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20

第20章 隋朝(2)

杨坚经常派人四处查访,凡稍有过失者,都要加以重惩。刑部侍郎只因迷信穿红裤子有利于升官,在一次上朝时穿上了它,杨坚把它的含义理解为避邪,上朝穿避邪的衣服显然是把皇帝看成了邪,马上下令推出去杀头。当时任大理寺丞的赵绰提出异议,认为根据法律不该杀头。杨坚说:“你可惜他就不可惜你自己的生命吗?”

又有一次,时值某月初一,在上朝时有个别武官的衣服与佩剑穿戴得不整齐,杨坚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不尊。他没有直接向武官问罪,而是责备专管弹劾大臣的御史为什么没有当场对他们提出弹劾,便命令杀掉御史。谏议大夫毛思祖出来劝阻,也被当场杀头。

为禁止官吏受贿,杨坚还派人私下四处行贿,一旦有人接受,便马上处死。

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杨坚在宫廷中长期放着杖棒,稍不如意,则当场施以杖刑,有时一天就要打好几个人。杨坚还常嫌持杖者下手过轻,怀疑他们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杀头。故宫廷中常有人死于杖下。

高颖等人都曾提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建议宫廷不设杖棒设施。杨坚一度废去杖棒,但他想打人时,用马鞭抽打感到不过瘾,很快又把杖棒放入宫廷,百官犯法本应交大理寺审理处置,杨坚却喜欢亲自看人挨打。把宫廷变成公堂,显然是为提高淫威。

杨坚做皇帝,是通过和平政变的方式取代了北周宇文氏。新朝官僚大多是北周旧臣,在功绩、实力和其他方面杨坚都并不比他们有资格,要有效地控制他们,除镇压、猜疑和苛察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征服他们,即把他所以能做皇帝说成是上帝的旨意。

王邵本是一个学者,靠赞美杨坚有帝王之相做了著作郎。他认准了杨坚的爱好,广泛搜集能为杨坚做皇帝充当理论根据的材料,任意曲解附会,把北周的灭亡、杨坚由专政到称帝以及隋的国号都说成是上帝的安排。这是杨坚最希望得到的,王邵因此得到优厚的赏赐。

杨坚被后世讥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承认,并且看不起那些咬文嚼字的读书人。如杨坚要对北周宗室宇文氏斩尽杀绝,李德林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就显得皇帝过于残忍。杨坚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一介书生,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政治大事。”不听劝告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杨坚认为文化无用,便认为不需要建立学校。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杨坚下令全国只保留供王公贵族子弟读书的国子监,废除天下郡县的所有学校。

杨坚做皇帝的第二年,便嫌旧长安城规模太小,且宫中又常“闹鬼”,下令在旧城西北修筑新都城。同年底完工。因杨坚最早的封爵是大兴郡公,新城便被命名为大兴城(今西安市),皇宫称大兴宫,主要宫殿称大兴殿。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杨坚对大兴城又失去了兴趣,便以杨素为总管,宇文恺为主要设计者,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南)营造仁寿宫。通过开山填谷,建成了楼台亭阁宛转相连的豪华宫殿。

为讨好杨坚,杨素对民夫督促得非常紧,死者数万人,杨素便随地把他们埋进了宫殿的地基里。用了整整2年的时间,仁寿宫才在民夫的白骨上面完成。后来,杨坚又在仁寿宫和大兴城之间修筑行宫12座,在往返途中也有了可以娱乐的地方。

杨坚的猜疑和严刑使他失去了大批可以利用的臣僚,崇尚迷信又招来许多专事拍马屁的小人,大兴土木开奢侈之风,害苦了老百姓。杨坚的晚年仍是隋朝盛世,但潜在的危机已露出端倪。

3.父子猜疑,消灭太子党

独孤信是北周重臣,杨忠追随独孤信起家。从地位和权势上,杨家从属于独孤氏。杨坚和独孤氏的结合,肯定受这种关系的影响。杨坚由专权而称帝,独孤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起了作用,如为杨坚出力最大的高颖原来就是独孤信的家客。杨坚称帝后,独孤氏直接参与政事。独孤氏实际成为皇帝的皇帝,所以宫中把二人合称“二圣”。

杨勇是杨坚的长子,幼时颇得父母喜爱,故杨坚在做随王时便被立为世子,后来确立为太子。

开皇初年,杨坚为提高儿子的地位,凡有军国大事,都要杨勇参与处理。那时,杨勇不过是十来岁的孩子。

有一次,杨坚发现杨勇把一副铠甲装饰得很华丽,便严肃地与他谈了一次话,告诫他做皇帝追求奢侈是亡国之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勇越来越迷恋女色,东宫嫔妃多被宠幸。杨勇死时不过30来岁,生的女儿不算,儿子就有10个,且出自五六个母亲。

