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8948000000028

第28章 酷吏横行天下

在武周王朝逐渐稳定以后,武则天就在考虑酷吏的问题。酷吏对于武则天来说代表什么?代表一群恶狗。武则天知道在改朝换代的非常时期,必须要有这群恶狗。只有他们才能为自己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有这么一群恶狗在,旧势力才不能翻身,自己才能安全。酷吏往往使用残忍的手段来对付他们认为不利于武则天的人,甚至常常制造冤假错案,武则天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的目的就是在剪灭反对势力的同时树立自己的权威,让人惧怕自己。像周兴、来俊臣等为代表的酷吏们,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变着法儿地对各种势力展开打击,甚至于栽赃陷害,目的只有一个——让武则天满意,主人高兴了狗自然有好吃的。在这双层因素的作用下,酷吏的毒手伸向了各个方面。

前面也提到了酷吏滥用职权的案例,而武则天豢养这些酷吏,首先要对李氏宗族采取高压态势。天授元年(690)周兴诬陷高宗的两名庶子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谋反,导致两人自杀。后又将南安王李颖宗族十二人诛杀,连已故太子李贤的儿子也被鞭杀。几年中,十几门李氏宗族因此遭到了酷吏的清洗,株连数百人,基本上将对武周政权有点威胁的人全部干掉了,只剩下了和武则天有血脉联系的李显、李旦等,算是肃清了最有可能反对自己的势力。而酷吏也就摸到了向武则天邀功的砝码,经常是抓住一点儿小事就上纲上线,非要把事情扩大化,这样才能表现自己有能力、忠于武则天。一些官员也难免祸,如宰相魏玄同等人就死于酷吏的极端手段下;战功赫赫的名将黑齿常之也被周兴陷害在狱中自缢;其他刺史以下被枉杀的官员就不计其数了。在这种背景下,连武则天自己培养的“北门学士”也几乎都被斩尽杀绝,由此能看出来武则天当政期间的铁腕政策。“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走一个”,这句话放在这里一点也不过分。

虽然武则天对待酷吏采用放纵的态度,但是一些大臣终于无法再看酷吏残暴下去,积极向武则天献策除掉酷吏。当时拥立武则天登基有功的诗人陈子昂就曾向武则天写过建议书,其中就提到要“措刑”(限制刑法的使用)。他指出,严刑峻法是用来平乱的,而平乱后要措刑,和平年代不能依靠酷刑来维持统治。武则天虽然表面上表示陈子昂的意见很对,但认为自己的统治还不够牢固,所以依旧对酷吏采取放纵的态度。

酷吏这边依旧飞扬跋扈。在“革命”之前,酷吏制狱(监狱)没有固定地点。后来案件越办越多,需要关押的人也越来越多,武则天就在皇城之南的丽景门设置了“别置推事院”,作为羁押人犯的地方。而之所以在这里建立监狱,也是为了趁上朝的机会方便抓人。再后来,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别置推事院也不够了,就在司刑狱设立了“三品院”,专门关押三品以上的大官,可见当时的高官们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而被抓的人,基本上都无法通过酷刑的考验。而酷吏们又以酷刑相威胁,逼迫案犯供述出更多的人,所以株连越来越广。

而大臣们与酷吏的斗争一直持续着,两股势力之间明争暗斗,这就是武则天需要的状态——相对的平衡,哪一方强了都不行。双方争斗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魏元忠七人谋反案”。如意元年(692),肃政台中丞魏元忠等七人被诬陷谋反,一名叫侯思止的酷吏负责查案。他威胁魏元忠赶快自己承认谋反的事情,不然让他受苦头。而魏元忠不是个轻易屈服的人,死活不承认自己参与谋反。侯思止大怒,立即让人把魏元忠倒拖着在地上肆意折磨。可是魏元忠就是不认罪,还说自己骑恶驴不慎才被倒挂在地上,骂侯思止是恶驴,真有点儿威武不能屈的架势。

而狄仁杰也被牵连进来,负责审问他的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来俊臣。为了能减少审查的难度,来俊臣事先告诉狄仁杰只要能认罪,就可以获得赦免。狄仁杰这时候采取了和魏元忠不同的方式,他深知这些酷吏如果抓不到口供就不会轻易放过他,一定会使用酷刑,自己说不定都没有了辩解的机会。于是他很快就承认了自己曾参与了谋反,因此也没受什么刑罚,只是关押在监狱中。而另一名酷吏王德寿为了能表功,不满足于狄仁杰一个人认罪,非要诱供让狄仁杰把冬官尚书杨执柔也牵扯到此案中。狄仁杰也很明白,这是为了把打击的面再扩大,坚决不干。为此,狄仁杰甚至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一看狄仁杰这个架势,生怕节外生枝,所以就不再逼问。

