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22

第22章 隋朝(4)

有一次,杨广问老臣苏威:“天下多言盗贼,现盗贼还有几何?”苏威不敢以实对,只好说:“天下虽有小股盗贼,赖陛下天威,不久即可平定。”杨广一听,更不悦,对人说:“老革诳朕,孰不可忍。”意思是这个老兵为难他,就下令格杀,后经人求情,只好把苏威及子孙三世皆除名。

还有一次,杨广内侍王必对杨广哭谏道:“现天下大乱,陛下帝星不明,太原有王气。望陛下以社稷为重,节欲清心宽民举贤,于是则帝星复明,天下可安。”杨广道:“别人都想以直谏而邀忠贞之名,朕尤恨之,你不怕死吗?”王必哭道:“我如怕死,就不会说了。”并磕头以致流血。

杨广见王必忠心可嘉,就说:“好,我一定改。”于是,就命人把自己与众嫔妃分开,每天清心寡欲,不饮酒,专心政事。这样的日子仅过了7天,杨广受不了,旧性复发,依然如故,更有过之。并对王必说:“这样的日子我受不了,人生如白驹过隙,何必与自己过不去?”继续淫暴如故。

当然,天下已大乱,杨广并非一点不知,只是束手无策,只好得过且过。有一次,他与萧皇后在一起喝酒,一边喝,一边对着镜子摇头晃脑,说:“好头颅,谁来砍。”萧后大惊。

杨广道:“自古以来,无有不亡的朝代,无有百年不死的君王。外边大有人要杀我,就让他们来杀好了。我们只管喝酒,即使情况再坏,我也能当个陈后主,了却后半生。”杨广心中十分清楚他当时的处境,而且连退路也找好了。

萧皇后也给自己找好了靠山和退路。

早在隋炀帝左拥右抱、放荡酒色之际,萧皇后却冷冷清清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长夜。这时萧皇后方才三十来岁,春心并没泯灭,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那充满激情的心仍觉得空荡荡的。不久,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年轻英俊的身影深深映入了她的眼帘,也逐渐印入她孤寂的心底,于是她不时对他递送秋波,施以恩爱。

不久,宇文化及把萧皇后抱进了她的卧室,在那张锦绣大床上,两人共作了一场鸳鸯梦。从此,两人借宇文化及职责之便,乘隋炀帝梦醉迷宫时,他们就悄悄共度春宵。

大业十二年秋天,隋炀帝准备偕萧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时,众大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乐,天下恐生变故!”隋炀帝却心不在焉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年过半百不为天。”他觉得只需自己享尽了繁华,即使国破人亡也不足惜。

第三次来到江都,可惜江都的繁花已看尽,隋炀帝又想东游会稽,命人开凿通会稽的江南河。谁料运河尚未凿成,天下已经大乱。太原留守李渊攻下长安;宇文化及与兄长宇文智及在扬州起兵造反,率兵进入离宫,刚满50岁的炀帝在寝殿西阁被乱臣缢杀。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也有出于迫不及待地要与萧皇后重叙旧好的心愿。萧皇后万万没有想到领兵作乱的贼子是自己昔日的情人,她责备他的恩将仇报,愤怒地要求他为隋炀帝按天子之制举行厚葬。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为宇文化及的偏房。

宇文化及醉心于美人萧皇后的缠绵之中,暂时忘了自己的政治扩张。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节节胜利,直逼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及,一败再败,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改称萧皇后为淑妃。不久,魏县又被攻破,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这时距隋炀帝的死,还不到一年时间。

三、宇文化及:过把皇帝瘾就死

宇文化及,隋代郡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西)。他家世代官宦,皇帝姻亲。父亲宇文述,北周时袭父爵为上柱国,封为濮阳郡公,隋初为右卫大将军,因依附晋王杨广,靠帮助杨广夺取太子位而受宠,成为朝中权贵。杨广为了感谢宇文述的拥戴之功,特将自己的大女儿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第三子宇文士及。杨广即位后,升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封许国公,成了隋朝上层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在这样的大官僚家庭中,宇文化及从小就过着舒适奢靡的公子哥儿生活,满身纨绔习气。由于亲眼目睹了统治阶级上层贪残腐败的黑暗内幕,养成了贪婪与骄横的本性,从不循法度。他经常带领家丁,骑高头大马,挟弓持弹,狂奔急驰于长安道上,因此,城中百姓称为“轻薄公子”。

1.杀死隋炀帝,自己做丞相

炀帝为太子时,宇文化及领千中,后升为太子仆。千中官,执掌千中刀,宿卫东宫太子杨广。任职期间,他贪求财货,屡受贿赂,多次被隋文帝免官。但由于太子杨广的宠爱,为之庇护,旋免旋复。事过之后,他不但不思悔过,反而依仗太子的宠爱和父亲的权势,愈加骄横,他常和长安市井无赖鬼混,每见民间有美貌女子或狗马珍玩,便强行抢夺,占为己有。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自己惹的一场大祸差点断送了他的性命。当时,隋炀帝北巡榆林(今内蒙准噶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宇文述随行。宇文化及和他的浪荡弟弟宇文智及趁炀帝北巡和其父不在家的机会,违反隋朝律令,与突厥人交易。

