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9012100000074

第74章 浅议中小型博物馆的文物保护

刘慧芳

我国现在馆藏文物有近千万件,2006年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80处。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博物馆的基础设施也是参差不齐。如何有效、便捷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博物馆每个文物保护人员去思考和研究。本文结合中小型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问题,浅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以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博物馆藏品保护指导方针须以预防性为主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复制、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多门学科交叉模拟试验的方法。如果要圆满完成一项文物保护任务,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人,基于这种原因,目前我国有足够能力承担并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的博物馆只有目前公布的8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而其他中小型博物馆主要倾向于基础陈列和文物历史研究。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王宏均先生在《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书中提出的,博物馆藏品保护指导方针须以预防性为主的观点,本文认为中小型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方面更应该加强以预防性为主——根据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检测研究博物馆环境,调节控制文物收藏环境,使其尽可能达到文物藏品存放的标准,确保文物收藏在最佳环境中。

二、不同质地藏品和环境的关系

调节控制文物收藏环境是实现文物藏品“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但要达到控制环境,就必须要了解各种不同质地藏品和环境的关系,即文物藏品在外部环境中质变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调节环境,使文物藏品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繁多,质地复杂,本文对几种常见的藏品种类与外部环境作用发生质变的原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石器——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盐。石质文物受损主要是由于受化学、物理等因素,引起石质文物开裂、崩塌、表面腐蚀等。其中化学因素是指大气中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在遇到水蒸气就会生成稀硫酸、稀硝酸,这种酸性物质极易与碳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以硫的氧化物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

CaC03+S02+02+H20CaS04.2H20+C02t或CaC03+H2S04CaS04.2H20+C02t物理因素主要是由于硫酸钙中结晶水的含量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温干旱期间,石膏(CaS042H20)可脱水生成硬石膏(CaS04),体积缩小;在常温常压下,硬石膏又可水化成石膏,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0421120CaS04+2H20。总之,化学和物理等综合因素使石质文物受到损害。

(2)丝织物——由纤维、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组成。这些有机物都是霉菌和细菌的丰富养料,在适当温湿度条件下很容易出现发霉和虫蛀现象;而纤维在紫外光的作用下能发生光敏反应,使丝织的强度降低、发脆、变色。

(3)银器——银(Ag)化学性质相对金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硫化物及氧氧化生成黑色硫化银;4Ag+2H2S+022Ag2Si+2H20;紫外光照射时也易被氧化。

Ag——Ag++e2Ag++S2-)-Ag2Si2Ag++02Ag20除此之外,电化学腐蚀等其他因素也可使银器腐蚀变色。

(4)青铜器一铜(Cu)与锡(Sn)或铅(Pb)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虽然到现在为止青铜器的腐蚀机理还没有得出共同的结论,普遍认为它的腐蚀机理分为膜电池机理、小孔腐蚀机理、晶体腐蚀机理、选择性腐蚀机理等四种,但是无论从哪一种机理出发,大气中的Cl、02及h20等这些物质都对青铜器的腐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预防性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得出,影响博物馆文物藏品保存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光及一些空气污染物co2、so2、H2S、Cl2等。为了使文物藏品能有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中小型博物馆需要经常性的监测文物藏品环境的变化情况,切实保证文物藏品环境各项指标达标。

温、湿度是影响各类文物保存的普遍因素,只有严格监控文物藏品库房温、湿度,才能有效减少文物藏品受损程度。表1为各种不同质地文物保藏的最佳温、湿度。

博物馆为了烘托文物展示的效果,大都会采用人造光源。但从理论上说,光照对于文物的保存是不利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对每一类文物的光照都有不同的要求,如表2博物馆照明推荐亮度。

表2博物馆照明推荐亮度3)3001x以上的照明

注:ICOMInternationalCouncilofMuseum,Paris(国际博物馆学会)IESNAIlluminatingEngineeringSocietyNorthAmerica(北美照明学会)IESIlluminatingEngineeringSociety,London(照明学会)1)染织品、服装、水彩画、日本画、素描、手写本、邮票、印刷品、壁纸、染色皮革制品、自然标本;2)油画、西洋壁画、皮革品、骨角、象牙、木制品、漆器;3)金属、玻璃、陶瓷品、宝石、珐琅等。

此外,在自然光和普通照明光源中紫外光具有极高的能量,它能加速文物的老化、变色,尤其对纸张、丝绸等有机质地的文物影响更大。因此,文物藏品在陈列和保存过程中尽可能过滤自然光中的紫外光或使用滤去紫外光的专用光源照明。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浓度逐渐增高,这对于博物馆保存文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要求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含量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0.15毫克立方米);但对于文物保存环境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最高浓度的限制要求,国外博物馆推荐文物环境中二氧化氮浓度低于lfVgm3。

除了应用技术器材监控文物库房的空气质量外,对于库房外部大环境的监控和保护,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来达到预期目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可以大面积、长时间连续地净化大气。植物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有的树木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气和光化学烟雾等,此外,不同植物对不同的有害气体有不同的敏感性反应,因此可以利用植物来检测有害气体,起到报警作用。在博物馆周围有计划、有选择地扩大绿化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中具有长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文物藏品的腐蚀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如果中小型博物馆能够将文物藏品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做到位,即使没有高科技的保护措施,也能够对文物的延年益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李海、石云龙、黄继忠:《大气污染对云冈石窟的风化侵蚀及防护对策》,《环境保护》,2003年10期。

王菊琳、吕国诚、许淳淳:《青铜文物腐蚀机理研究进展》,《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

黄福康:《博物馆文物库房标准的探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年。

刘舜强:《关于博物馆环境的讨论》,《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

GairyThomson.ThemuseumenvinonmenLLondon:Butterworths,19860梁丽明、彭林:《城市大气有机污染物》,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

(刘慧芳,女,法门寺博物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