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简:用度从简
9427200000005

第5章 孙偓为人通脱

凡以利害心虑事,则虑弥周而去道弥远。——清·陈确

孙偓(生卒年不详),字龙光,武邑(今山东省聊城东昌府区沙镇)人。乾宁中宰相,封乐安公。第进士,历显官。以户部侍郎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后又兼礼部尚书等职。封安东郡侯。

孙偓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戊戌科状元及第。本科考官为中书舍人崔澹,试题为《以至仁伐至不仁赋》。孙偓父名景商,任天平军节度使。兄孙储官至兵部侍郎。

孙偓于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拜相,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凤翔四面都统,兼礼部尚书,封乐安县侯。乾宁四年免相,贬为衡州司马,死于任上。

孙偓为人宽厚,常对亲友说:“为人只求无亏,不必太苦。以我之长而彰别人之短,以我之清而显别人之浊,万万不可为之。”故被贬衡州仍处之泰然,对佣人之嬉笑,亦不以为然。

故事感悟

尽管文章很短,但是从孙偓为人宽厚、处世泰然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孙偓是个简简单单、不争名利的人。做人,不一定要勾心斗角,平淡自然才是真。

史海撷英

唐懿宗沉湎游乐

唐懿宗在位期间,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他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资治通鉴》中说,懿宗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对于懿宗的“游宴无节”,担任谏官的左拾遗刘蜕提出劝谏,希望皇上能够以国是为重,向天下展示出体恤边将、关怀臣民的姿态,减少娱乐。对此,他根本听不进去。咸通四年(863年)二月,懿宗竟将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16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司马光说:“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

文苑拾萃

靖 陵

靖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龙凤玉璧、玉佩、哀册玉残片、鎏金铜锁、鎏金宝石铜花等,是我国目前唯一发掘的唐代帝陵。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东北约10千米处的丘陵台地上(今铁佛乡南陵村东南约150米处),西距唐高宗与武则天之乾陵4.5千米,东北距肃宗建陵15.5千米。

靖陵积土为冢,陵台为覆斗形,底呈方形,边长40米、高8.6米;顶亦方形,边长8米。陵园方形,边长480米,陵台在陵园里,东西居中,陵台距南神墙264米、距北神墙176米。陵园现存东北、西北和西南角阙址。东北角阙址高3米、底长16.1米、宽8米;西北角阙址高3米、底长5.5、宽4.5米;西南角阙址已被平掉,现存角阙址残迹长6.7米、宽5.5米。

陵园石刻与唐中期各陵相同,位于陵台南264米的南神门外石狮已残。神道石刻均已残损,现存华表、翼马、石马和石人,东西列间距60米。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24米,已倒伏,另一华表仅存底座。翼马位于石望柱北26米。石马现存3匹,东面2匹,西面1匹。东列南数第一个在华表北44米,第二个在第一个北105米;西列石马绝大部分残毁和倒伏。

靖陵是西安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唐陵中第一座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由于该陵多次被盗,破坏严重,墓内的壁画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壁画的艺术水平远不能和盛时的相比。1995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