后来狄仁杰趁着对他的看管松懈的时机,将被单撕下写了冤状,偷偷塞进了棉衣里。他又声称天气转热,托王德寿将棉衣交与家人,让家人掏空棉絮再继续穿。王德寿也没怀疑,立即照狄仁杰的话去做了。狄仁杰的家人拿到棉衣后,意识到狄仁杰一定是有特殊的安排,立即将棉衣拆开,发现了冤状。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拿着状子到武则天那里申诉。武则天接见了狄光远,看了冤状,十分吃惊,立即把来俊臣召来问话,质问来俊臣为何对狄仁杰逼供。虽然此事来得突然,来俊臣有点儿措手不及,不过他还是狡辩说狄仁杰在监狱里很好,衣食起居都有安排。武则天不相信,派人去监狱查看。而派去的通事舍人周琳因为害怕来俊臣,根本没见到狄仁杰的面就回来了,禀告武则天说,狄仁杰很好,毫发未损。来俊臣也赶紧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封认罪书,并伪造了狄仁杰的签名送到武则天那里。

此时正好有人告来俊臣冤杀正直大臣,武则天就对狄仁杰的认罪书产生了怀疑,于是马上召见狄仁杰。狄仁杰见到武则天后,武则天质问他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回答说,如果不承认的话,可能早就死于酷刑之下了。武则天又拿出狄仁杰的认罪书,经过笔迹鉴定,确认是有人伪造的。武则天知道这些都是来俊臣一手造成的,于是赦免了狄仁杰。其实武则天早就对酷吏们有所感觉,只是碍于还要他们为自己卖命的份儿上,假装不知。就此武则天起了诛杀酷吏的想法。周兴、丘神等人成了第一批被清理的酷吏(这个我们在上面交代过,就不赘述),但是来俊臣依旧没有受到惩罚,武则天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的狗全杀掉,因为他们还有可用之处。

到了长寿元年(692),大周已经建立了两年,武则天认为天下已平,而这时候告密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武则天已经失去了对告密的耐心,从她个人来讲,告密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没有必要再依靠告密维持统治了。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武则天的心思。一名道士向武则天进言说,为了尊重佛教,应该下令禁止屠宰动物和捕杀鱼虾。这点正好切中了武则天疯狂迷恋佛教的心结,武则天于是下令全国禁止屠宰。这个命令意味着,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不能吃肉了,全国上下都要吃素了。

但是这种不合乎情理的行政强制性命令,在施行过程中就颇有难度,很快就有人违禁了。左拾遗张德为了庆贺喜得贵子,偷偷地杀了一只羊,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开开荤。张德的同事——补阙杜肃也被邀请去打打牙祭。这本是件好事,虽然违反了禁令,但是喜事总归是喜事。不料这个没良心的杜肃,不但吃了人家的羊肉,还顺便偷走了一块肉饼。这也不算什么,更让人不齿的是,他回家后竟然写了一封密报,连同肉饼一起呈报给了武则天,给张德打了一个小报告。到了第二天早朝,武则天问张德:“听说你生了儿子,恭喜恭喜啊。”张德连忙拜谢。武则天又问:“那你请客的肉从哪里来的啊?”这一下可把张德吓得没了魂儿,连忙磕头谢罪。武则天笑着说:“朕禁止屠宰,不是什么时候都禁止的,红白喜事宴请是可以的,只是爱卿以后要慎重选择宴请的客人。”武则天把杜肃的告密书给张德看,这下杜肃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大臣们也一致鄙视这个无情无义的家伙。

从上面的两件事来看,武则天已经改变了对告密者偏听偏信的态度,更加注重从多方面获取信息,了解事情的真相,这也为以后彻底消灭酷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寿二年(693),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导致武则天对酷吏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因为那年有人告发“岭南流人谋逆”,武则天立即派出以万国俊等六名酷吏为“六道使”,赶赴剑南、黔中、岭南等地处理谋乱之事。而且为了方便审案,武则天还授予“六道使”可以处斩的权力。万国俊到广州后,不辨是非,将处斩人数的多少作为向武则天邀功的砝码,杀死三百多人,并伪造谋反状上报武则天。武则天不明真相,竟然将万国俊升官。其他的“六道使”看到万国俊杀人升了官,也就效仿着纷纷大开杀戒,一时间被害之人数以千计。后来“六道使”的暴行被人揭发出来,武则天得知后,立即明白了酷吏们杀人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心生悔意,派人安抚侥幸逃生的流民,公开承认六道使的暴行,并将万国俊等人在当地处斩,以告慰亡灵。其他官员也纷纷上书弹劾酷吏的所作所为,武则天清楚了这些人的险恶用心,对酷吏顿时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