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8948000000045

第45章 死去原知万事空

在李显下诏复唐时,还在诏书中特别指出了武则天的功绩。诏书上称武则天平息徐敬业叛乱,是“拨乱之神功”,安定了国家,保证了长治久安。并且说她勤于政事,惠育万民,为大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宣言将改朝换代说成了权宜之举,没有将武则天的行为归为篡逆,而是承上启下。为了给足武则天面子,在将神都改为东都的同时,将武则天的家乡并州设立为北都,甚至连“神龙”的年号也没有改变,说明了李显从心中对母亲还是非常尊重的,认为武则天确实有其伟大的贡献,不应抹杀。但是不管怎么说,武则天一手建立的“大周”王朝还是变回了“大唐”。

这时候的武则天可以说已经无心眷顾世间,因为她已经拥有过人世间最值得拥有的一切,权力、金钱、威望,乃至美色,她已经足够。而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的精神已经垮掉了,她所能做的就是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临终前,武则天召集李显、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托付后事,并口述了一份“临终遗制”。

这份遗嘱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一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二入李唐宗庙,归葬乾陵;三是王皇后、萧淑妃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属以及被株连者皆赦免;四是恢复武三思等人以前被削减的实封。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在离开人世之前,武则天的思维还是非常冷静而清晰的,她在思考自己一生的得失以及未完的事情,需要一并交代清楚,以免抱憾九泉。

前两条表明了武则天在退位后的心态已经归于平和,对于自己建立的大周王朝她已经彻底地舍弃了,放弃了要求后世承认大周为正统的期望,回到了李家媳妇这个本来的角色。而合葬乾陵确实也表达了她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愿望,既然丈夫是李治,那就回到他的身边。而这一刻她也顺从于传统,并不想以女皇的身份遭受后世的诟病。而第三条可以说是武则天的自我救赎。在她眼中,王皇后、萧淑妃是她一辈子的心病,自己残忍地杀害了两人,并把她们的家族打入了社会底层。无论如何,她需要给死去的两个人一个说法,不管是萧淑妃变猫的诅咒,还是人瓮的惨相,这些都是武则天的噩梦。信奉佛教的武则天一定相信轮回转世,在她即将死去的时候,希望用对生者的补偿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让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获得安宁。第四条应该是她为了武家做最后一点儿事情,缓解武家与其他重臣之间的矛盾。武三思作为武家重要的继承人,也是武则天寄予希望最大的。虽然武则天也清楚李家和武家为了继承人的事情争了这么多年,矛盾可以说非常尖锐。虽然最终还是李家取得了胜利,但是武家毕竟是自己的亲人,武则天真的不想看到在恢复大唐后,武家人被清洗。所以她强调了提高武家地位,希望李、武两家能够和平相处、相安无事。但这终究只是武则天一相情愿的事情,武三思最终死在了李家人的刀下——权力之争不会因为亲情而温柔。

神龙二年(706)正月二十一日,李显护送武则天的灵柩从洛阳返回长安,等待下葬。而李治已经在乾陵中孤独地躺了21年。乾陵是密不透风的,因此武则天的遗体进入乾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先开陵,放入遗体后再封陵。

四个月后,一切准备妥当,武则天的安葬大典隆重地举行了。其安葬仪式的规模比李治还要大,这也可以证明李显对母亲并没有心存怨恨。武则天的遗体正式进入乾陵与高宗合葬,两个人可以在这里永久厮守。安葬武则天时,李显还委派国子监司业崔融撰写了一篇《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一并放入。据说崔融为写此文绞尽脑汁,茶不思饭不想,写完后竟然抱病而亡。

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也因为二人增加了很多奇特之处。乾陵是唯一一个葬有两位皇帝的帝王陵寝,这一点别人真的没法比。另一个奇特之处就是乾陵从唐到现在就没有被人盗过。中国自古盗墓猖獗,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富商巨贾,只要是有些身份的人,其墓葬就会被盗墓贼盯上,连秦始皇的陵墓都在所难免,乾陵竟然未遭盗掘,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