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轻轻告诉你
8973700000003

第3章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吗

“人是有感情的”,言下之意,其他物种是不会有感情的。但是,在沃特·迪斯尼的动画片里,自然界的生物比人还有灵气。一旦危险降临,树木会把枝丫折回,灌木会蜷缩,花朵会合拢,野草会用叶子向远方的同伴传递信息。以前,人们只把它看成是植物的本能,一种对外部刺激的无条件反射。可是近二三十年来的研究却使人们对上述的经典结论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植物有感情,植物有喜怒哀乐,植物会说话,植物有心理活动等“奇谈怪论”,在植物学界掀起了探索植物心理奥秘的浪潮。更有甚者,提出建立“植物心理学”的建议,专门研究植物的“类人”活动。

这一研究的发起人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的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一天,他在院子里浇花时突发奇想,想利用测谎仪的电极看看水从根部升到叶子的速度有多快。结果他诧异地发现,当水徐徐上升时,电压却渐渐下降,描述器上显示出一种与人在受到感情刺激而短时间激动的波形极其相似的图形。这一发现激发了巴克斯特的好奇心,进一步的实验使他发现植物还有恐惧心理。巴克斯特试图用火烧一片叶子。然而,还没等火靠近叶子,描述器上已显示出波幅剧烈振动。但是,当反复点火,却不烧着叶子,植物感到火对它并不构成威胁时,波形振幅便减小,趋于平静。

1966年,巴克斯特发表了他那近乎荒诞的研究结果,在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遭到大多数科学家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但也引起许多人的关切和注意。

几乎与巴克斯特同时,苏联科学家维克多设计了一项更先进的实验。他使用电脑仪,把经过催眠处于睡眠状态的被试者的手与植物叶子相连,随后诉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他发现,电脑仪记录了人和植物基本相同的波形反应。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当被试者高兴时,植物的叶子挺拔,花瓣舞动;当说到寒冷,被试者浑身发抖时,植物叶子也会索索抖动;当被试者悲哀时,植物也会沮丧地垂下叶子。

1973年,彼得·托姆金斯和克里斯朵夫·伯德的《植物生命奥秘》一书出版了。书中不仅重述了巴克斯特的实验,并且进一步显示植物还对语言、思维、祈祷有反应。

此书一出,很快销售一空。人们对这项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连一些原先根本不相信植物有感情的科学家,在获得实验证据后,也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

更有甚者,不仅认为植物存在着“可测量”的心理活动,而且如果做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还可以像心理学家对人格进行分类那样,按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进行“物格”分类。

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研究者发现,植物在遭受害虫侵袭时,不仅有恐惧感,而且还会向周围的邻居发出警告信息。

植物是怎样互相传递信息的?德累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表示,它们是通过声音和能量来传递信息的。

例如,一旦槐树的叶子被羚羊或长颈鹿啃得差不多时,不仅这棵槐树,周围的槐树也像接到命令似的开始分泌毒物;森林里,如有一棵橡树被伐或病死,周围的橡树就会全体总动员,结出更多的种子和果实。

魏泽指出,植物之间传递信息的能量是一种微弱的光,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可以看见这种光,至于人类听不见植物说话的声音,是因为植物发声的音频太高。

法国一名物理学家说过,20年前根本没人相信鲸鱼会唱歌,但现在鲸鱼的歌声已被破译,在不久的将来植物的联络声音也将变得清晰可见。

现在,在英国科学家和日本中部电力技术研究所的努力下,已经有了“植物活性翻译机”,它由放大器、合成器、记录器组成。

录音记录表明:黑暗中的植物突然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惊讶的声音;刮风或缺水时,植物会发出低沉、混乱,非常可怕的声音;当植物受到温暖适宜的阳光照射或灌溉以后,原来发出难听声响的植物,会使声音变得悦耳动听。

植物的“感情世界”真丰富,植物的“话语”真奇妙。

植物语言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尽管各种实验为我们解开植物语言之谜提供了大量素材,但是至今人们对植物语言的解释始终是站在人的立场上,以人的心理活动、人的情感世界、人的语言能力度量植物,因而有把植物拟人化之嫌。

有研究者指出,植物语言之谜只有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实验室中,能在被控制和可记录的反复实验中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区分出植物语言和人类语言的本质区别以后才算真正被解开。这有待于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