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画家
8890800000006

第6章 斐旻舞剑与吴道子画像

吴道子是河南人。自从进京作为唐玄宗的“待诏”以后就多年未返故乡。一次因公差机会返回河南洛阳故乡,重游旧地,心情格外舒畅,特别是能会见一批书画界老朋友,其中有以舞剑闻名全国的斐旻将军。斐将军值此机会结识大画家吴道子也感到荣幸。

斐将军趁吴道子尚在洛阳之机,登门拜访吴道子,提出请吴道子为他最近去世的母亲到天宫寺去画一幅悼念性的壁画。吴道子自然不便推辞,答应届时和斐旻一起到天宫寺选择作画地方。但吴道子素知斐旻的剑术神奇,驰名四海,希望能有机会观赏一次他的剑舞。吴道子说:“张旭曾从公孙大娘矫健潇洒的舞姿中得到启发,以后他的草书笔法更加流畅多变,飘逸自如。我希望在作画之前能欣赏一次将军精彩剑舞,不知将军能否赏愿?”斐旻当即欣然同意,说:“道玄先生既不嫌我的薄技,届时当愿献丑就是。”届时,天宫寺大殿前,斐旻将军身着战袍,手执祖传的青龙宝剑,神采奕奕英姿勃勃,剑舞开始,但见寒光随剑闪闪,速如雷电,静若处女,动如脱兔,转若游龙,跃如猛虎,刚柔交织。一场极为精彩的剑舞弄得吴道子迅速跑回大殿,执笔作画,运笔激情,气韵生动,墨色丹青浑然一体,犹如斐将军的剑舞气势归一。不到半个时辰,《佛像图》便一气呵成。

吴道子的画,素以其气势浩瀚,用线如疾风雷电,刚劲中带萧逸,严谨中有豪放,他的绘画历来被视为神品。他的肖像画从不拘泥于对象,而要超脱于对象。在艺术处理上赋予画家的品格,以便形成鲜明的个性。

吴道子观舞剑,是艺术创作借助于自然现象的启发进行一种新的艺术再创造。有关的例子在古今中外艺术创作中是不乏其人的。如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说过:“音乐常常赋予我一些伟大思想。”杰出画家潘天寿常以围棋的布局启发画面的构图,他下棋的目的在于从中反复领悟作画的构图真谛。他常说:“我落墨处黑,我着眼却在白。”所以他的构图奇雄、富有特色。又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从香炉中飘起的一缕青烟,启发他创造一种飘逸若仙的身段。又如宋代诗人潘大临在重阳佳节前,一天在家中闲卧,忽然听到风雨搅乱树木声音,引起他的诗兴,写下了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名句。又如贝多芬一天晚上在月光洒满的维也纳郊外散步。听到农舍传出一美丽失明少女弹奏他的作品,他闯进农舍,看到此情此景,触动了贝多芬的心灵,为这位少女演奏了一首委婉动人的即兴曲“月光”。

《自画像》是达·芬奇(1452-1519)的得意之作,我们从那浓眉下深邃的眼睛,看得出这位巨人的超人智慧。对人的精神的刻画与表现,是这位大师在艺术上孜孜探索的主要课题。达·芬奇以前的画家多以线为主,此幅虽然也充分运用线的飞动流畅,但已开始了明暗体积感的追求刻画。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和历史上少有的巨人,达·芬奇全面理解人和表现人,从这幅自画像所达到的水平,我们完全可以感知他对自己的形象做过长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精密的描绘,力求在外形上酷似自己。同时,达·芬奇又特别注重精神刻画,这幅自画像最感人的不是那上百条波浪式流动的大胡须,而是通过五官散发出的无穷智慧与深沉思考。

米开朗琪罗(1479-1564)是最善于表现男性健美体魄的大师,他的许多雕刻都是以男子人体为主,这幅《人体习作与比例》素描,从动态上看,似乎便是为创作巨型雕刻《大卫》而作的人体习作。米氏对一个站立着的男子人体造型研究得多么透彻:斜肩扭颈,重心一足,肌肉骨骼形状变化,肌肉体面转折在光的照射下形成的明暗面,米氏用加重明暗线的方法给予强调。

由于这是一幅习作,是米氏为创作巨型雕刻从事的研究,所以它本身没有多大的审美观赏价值,主要是从此幅习作中受到的启迪,感知到大师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他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及全身心地投入相连的。

拉斐尔(1483-1520)这位短命而有才的画家,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一生画了几十幅圣母和圣子,被誉为圣母画家。《三美神》同样体现了他的特长——善于表现女性人体美。这幅画的三位裸体女神,用笔轻淡、调子柔和、动态妩媚、神情自然。明暗的表现没有压倒女性洁白身躯的整体感受,一切都那样自然地与女性美相联系。据说拉斐尔的气质乃至形象,都带有一定的女性倾向,画如其人,他又爱画圣母与女性,的确也画得超越群芳。这幅《三美神》估计是一位模特的三个不同的姿态,是一幅为某大型绘画面作的习作。拉斐尔用笔很轻,用线很准,不过分强调解剖与明暗,但又体现出文艺复兴时代已经兴起的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