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8948000000027

第27章 女皇和她的宰相们

武则天也意识到,要让武周政权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破格选才、破格用人是其中之一。天授元年(690),她亲自在都城南门内洛城殿,面试贡士,这就开始了后世延续千余年的殿试制度。采取殿试的方式,不但增加了考生的忠诚度,还使科举考试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到了长安二年(702),武则天又创武举科,以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当时边疆战争对将领的需求。她还开创“南选”,即从边远地区选拔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还增加了科举名额,在她辅政与执政的五十多年里,进士及第人数共一千多名,每年平均录取的人数是贞观年间的两倍多。在这一系列的鼓励用人、选人的制度促进下,一大批能力强、对王朝忠心的人才被选拔出来,任职于各级官僚机构里,不但让新政权趋于稳定,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执政期间,前前后后任用宰相一职达到了73人,在中国历史上创了纪录。狄仁杰、李昭德、娄师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狄仁杰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经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后来,狄仁杰被人诬告,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受理讯问。经过调查,阎立本不仅查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于是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其后,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处理了大量的积案,一时名声大噪,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惩奸除恶的名人。狄仁杰的断案事迹被近代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作为蓝本,创作出百余万字的《狄公案》一书,风靡欧洲。《狄公案》的英文名字叫Judge Dee,直译为《狄法官》,“狄公”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东方福尔摩斯”,这些都是后话了。

后来狄仁杰被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理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尽职守,对一些巧媚逢迎的权要进行了弹劾。垂拱二年(686),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因地制宜,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化解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许和信任。后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拥护。

垂拱四年(688),越王李贞父子起兵反叛。武则天派兵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令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案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减少株连。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后因有人状告狄仁杰出言不逊,武则天将狄仁杰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而狄仁杰没有就此被冷落,武则天心中非常敬重其才能。天授二年(691)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长寿二年(693)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后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万岁通天元年(696)十月,契丹攻陷冀州(治所在今河北临漳),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任后,改变了以前将百姓赶入城内专门防御的做法,而是让百姓返田耕作,作出要打持久战的准备。契丹人看到狄仁杰确实想和自己较量一下,又深感长期在外作战对己不利,于是不久就撤兵了,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对狄仁杰非常感激,立碑来感谢狄仁杰。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随着狄仁杰的声望日益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仍然尽心竭力为武则天处理国家大事,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除了自身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狄仁杰还善于发现人才,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一改原来朝廷之风气,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上层官员的素质,为以后李隆基的中兴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器重是其他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称名。狄仁杰对于认为不妥的事情,经常在大堂之上与武则天争论。而武则天基本上都予以采纳,而不怪罪。晚年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就是不许。而每次狄仁杰拜见武则天,武则天常阻止其拜,生怕狄仁杰身体受损。久视元年(700),狄仁杰病故,朝野上下一片惋惜之声,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并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

再说李昭德,他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而且胆子大,甚至敢于得罪武则天。在“革命”前后,武则天特喜欢“符瑞”,官吏和百姓不管从哪弄来点东西,只要讨个喜庆的说法或兆头就好。李昭德偏偏对这些糊弄人的玩意一点儿没好感,不光自己不折腾找这些东西,别人就是找点出来,李昭德得空就要戳穿。一次有人献了一块白石,上面有赤色的花纹。献石者说这个石头是赤心的,也就是说这块石头很忠心,也正好符合武则天的赤色革命。痛恨拍马奉承的李昭德,立即质问道:“难道其他石头就要造反吗?”惹得哄堂大笑,连武则天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还有一次,有人贡献了一只乌龟,背上写着几个红字,“天子万万年”,众人都称赞是“奇龟”。但李昭德就是不信这乌龟背上的字是天生的,结果拿来刀子一刮,字竟然掉下来了,原来是红漆写的。这弄得武则天有些没面子,但是也不好发作。就这样一个有些“彪”的宰相,武则天都能忍让,可见李昭德是个人才,而武则天也重用这个人才。

而娄师德和李昭德属于一个班子的,都是宰相。可是两人的性格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李昭德属于爱出风头的,娄师德属于闷葫芦,与世无争。有关娄师德最出名的事件就是“唾面自干”这个成语的由来。一次他弟弟准备到外地任刺史,饯行时,娄师德问弟弟:“我是宰相,你是刺史,位高权重,一定会招人嫉妒的,怎么做才能使自己避开灾祸呢?”弟弟回答道:“以后有人往我脸上吐口水,我擦了就当没发生过此事。”没想到娄师德面露忧色,说道:“别人往你脸上吐口水是为了激怒你,而你擦掉就会达不到他的目的,就会加重别人的气愤。应该是不擦拭,让口水自己干了,而且还要面带微笑。”有这样的忍让态度,反映了娄师德深知官场“树大招风”,唯有低调才是明哲保身的好办法。虽然娄师德有点胆小怕事,但是他只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这样,而作为宰相的他一直兢兢业业。

他经常向武则天推举一些人才,狄仁杰当上宰相也有娄师德的功劳。娄师德发现狄仁杰是个不同凡响的人,极力向武则天推荐,但是狄仁杰对此却一无所知。当武则天询问狄仁杰对娄师德的评价时,狄仁杰认为娄师德非常谦虚谨慎,贤能不贤能就不知道了。而武则天又问他娄师德识不识人才,狄仁杰说,虽为同僚,但没听说过娄师德识人才。听完这些后,武则天笑着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任用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并将娄师德推荐的奏章给狄仁杰看,狄仁杰立即感到非常惭愧。

事实证明,娄师德和李昭德这两个个性迥异的工作伙伴不可能共事很久,两人已经不是互补的关系了,基本上属于对立的关系。而且李昭德也太锋芒毕露,竟然辱骂娄师德是乡下佬,可见气焰很嚣张。有人弹劾李昭德专权擅事,他被贬出京。后来,李昭德虽然又被召回委以重任,但是最终被来俊臣以“谋反”之罪除掉。娄师德后来也因对吐蕃作战失败被贬,其后又获升迁,专管吐蕃事务,驻扎边疆三十余年,最后也病死在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