独孤氏最讨厌除妻子外和别的女人生孩子的男人,当然对杨勇的行为也不满意。杨勇的第一个儿子是与尚未选入东宫的云氏在外边生的,即私生子。杨坚对此也大为不满,指责杨勇不应乱搞。但杨勇不服,依然我行我素,从此逐渐失宠。

杨勇既为皇太子,自然会有一批人为了将来的利益为他出谋划策,在杨勇周围逐渐形成一派势力。杨勇在父母面前失宠,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广便开始策划取而代之。在他周围以当朝重臣杨素为首形成另一派势力。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冬至日,朝廷百官都到东宫朝见杨勇,杨勇也大张旗鼓地接受朝贺,实际上是对杨坚的示威。杨坚当然不能容忍,专门为此下诏,严禁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废除杨勇的意图此时已正式形成。

在这以后,杨坚父子互相猜疑。为防备杨勇,杨坚把东宫警卫的强壮者全部挑走,并与皇宫警卫经常轮换,侍卫以上的官吏全由皇宫卫队统一指挥,不受东宫调遣。杨勇本来就没有雄才大略,依附者在皇帝的再三警告下也不敢妄动,杨勇便也束手无策。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坚正式废杨勇为平民,并杀掉和罢免一大批臣僚,彻底消灭太子党。

杨广是杨坚的次子,有心术,善于讨好杨坚夫妇。他知道独孤氏讨厌男人同时与几个女人亲近,便在表面上只宠正妃,而把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全部弄死。又值杨勇和杨坚夫妇的矛盾逐日加深,便乘机谋得太子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代君主。

杨俊是杨坚的三子,11岁立为秦王,12岁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洛州刺史,后转并州总管。杨俊追求生活奢侈,身为皇帝的儿子,还要发放高利贷榨取百姓。营造豪华宫殿,整日在其中歌舞宴饮。杨俊贪好女色,常与其他女人厮混,妻子崔氏却受冷落。崔氏寂寞难挨,图谋报复,便在杨俊吃的瓜中放进药物,杨俊由此得病。杨坚知道后,便把他召回长安,免去官职。开皇二十年,杨俊病死。

杨秀是杨坚的四子,初封越王,后做蜀王,坐镇蜀地。杨秀在追求生活奢侈的同时,又处处效仿父亲的衣食住行,梦想有一天自己做皇帝,拉拢亲信,发展势力,并制造谣言、图谶,为继承皇位编造理论依据。杨勇被废后,杨广恐怕杨秀与自己做对,便鼓动父亲把他召回京师,罗织谋叛罪名,在杨坚临死前贬为平民。

杨谅是杨坚的第五子,初封汉王,后任并州(今太原市西甫)总管。杨勇被废后,杨谅也想自己做皇帝,便在并州招兵买马,修治兵器,为争夺皇位做准备。杨坚死,杨谅都没有到长安奔丧,而是立即起兵,以讨伐杨素为由,进兵长安。杨谅根本不懂打仗,很快便被杨广的军队击败,自己也做了俘虏。

杨坚的五个儿子同出一母,但也未能避免因争夺皇位而相互火并的悲剧。杨坚为吸取北周的教训,使儿子们在地方上各拿一方,但他们却辜负了杨坚的厚望。杨坚在晚年,也认识到了儿子们的不可靠,从对儿子开始猜疑到将他们一一废为平民。

仁寿四年(604年)正月,杨坚又要到仁寿宫游玩,便把朝廷日常工作全部交给了杨广。四月,杨坚得病;七月,病重,召杨广等入宫侍候。

这时,宫中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杨广为处理杨坚的善后工作,写信征求杨素的意见,但杨素的回信却被人误送到了杨坚手中;杨坚看信后,勃然大怒,显然信中的内容对杨坚是很大的刺激。

二是在独孤氏死后,杨坚最宠爱的宣华夫人陈氏报告说杨广在夜里调戏了她,杨坚一怒之下,埋怨已故的独孤氏怂恿他废杨勇而让杨广做了自己的继承人,便让人赶快召杨勇。杨广听说此事,便派亲信进宫把侍候杨坚的人全部赶出去。同一天,杨坚死,享年64岁。

二、隋炀帝:弑父夺母,杀兄抢班

隋炀帝杨广按理,杨广是当不了皇帝的,在他的五个兄弟中,杨广排行老二。按周礼旧制,杨坚当皇帝后,册封长子杨勇为太子,封13岁的杨广为晋王、柱国、并州总管、武卫大将军、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可作为太子的杨勇不争气。才识中等,性又索直,不事修饰,对人待物大大咧咧,生活又奢侈,极好声色犬马,总之是个毛病很多的人。

这对于历来提倡以俭治家、治国的杨坚来说,太子所作所为与自己一贯倡导的大相径庭,就训斥杨勇:“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为储君,当以节俭为先,乃能承宗庙,继社稷。”但杨勇就是改不了。

杨勇的母亲独孤氏又最妒恨男人喜声色犬马和多蓄内宠,所以她很讨厌杨勇,多次对杨坚说:“太子好奢侈、声色,恐非能了国事。”

