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16

第16章 应对贸易摩擦,中国须有勇更有谋

第十六章 应对贸易摩擦,中国须有勇更有谋

背后故事

在中美贸易问题上,近些年来,总是美国咄咄逼人地进攻,中国节节后退防守。有时,这可能是战略需要,毕竟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也是中国出口的大市场,我们要韬光养晦,不能因小失大。但有时,我总认为,这其实更让进攻者有了更大胃口发起攻击。

在摩擦问题上,中方所需要的,其实就是六个字——有理、有利、有节。该退让则退让,该大单采购就大单采购;但有时,也应对明显的保护主义之举予以迎头痛击。让美国人也感觉到痛,他们才不会忘乎所以地对中国横加指责。

而中国最好的进攻点,无疑就是美国农产品。美国农民不多,但政治影响力巨大,而中国则是美国农民最大的海外市场。在农产品问题上,要找理由,总是要多少有多少。让美国尝到甜头,当它又开始漫天要价时,则不妨施以重拳。请美国农民找美国政客讲理去!

正文

2009年,既是中美关系深化的一年,也可谓贸易摩擦激化的一年。即使到年终,美国也不忘奉送“新年礼物”——12月30日,美国针对中国油井管的反补贴案审结:对中国油井管征收10.36%至15.78%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拟议中的对中国油井管征收36.53%至99.14%的反倾销制裁仍在推进中,结果也几成定局。(2010年4月9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29.94%至99.14%的反倾销税。)

油井管案,按照美方统计,价值26亿美元;按照中方统计,价值则达32亿美元。但不管按哪个统计口径,这都是截至2009年,美国乃至外国对中国发起的案值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例。此举无疑将极大地损害中国相关产业的利益,加剧中美间的贸易摩擦。

美国2009年的“收官之作”反映的是中国对美贸易形势的日益严峻。仅在2009年,美对“中国制造”发起10起“双反”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1起特保调查(即轮胎特保案),此外还向世贸组织提起1起诉讼。按照中国商务部的说法,美国对华贸易诉讼“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经济史上都极为罕见”。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政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轮胎特保案更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据业内人士透露,受轮胎特保案鼓舞,美国纺织团体和各大纺织工人工会随即密切沟通,研究对中国出口服装提起特保调查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持续、经济衰退的影响,出于转移国内失业率上升的焦点、安抚国内保守人士以及进行政治交易等诸多考虑,奥巴马政府不惜自食其言,找各种借口对外来商品采取制裁措施,“中国制造”成为最大受害者。

要遏制当前美国的保护主义逆流,一方面,美国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坚决抵制保护主义的诱惑。另一方面,作为受害者,中国必须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其克制保护主义冲动,不出台新的彰显保护主义的措施;同时,中方还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美国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反击。

对待贸易保护主义,如果妥协退让,则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而如果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并攻击对方的软肋,则能遏制保护主义的逆流。当然,应对中也要注意防止事态失控,这就要求中方须有勇更有谋。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贸易专家胡弗保尔就指出,中方应采取“吓阻”战略,以此遏制美国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冲动。他说:“中国传递给美国的重要信息就是:美国再启动类似特保措施须三思而后行,如果你再这么做,我们将会报复。”

在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后,中方就宣布对部分美国汽车产品启动了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对美国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此外,中国还将此案件诉诸世贸组织。这些举措无疑让奥巴马政府面临压力。

美国禽肉和鸡蛋出口协会就指责,是美国政府挑起了对华贸易争端。该机构总裁詹姆斯·萨姆纳称,他们理解中国方面的愤怒,而目前的问题更多责任在美国政府方面,“我们为奥巴马当局的处理方式感到不安”。

今后中美举行一系列会谈时,中方宜保持对美方的压力,可考虑通过对在美国影响广泛的部分农产品实行反制措施,借助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各种资源手段的整合,来遏制美方将保护主义升级的冲动。同时,中方应加强舆论斗争,在各种场合据理力争,批驳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自私自利的保护主义措施。这一点,其实从美国媒体对奥巴马的保护主义举动颇有微词也可看出。

当然,任何斗争都需有理、有利、有节,单个的案件不会反转整个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合作共赢,这是大局;但合作中存在斗争,这是策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对笔者说,中美作为贸易大国,总会有一些贸易摩擦、贸易诉讼,“这其实和整体友好合作的贸易关系并行不悖”。即使政治上亲密如美国和加拿大,贸易摩擦也经常发生。

从全局角度看,在美国经济未全面复苏前,中美的贸易摩擦会加剧,但应该不至于由此而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战。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奥巴马之所以敢如此冒险,就是认为中美关系日益紧密,应该不至于因这些小动作而“失控”。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盖保德也对笔者开玩笑说,有时,也无妨将这些小摩擦看做是两国整体关系中“积极的信号”。

但玩火总会有极大的风险,要使局势得到控制而不向最糟糕的方向发展,则需要双方的冷静、诚意和智慧。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向我表示:在当前敏感时刻,“中方需要冷静,美方则必须明确其贸易立场”。“中国之所以要冷静,是因为必须认识到,(处理不慎)情况将会变得更糟;美方则必须停止针对中国的制裁举措,必须清晰地阐明美国(希望合作的)贸易政策。”

从长远来看,中国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政府应引导有关行业协会尽快建立出口协调机制。尽量做到出口增长率不要过快,在出口国家上也不要过于集中。因为一旦遭遇相关制裁,很有可能会给产业带来全线打击。另外,中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考虑向第三国(比如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转移,借助这些国家相对优越的出口环境,规避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

本文发表于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