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暖医
89300000000002

第2章 有温度的医生(自序)

每一位怀着梦想的少女,都希望遇见一位暖男。暖男者,体贴、疼人、温暖的男子也。

其实,暖男是柔性需求,暖医才是刚性需求。当人生病的时候,更希望遇见一位暖医。暖医者,有温度的医生也。

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医院。当人老了,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医院,既是生命的起点站,也是生命的终点站;既是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既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最冷漠的地方;既是最令人心怀希望的地方,也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

现代医学的本质,是陌生人对陌生人的照护。然而,医院似乎永远是冰冷的:冰冷的机器,冰冷的面孔,冰冷的器械,冰冷的手术。病人就像流水线上的零件,看不到医生的面孔,听不到医生的呼唤,感受不到医生的温度。此时此刻,谁不渴望遇见一位暖医?

暖医,应该是一个敬畏生命的人。生命是无价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无论长短,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不再来。医生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可以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在医生面前,病人可以赤身裸体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麻醉,任其开胸开颅。作为医生,只有懂得敬畏生命,才对得起病人的托付。

暖医,应该是一个懂得谦卑的人。谦卑,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他不是把病人当病例,而是把病人当恩人。古语道:越过尸山成名医。每一位医生,都是在病人的鲜血和痛苦中成长起来的,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作为医生,理应懂得感恩和谦卑。有一位外科专家,每当手术结束时,总是俯下身来对病人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一句话,常常让患者泪流满面。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暖医,不一定有超群的医术,但必定有颗柔软的心。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浙江有一名两岁的小女孩,即将接受心脏手术。进了手术室,因为害怕,一直在哭。一位年轻医生急中生智,从手机里找出“趣趣英语”来哄她。在这位医生温暖的怀抱里,小女孩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暖医,不一定有高智商,但一定有高情商。有一位年轻的麻醉师,遇见一位聋哑产妇。在无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麻醉师画了一组漫画,产妇心领神会,顺利完成手术。一个小小的创意,传递了无尽的温暖,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暖医,未必体现在疑难手术上,而是体现在细微之处。一位外科医生做手术时,总是沿着皱纹或者老伤口开刀,尽量避免留下疤痕。一针一线,深情如斯。一位医生认真研究病情,做了一套手术方案,病人说:“大夫,我上网查了,您选择的这个方案最费事,但对病人最好、最省钱。”

暖医,不会处处考虑自己的名声,而是时时考虑病人的利益。一位外科医生总是为无人收治的晚期肺癌病人做手术,有时一台手术做七八个小时,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有人劝他,何必为这样的病人拼命?又累又不赚钱,一旦失败,坏了名声。他说,一个病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人没了,一个家就散了。关键时刻,医生要敢为病人豁出去。

暖医,都有一双温暖的手。一位眼科医生出诊时,总是将自己的手放在病人的手上。因为眼科病人大多视力不好,医生的手会让病人有一种踏实感。一位外科医生查房时,总是先俯下身,用一只手把病人扶起来,再和病人交谈。这个小小的动作,让病人念念不忘。

暖医,都有一颗仁慈的心。有一位肿瘤科的医生,每到冬天就在口袋里放一个暖手袋,让手总是暖乎乎的。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到这里的人,都是癌症患者。如果握到的是一双温暖的手,就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假如握到的是一双冰冷的手,就会心里发凉,失去对生命的希望。一双手,包含了多少生命哲理。手暖了,心就暖了。

暖医,不一定擅于表达,但一定善于倾听。疾病是一个故事,每一个病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病人来看医生,不仅寻求治愈,也在寻求抚慰。病人叙述病情,是情绪的宣泄,是心灵的解脱,也是灵魂的疗愈。患者倾诉,医生倾听,如同一场神圣的生命仪式。此时,医生只需望着他的眼睛,做一个善解人意的聆听者。

暖医,未必能让病人活得更久,但一定会让病人活得更好。一位医生冒险为一名糖尿病视网膜变老人做了手术。术后,老人和女儿抱头痛哭,说她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一周后,患者离开人世。出人意料的是,她的女这位医生说:老人是睁着眼睛离开这个世界的,她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亲人,没有遗憾了。

暖医,未必能消灭疾病和阻止死亡,但可以让病人在死亡面前没有恐惧。死亡并不是医学的失败,而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生命过程。有时,最有效的治疗,就是坐在患者床边,满足临终前的一个小小心愿,或是吃一碗炸酱面,或是听一首老歌,或是看几张老照片。医生不仅要让患者安然地离开人世,更要让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感受到温暖,这才算是“有尊严的死亡”。

暖医,不是与死亡抗争的人,而是懂得与死亡和解的人。医院是人生最后的课堂,生命不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位12岁的男孩从小患白血病,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大半时间都在与病魔搏斗。有一天,孩子突然哭着说:“医生,我不想做化疗了,我真的想走了,我想好好走。”这位医生的眼泪瞬间喷薄而出,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之后,他和孩子的父亲谈了整整一夜,终于做出一个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弃治疗。后来,孩子去了迪斯尼乐园,快乐地玩了一天,不久便平静地走了。父亲说,这是医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只看见了病,没有看见人。一部医学发展史,不仅是技术发展史,更是精神发育史。医学是爱的产物,也是温暖的科学。没有爱的医生,哪怕有再高的技术,也像星光一样遥远黯淡,无法温暖人心。

春风十里不如你,暖医也。

白剑峰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