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06

第6章 面对“独秀论”捧杀中国要有“主心骨”

第六章 面对“独秀论”捧杀中国要有“主心骨”

背后故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按照许多人的说法,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所谓的“中国独秀论”由此粉墨登场。既然说中国独秀,下面自然就要求中国作出“特殊的贡献”,更直接的表达,就是中国多掏一些腰包。

“独秀论”背后有政治文章,这种舆论倾向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按照新华社的安排,我撰写了相关的评论文章。在我看来,中国未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虽然是事实,但过分强调“独秀”,却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隐忧。

因此,在文章中,我指出,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较中国也是不遑多让。某些西方政客和舆论只拿中国“说事”,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要求中国承担超出其能力的义务,其结果,不过是“挑拨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将矛盾引向中国”。

这篇时评,得到了国内各大报纸的刊用,只是标题有所变化。我原来取的题目是“警惕一些人用‘独秀论’捧杀中国”,《新华每日电讯》在刊登时将其改成了:“面对‘独秀论’捧杀,中国要有‘主心骨’”。其他一些国内媒体在刊载时,则更简洁地标为:“中国还是一个资本穷国”。

“资本穷国”的定义,是林毅夫对我讲的。在这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看来,尽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雄厚,但人均资本很低,因此拿中国的钱去救其他国家,根本不合适。这应该是理性的声音吧!

正文

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诸如“中国抢夺石油资源造成高油价”、“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加剧世界粮荒”、“中国大量出口威胁其他国家就业”等一系列莫须有的指责竞相出炉,一些国家借此对中国挥舞保护主义大棒。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威胁论”略有平息,“中国独秀论”却又露出苗头。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中国是最大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应该承担起“更多重任”,甚至应“拯救世界”。

客观地看,中国国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今非昔比,外界也已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重大问题离不开中国参与。然而,人们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同样对中国产生了严重冲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金融危机下,中国也面临许多严峻考验。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上亿贫困人口,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虽多,但平均到个人,依然是一个资本穷国。

人们还应该看到,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取得了成绩,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此外,中国经济存在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缓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努力保持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是其真正的国际责任所在。

其实,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巴西、印度的增长就非常强劲。在发达国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也相对较好。某些西方政客和舆论却只拿中国“说事”,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要求中国承担超出其能力的义务,并且挑拨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将矛盾引向中国。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氛围,还可能破坏全球经济的整体性复苏。

在一个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合作应对危机是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推诿责任、转嫁矛盾,甚至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只会瓦解国际社会为应对危机所构建的信任关系,最终让世界各国都陷入“囚徒困境”。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多次表示,愿与有关国家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而“中国独秀论”却会破坏国际社会的团结。

如果说“中国威胁论”是“棒杀”中国,那么“中国独秀论”就有“捧杀”中国的嫌疑。当然,在多元的世界里存在各种杂音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自己要有“主心骨”,既不能因外界的无端指责而失去理性,也不要因别有用心的赞扬而忘乎所以。

本文发表于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