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不倒宰相冯道
8835500000034

第34章 播种春天的种子(3)

郭崇韬对冯道说:“老冯,你文笔甚佳。我们确定皇帝喜欢哪个妃子之后,写推戴表非你不可。事成之后,大家都有好处。”

几天之后,郭崇韬上朝的时候,把一大堆耳坠献给李存勖,特意强调那一副杨贵妃带过的玉坠是多么名贵。李存勖也不是瞎子,一眼就看出这副耳坠与众不同,喜滋滋地笑纳了。

李存勖喜欢哪个妃子,很快有了分晓。就在郭崇韬把玉坠送出去的第二个晚上,他派人来请冯道相聚小议。

冯道赶到郭府,郭崇韬和郭从谦早就在那里等候了。郭崇韬一见到冯道,就说:“老冯,皇上把那副玉坠送给了刘夫人。”

冯道心头一震,果然是她。李存勖最喜欢的妃子十有八九是刘夫人,这事冯道清楚,郭崇韬也明白。可能在郭崇韬内心也觉得送玉坠试探实在是多此一举,只是这事非同寻常,况且玉坠只会送到李存勖最宠爱的妃子而不会送给外人,他才下此血本。

在李存勖称帝之前,刘夫人时常住在营中,冯道作为掌书记,和她难免接触。本来冯道出自农家,从小艰苦朴素,只是对她生活骄奢稍微看不惯,并没有十分反感,但是那次看到她对自己的父亲也下这样的毒手,见识了她的狠毒手段,才感到不寒而栗。把她捧上台,未必就是福。

然而,冯道却不好建议郭崇韬停止策划推举皇后。这事别人早有深谋远虑,血本也投了,不会说停就停。他想了想,说:“只怕曹太后和刘太妃反对立刘夫人为后。”

曹太后和刘太妃都很不喜欢刘夫人,要不然刘夫人早就做皇后了。这事冯道都看出端倪,郭崇韬、郭从谦应该更是心知肚明。

郭崇韬好像和郭从谦就这事早就交换过意见:“不要紧,原来只是刘太妃不喜欢刘夫人,曹太后向来最听刘太妃的话。现在曹太后到大梁,刘太妃却还在晋阳。大家联名推举刘夫人为皇后,太后必然不会反对。毕竟皇上不是刘太妃亲生,只要曹太后不反对立刘夫人,刘太妃也不好反对。”

原来李克用有刘夫人、曹夫人两位夫人。刘夫人是正室,李存勖却是侧室曹夫人所生。李存勖是个超级孝子,他登基后立亲母曹夫人为太后,嫡母刘夫人却变成了刘太妃。也许因为这事不太开心,李存勖接曹太后、刘太妃到洛阳享福,刘太妃却不肯走,说要留在晋阳给李克用守墓。

冯道见过刘太妃、曹太后。刘太妃明于事理,刚毅果断。如果不是她,李克用也许在中原根本混不下去,当然也就没有现在的李存勖称帝。曹太后也十分贤淑,原则性很强。看到她们两人相处甚好,简直如同一个鼻孔出气,做出各种决策,大家都心服口服,却没想到她们如此合作,有如房谋杜断,要两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将大事把持住。现在,曹太后,刘太妃两地分隔,却让郭崇韬钻了个空子。郭崇韬这样做事确实是看准了契机,但也太不地道,简直是让刘太妃难堪。

郭从谦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不地道,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我们现在不推举皇后,等曹太后年迈,大家都看出微妙,争着推举皇后,功劳就不是我们的了。”

冯道看着郭崇韬,感到有些陌生。郭崇韬现在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宽敞府第,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四方珍馐,结交的是达官贵人,关心的是功名利禄,还是当年那个不计较名利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郭崇韬吗?

如郭崇韬和郭从谦所说,曹太后和刘太妃现在两地分居,未必会反对郭崇韬推举刘夫人为皇后。但是他们这样投机,无论曹太后还是刘太妃,在迟暮之年都会感到不太痛快。郭崇韬处心积虑推举皇后,说白了其实也是想捞好处。可是,他现在官居极品,已经做到顶了,就算再有推举之功,李存勖也不可能给他升官的啊。

想到这里,冯道觉得有必要提醒郭崇韬一下,说:“属下想给相公讲一个故事,不知道相公是否愿意听。”冯道和郭崇韬相识多年,也对他有恩,但郭崇韬性情暴躁,因此冯道不得不谨慎。郭崇韬不耐烦了,说:“老冯你说吧。”