最终,杨勇被废,杨广做了太子。

1.假扮仁孝,意在皇位

杨广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处心积虑、殚精竭虑14年,终于扳倒了杨勇,自己当上了太子,可见杨广的智商并不低。

杨广知道其父有喜俭厌奢的特点,就装作十分俭朴的样子。他与妻子萧妃皆穿粗布衣裳,家中的琴弦都积满了灰尘,家里也只有几个长相平平的奴婢,以示自己不喜声色犬马。每次杨坚派宫内太监去杨广处检查时,杨广都与妻子萧妃接送,设宴招待,并送许多钱财以为笼络,笑容可掬,态度极为恭敬,因此,宫内外都盛赞杨广之德。有时,杨坚与独孤皇后到杨广处,走时,杨广与萧妃跪地相送,泪流满面,表示舍不得父母亲,态度极为仁孝,与杨勇的大大咧咧形成鲜明的对照。

萧妃即后来的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13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融进了她几十岁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绝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从下面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大致可以领略出她倾国倾城的风韵来。

就在萧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以后隋军攻入建康,统一了全国。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通通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廷,以便为年方21岁的杨广选一相配的王妃。谁知挑来送去,年龄相当的姑娘们这个不合,那个又相克,最终唯独刚满9岁的萧氏女的八字与杨广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选定了她。因为女方年纪太小,接入宫中后并未马上成婚,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妇十分喜欢,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并为她请了许多师傅,教她读书、作文、绘画、弹筝。聪明过人的萧氏女学什么像什么,往往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她不但出落成一个明艳秀丽的小美人,而且知书达理,多才多艺。

晋王杨广这时正驻守扬州,按朝规他每年进京朝觐一次,这一次他便能见到他将来的妻子萧氏女,见到萧氏女一年年长成,又出落得如此动人,他的心为之荡漾不已。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商议决定,在开皇十三年杨广入朝时,为他和萧氏女完成了婚事。杨广这年25岁,新娘才刚满13岁。

洞房花烛夜,杨广心花怒放地把娇羞万状的小王妃拥进怀里,也像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替他们合婚的人,曾经私下里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说:“萧女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宫,母仪天下。”萧氏女既然要母仪天下,那么他这个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么?虽然晋王此时不是太子,但他仍然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萧妃视为自己命中的福星,对她珍爱备至。

因为有了萧妃这颗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对皇位作妄想的杨广,开始有计划地与大哥杨勇展开储位之争了。他们夫妻的一唱一和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的心,终于废除杨勇太子之位,把杨广推上了太子宝座。这时距离杨广与萧妃完婚已经7年了,也就是说,这对颇有心计的小夫妻,在母亲独孤皇后前面整整演了7年的苦情戏。

杨广除了自己在生活上矫情伪饰以骗取父亲的信任外,采取的第二个行动就是巴结朝中大臣,让其在朝廷上能替自己说话。

放眼满朝文武,杨广觉得对自己最有利,又能得父亲信任的唯有宰相、大将军杨素。同时,他也知道杨素的为人是喜钱财、权势。于是就派人给杨素送上千金的礼物。杨素一见,心中暗忖:晋王平时很少与自己来往,现突送千金,其中必有缘故,肯定是为东宫一事。自己此时能与杨广拉上关系,就不愁自己及子孙不富贵,于是就收下大礼,对杨广使者说:“我平时与晋王没什么来往,现送大礼,无功不受禄,晋王有何要求,只管明言。”

于是,杨广与杨素串通一气,内外结合,彼此密谋以夺东宫。经过十几年的处心积虑与谋划,有宫内太监替自己说话,又有父母对自己的好感,还有大臣杨素从中推波助澜,加上杨勇不争气。杨广的太子位子终于得到了。相传,杨广被立为太子的当天晚上,长安郊外的大兴等三县突降大雪,烈风迅猛,地震山崩,许多老百姓的家具被毁,压死数百人。

杨勇被废后,杨广怕杨勇向父亲陈述实情,于己不利,就把杨勇软禁起来,不许任何人接近他。杨勇无法,只好爬上树,对着杨坚的住处方向大喊冤枉,又哭又叫。杨坚听闻杨勇的行为后,就问杨广。杨广说:“杨勇被废,心中怨恨,已经疯了,不要理他。”就把杨勇关起来,每天只派一小太监从墙壁的小孔中给他送饭,因此,杨勇到死也没能见到自己的父亲。

杨广登太子位一年后,独孤皇后因病而死,隋文帝摆脱了妻子的严厉约束,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管理朝政,把行政大权托付给了太子杨广。事实上,从仁寿二年以后,太子杨广就开始掌有皇帝之权了。

隋文帝暮年入花丛,哪里经得起众多佳丽蜜蜂般的轮番吸吮,很快就精力殆尽。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隋文帝杨坚在外出打猎时,身染重疾,在仁寿宫一病不起。作为皇太子的杨广,在父皇病重别世之际,理所当然要去仁寿宫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