了;同理,中国对美出口是全球化分工所致,美国也对中国出口,将进出口说成你死我活的斗争,也实在有点保护主义的味道了。

但这种误读,甚至是故意误读,却是源源不断的,甚至一些对中国有颇多了解的知名人士,有时似乎也不能例外。比如,被认为是“中国通”的美国财长保尔森日前就称,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则干脆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真的如此吗?看来,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在总结这次金融危机时,将原因归咎于美联储吹起的房地产泡沫,华尔街贪婪引发的金融创新失控,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产生的监管不严等,可真是打错了板子,冤枉了美国人。我不是特别了解保尔森此番话的动机,但用一些经济学界的朋友的推测说,即将卸任的保尔森来自华尔街,财长任内也未能阻止金融危机,自然也想找个对象来推卸一下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不同国家或文化之间,有点误读总是难免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一些重大而且敏感的问题上,误读却可能导致双方误解,甚至激烈冲突。如果是纯粹缺乏了解,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作出误读,不仅不厚道,也有违“负责任利益有关方”的理念了。

记得宋人苏轼曾在一篇上书中说:“目有昧则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确实如此,心有芥蒂,往往言谈失准,最终就会贻笑大方。《华尔街日报》误读了中国,说明其某些记者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则值得鼓励。身为媒体中人,窃以为咱们中国媒体更要有学习“他山之石”的雅量和勇气,不能光笑话别人,却在报道美国问题上也犯类似的错误。

本文发表于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