冯道给郭崇韬讲画蛇添足的故事。战国时期,楚国大将昭阳率军伐魏,夺取八座城池,又气势汹汹地率军扑向齐国。说客陈轸为齐王使节,想阻止昭阳,就问他:你们楚国最高的官是什么?昭阳回答:令尹。陈轸又问:你现在已经立有显赫战功,可以做令尹了吧。昭阳说:早就可以了。陈轸说:你官居极品,还攻打齐国,再立战功,楚王也不会再升你的官吧。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当年楚国有贵族祭祀祖宗之后,赐给仆人一壶酒。众仆人讨论:这壶酒不够几个人饮,不如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就得到这壶酒,让他一个人饮个痛快。取得一致意见后,大家开始画蛇。有个仆人率先完成,看见其他人还在画,就给蛇添加了四只脚。他刚给蛇添完四只脚,另外有人画完了。这人拿起酒一边饮一边说:蛇本身是没有脚的,你画得不对,这酒应该归我。给蛇添加脚的那人,最终失去了酒。你率军打败魏国,大家都知道你的威名了,你建功立业的目的也达到了,还攻打齐国,就算打败齐国,战无不胜却不知道适可而止,导致功高震主,只怕就像给蛇添足的那个仆人一样,最终一无所有。昭阳听了深以为然,退兵而去。

冯道表达的意思有些隐晦,郭崇韬听得倒明白。他想了半晌,说:“老冯,我现在是做官做到顶了,但其中的甜酸苦辣,你不知道啊。皇上现在比较信任我,但豆卢革上奏说要起用世族,皇上马上就任命了一群吃闲饭的官员。众多宦官、伶人也深得皇上信任,他们看见我大权在握,屡次找我办事,甚至要钱要官。答应他们吧,就是乱了国法,因此我一再拒绝他们。现在不少伶人、宦官都对我恨之入骨,在背后暗箭伤人,我的日子不好过啊。如果我拥立了皇后,在朝中有皇帝、皇后支持,地位稳若磐石,就可以安心治国了。”

郭从谦也在一边掺和,说:“学士大人,多找几个靠山没错的。我屡次被景进凌辱,认了枢密使相公为叔叔后,景进的气焰也不稍减,他甚至对我说:不要以为你认了个叔叔,就可以高枕无忧。告诉你,我跟太子是至交,等太子登基之后,我再慢慢收拾你也不晚。如果叔叔有皇后支持,景进何敢至此?”

郭从谦说的景进,和他一样同是伶人,当初是他的副手。郭从谦除了唱戏唱得好,还会带兵,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扬光大,就不做戏子了,众伶人由景进主管。郭从谦上阵杀敌,出了不少风头,但是梁国一平,就靠边站了。相反,由于李存勖喜欢享乐,景进日益受到宠信,风头甚至压过郭从谦。

郭从谦又给郭崇韬支招,说:“现在梁地已平,蜀主昏庸无能,皇帝一定会出兵伐蜀。到时叔叔上奏让太子挂帅历练,叔叔辅助。事成之后,叔叔成为太子帐下第一功臣。到时皇上、皇后、太子都心向叔叔,叔叔的地位就无人可以震撼了。”

听了郭从谦的计策,郭崇韬拍案叫好。冯道却觉得有些不妥,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现在郭崇韬还不能事事如意,他想更上一层楼,未必如愿。郭崇韬丝毫没有感到冯道的不安,吩咐冯道回去好好构思一下这奏章,写得优雅一些。这是立皇后,不是出兵打仗,不能像以往那样写大老粗文字。

冯道回去之后,还是担心。水满则溢,月盈则缺,到了人生的顶峰,如果还不懂得进退揖让之道,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个做了利润不可估量的大生意的吕不韦,被尊为尚父之后,还为秦国屡立奇功。后来,因为功高震主,被秦始皇忌惮勒令退休,再给他写一封信,问“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父?”逼迫他自杀。吕不韦并不是身死之后,一了百了。秦始皇还迁怒于吕不韦的家属舍人,被杀被逐的不计其数。

和郭崇韬走得这么近,如果郭崇韬倒了,自己也不能幸免。冯道越想越害怕,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彻夜难眠,直到五更过后,才迷迷糊糊睡着。第二天起来,却咳个不停。原来夜间翻来覆去,一夜无眠,却没有注意盖被子,感了风寒。他找个铜镜来照了一下,发现自己双眼布满血丝,甚是吓人,忽生一计:现在病了,正是推掉和郭崇韬合作的最好借口。于是修书一封,说他偶感风寒,现在病榻之中,请相公另择贤人,以免耽误推举皇后的大事云云。信写好之后,忽然觉得如果郭崇韬倒霉被抄家把这封信搜出来,他岂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想了想,把信烧了,派个家人给郭崇韬捎句话过去,说他生病,没法完成相公的托付。把此事推掉,不趟这浑水算了。

郭崇韬火了,没有张屠夫也不用吃带毛的猪肉,难道没有你冯道,这推戴书我就写不来?他找来旧唐进士,从梁国投降过来的太常卿李琪,写了一篇洋洋万言的奏章,推举刘夫人为皇后。李存勖看了,十分喜欢,简单地咨询一下曹太后,见曹太后没有反对就准奏,下令封刘夫人为皇后,大赦天下。