当时,隋朝对国外和边境少数民族的贸易,主要操纵在政府手里,有划定的贸易地点,严禁私人交易,违者当斩。

宇文化及兄弟违法交易的事情很快传到了隋炀帝耳中,他大怒,下令将他们兄弟二人收捕入狱,关押了数日之久。炀帝从榆林回来后,仍坚持要斩杀二人。宇文述为保全两个儿子的性命,向炀帝苦苦哀求。炀帝虽同意免除二人死罪,为示惩戒,将化及和智及免官,赐与其父宇文述为奴。

这一免不要紧,兄弟俩戴罪在家,一下子沉寂9年。这期间,炀帝大兴土木,三伐高丽,五巡江南,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于是,人民揭竿起义。大业十二年,起义军形成了三支巨大力量: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其中以瓦岗军为中坚力量。

面对农民起义,隋炀帝一面派兵镇压,一面赶造龙舟,南逃江都。宇文述随驾到江都不久,竟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宇文述自感在世不多,遂上奏炀帝说:“化及是臣的长子,早年曾在东宫侍奉陛下,愿陛下哀怜之。”炀帝闻奏,为之落泪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不忘也。”大业十二年十日,宇文述病死江都。炀帝追思前言,遂重新起用戴罪在家9年的宇文化及兄弟,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并让化及袭父爵许国公。但炀帝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放虎归山,结果反而被它吃掉。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年底,隋王朝面临土崩瓦解之势。起义军对洛阳形成了包围。此时,以宇文化及和禁军将领司马德戡为首的一场武装政变也在酝酿之中。

炀帝在江都,他护驾的骁果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他们久客异地,思念亲人,见炀帝不打算西还,便“人人耦语,并谋逃去”。这种情况下,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看到隋朝行将灭亡,也想乘机率部西归。司马德戡,扶风雍人(今陕西凤翔),为人“进止便辟,俊辩多奸计”,深得炀帝重用。炀帝让他统领左、右备身府骁果卫士一万多人,驻守江都东城,警卫江都宫。

司马德戡见部下的骁果相继叛逃,又无法制止,就和同自己关系亲密的虎贲郎将元礼、直周裴虔通密谋说:“听说陛下已命人修丹阳宫(在今南京市),无西还之意,如令骁果人怀异志,潜谋逃亡。此事让陛下知道,你我必受牵连,大祸旦夕将至,我们的一家老小都在关中,不如趁此机会胁迫骁果,率众西走,此乃求生之计。”

三人密谋后,便四下活动,迭相招引。于是,虎贲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直长许弘仁和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人皆与之同谋,他们歃血为盟,日夜聚会,决定在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十五日劫持十二卫人马,掳掠江都城中的财物,举兵同叛,结党西归。

虎贲郎将赵行枢原是太常乐户,家富于财,与宇文化及兄弟交从甚密;勋侍杨士览则是宇文兄弟的外甥,二人将密谋事告诉宇文兄弟。宇文化及见隋王朝大厦将倾,心内早有异图,今见机会到来,大喜。先让智及去见司马德戡,说:“足下顺百姓之心,谋非常之事,实在令人钦佩。可是,如果你们仅仅率众西走的话,恐怕还不是长久之计。”

司马德戡见状,急问:“此话怎讲?”

宇文智及趁机煽动说:“今主上虽说荒淫无道,但朝臣还是畏服朝廷。假如你们率众西走,主上知道后必派大军追堵,这岂不是自取一死?如今天下已乱,英雄并起,同心反叛者已有几万之多。我们不如乘机胁迫骁果,打入宫中,称废昏君,然后详立明哲,以安天下。这才是长久之计,帝王之业呢!”

德戡听智及一说,欣然同意。于是,赵行枢、薛世良请推立宇文化及为主,图谋叛乱。待商定后,才将此事告诉宇文化及。化及虽骄横凶险,早怀异心已久,但性本怯懦,庸愚无能,乍听推他为主事,脸色大变,汗流不止,讷讷半晌。最后,还是下了狠心答应下来。

司马德戡也在暗里活动。他派许弘仁、张恺到左、右府散布谣言说:“陛下听说骁果欲行叛逃,已备下毒酒,打算设宴尽行鸩杀北人,独与南人留守江都。”此言一出,人心恐惧。三月十日,司马德戡召集骁果,宣言告众,公开煽动兵变。

黄昏,德戡率所部骁果从御厩牵出马匹,秣马厉兵,待机而发。宫内诸门虚掩,皆不下钥。三更时分,德戡在东城召集骁果数万人,举火与城外为号。城外宇文智及、孟秉见城中火起,却持巡夜的候卫武贲冯乐普,布置兵力,把守街巷。

炀帝被喧哗声惊醒,起见外面火光冲天,急问发生何事?守卫的裴虔通欺骗说:“外面草坊被烧,众人救火,故此喧嚣。”炀帝信以为然。五更时,德戡将所领亲信交与裴虔通指挥,以更换守宫门的卫士。

裴虔通打开宫门,自领数百骑直奔成象殿。正在殿中宿卫的兵士,不堪一击,皆丢盔卸甲,四散而走。只有右屯卫将军独孤盛率领左右十多人拒战,因寡不敌众,为乱兵所杀。炀帝在寝殿内闻听外面有乱,慌忙改换服装,逃往西周。裴虔通拥兵搜捕,将其擒获。

十一日晨,孟秉率骑迎来字文化及。宇文化及尚不知兵变成功与否,浑身战栗,口不能言。等宇文化及行至江都宫城门,德戡前往迎接,方知事成。遂在众将簇拥下,步入朝堂,自称丞相。裴虔通等人欲将炀帝牵出江都宫门示众,宇文化及厉声喝道:“何用此物出,还不快杀死算了!”

隋炀帝瑟瑟发抖,见状急问:“我何罪至此?”宇文化及的亲信马文举历数其罪恶说:“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干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炀帝道:“我愧对天下,至于你们,高官厚禄,富贵已极,何曾亏待过?”德戡欲举刀砍炀帝,炀帝还说:“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字文化及不许,派校尉令孤行达取一条练巾勒死了炀帝。

炀帝的被杀,宣告了隋朝统治的结束。但宇文化及野心勃勃,蓄谋称帝。他先是不敢露骨地直接称帝,将士也不会答应,只好令炀帝的侄子泰王杨浩为帝,自称大丞相,总揽朝政。

2.聊以自慰:临死过把皇帝瘾

大业十四年三月底,宇文化及率江淮骁果和关中禁军十多万人,取彭城(今江苏徐州)水路西归,扬言返回关中。途中,命卫士监守杨浩,不许百官朝见,自己则在大帐中南面端坐,接受朝臣奏事,俨然皇帝。

四月,宇文化及到彭城,因水路不通,下令军队抢掠当地百姓牛车,得两千多辆。用牛车运载宫人和珍宝,戎兵戈甲则让兵士背负,道远疲极,三军始怨。他的行为,就连司马德戡与赵行枢等人也心怀不满,他们企图利用军士的怨愤情绪,以所统领的后军袭击宇文化及,更立司马德戡为主。但因事情败露,被宇文化及用计擒杀。司马德戡的被杀,是宇文氏集团的公开分裂,宇文氏集团的实力遭到削弱。

宇文化及任命裴虔通镇彭城,自己继续西走。但走到中原时,被瓦岗军阻挡在成皋至洛口(今河南巩县)一线,不能西进。当时,他面临两个强敌,一是车都隋军王世充,一是瓦岗军。

炀帝死后,隋朝官员推立其孙越王杨侗做皇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帝,但掌权的是王世充。王世充加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等官爵,诱使他攻打宇文化及。李密也处两难之间,东拒字文化及,西与东都隋军作战,怕两面受敌,便接受了皇泰帝的官封,背叛了农民起义军。

七月,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洛阳附近的童山和宇文化及决战。童山之战,李密重创宇文化及,但自己也损失惨重。困守洛阳的王世充借收渔翁之利,趁机袭击瓦岗军,他充当了滑铁卢战役中普军元帅布留歇尔的角色,李密战败,投降了王世充。

九月,宇文化及率残部两万余人自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窜至魏县(今河北大名)。到魏县后,亲信张恺和将领陈伯又密谋叛走,事情败露,被宇文化及所杀。时心腹已尽,兵势日蹙,宇文化及兄弟无计可施,只管每天相聚酣饮。醉酒时便埋怨其弟智及说:“江都兵变之事,都是由你首谋,然后强来推我为主。如今人马离散,所向无成,又背有弑君叛上的恶名,天下不容,将来身死族灭,不全由于你吗?”说完,抱其二子流涕不止。他自知必败,乃叹息道:“人生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不久,派人毒杀杨浩,自己在魏县即皇帝位,因受封许国公,国号许,改元天寿,署置百官。

然而,这只是走投无路的人聊作自慰的行为。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高祖李渊派淮安王李神通进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走聊城(今山东聊城)。河北农民起义军窦建德出兵破聊城,生擒宇文化及。第二天,窦建德将宇文智及、杨士览、孟秉、许弘仁等人袅首军门外示众。然后,用槛车将宇文化及并其二子载至河间(今河北河间)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