这封奏章是以朝中重臣联名上疏的,发起人当然是郭崇韬。郭崇韬的官不能再升了,李存勖就赐给他名马绸缎,刘皇后也有重赏。其他联名的官员也各有赏赐,起草奏章的李琪也有丰厚回报,不久就调离原来的太常卿闲职,出任吏部尚书。当然,打退堂鼓的冯道没有任何收获。

郭崇韬本来已经是李存勖眼中的头号重臣,现在刘皇后对他也另眼看待,当然声威更震,达到了又一个巅峰。从此,不要说普通文武官员,就算那些鼻孔朝天的“名门之后”和郭崇韬打交道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害怕怠慢了这位第一重臣。

冯道看到郭崇韬如此风光,有一丝悔意。也许,自己不写这奏章实在是太谨慎了。就算刘皇后行事歹毒,不见得就会故意陷害推举她做皇后的人。

郭崇韬这样营钻是有所追求的。唐末以来,天下大乱,不少世家也变成破落户。尽管如此,这些人却有如茅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像卢程、豆卢革,拉不出硬屎来,也喜欢说硬话,蔑视草根出身的官员。这事早已经众所周知,却积习难返。

郭崇韬看自己现在也是贵族了,又有皇帝、皇后的支持,就想动一动这些人。他准备对三品以下的官员进行考核,考试不及格的,或者发现冒名顶替的,一律免职。

郭崇韬得到李存勖准许后,就雷厉风行,亲自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结果出来,参加考核的官员一千多人,通过的不到一百人。郭崇韬叫那些不及格的官员全部下岗,再也不用他们做人民的公仆了,回去做国家的主人吧。这些家伙身有耸肩之能,手无缚鸡之力,除了做官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结果被除名后有绝望地在路边悲哭哀号的,有躺在旅店里活活饿死的。

郭崇韬不为所动,继续大刀阔斧裁员。霎时间,空出一大批职位来。不过不要紧,就怕没人杀猪不怕没人吃肉,虎视眈眈、想填补上去的官员远多于提供的职位空缺。众伶人、宦官、郭崇韬的亲朋好友纷纷找到郭崇韬,要求他安置官职。郭崇韬一口回绝,刚刚炒掉一批尸位素餐之辈,你们又推来这些酒囊饭袋?

冯道也被调离翰林学士一职,出任户部侍郎。调动之前,郭崇韬特意跟冯道说:“老冯啊,你过去一直担任清职,现在要你做做实事,让你也知道知道为官之难吧。”继任翰林学士的是冯道的老熟人赵凤。他当年跟随刘守奇无怨无悔,去晋奔梁,走了一段弯路,李存勖、郭崇韬却觉得他讲义气、有胆识,对他甚是倚重。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冯道不当家也知道米贵,明白这个户部侍郎不好做。梁、唐两国交战十几年,很多地方差不多成为废墟。后唐早在建国之前,已经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灭梁之后,户部连祭天的钱也拿不出来。后来,李存勖让大家募捐才渡过难关。朱友贞掘开黄河保护大梁,造成方圆数百里的汪洋泽国。事情过去了这么久,当初扒开的决口还没有完全堵好,灾民遍野,原因就是没钱。

庆幸的是在冯道出任户部侍郎之前,孔谦已经顺利出任租庸使。他上台之后,李存勖对他十分满意,赐他“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

冯道到户部侍郎任上,才发现情况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多年下来,高官的俸禄照发,普通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已经严重拖欠。史部、兵部的官员整天吵吵闹闹,找他要钱。按规定,租庸使到各镇征收赋税之后,上缴到户部,然后户部再根据实际需要,把钱拨到各处的。然而,租庸使给户部的钱犹如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用。冯道粗略估计一下,送到户部的赋税只是极少一部分。他找孔谦要钱,孔谦却双手一摊:“其他钱都被皇帝挪用了,你要就找他去。”按规定,各镇进贡的财物上缴内库,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库,赋税收入,应该全部上缴户部。李存勖这样做是违例的,但是他向来挥金如土,潇洒日子过惯了,谁敢说他不应该挪用户部的钱?

李存勖灭梁之后,震惊天下。岐国国王李茂贞当初最不服朱温,占据一隅和朱温对抗。现在看到后唐灭梁国,立即完全依附李存勖。原来表面依附朱温,实际却保持独立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马上向李存勖俯首称臣。南吴王国、蜀帝国也派来特使,祝贺唐灭梁。虽然还有吴越王国、汉王国等没有向李存勖示好,但并非他们吃了豹子胆,而是路途实在太遥远了。李存勖志得意满,根本就忘记了自己十几年的浴血奋战,对外国使节说:“我用十个手指就取得了天下。”

李存勖压力骤减,立即失去奋斗目标。他在戎马生涯中就喜欢打猎,灭梁之后,打猎打得更起劲了,为了追捕猎物,经常翻山越岭,一连几天都不休息,有时已经深夜,还调兵遣将,包抄合围,追捕猎物。夜间在深山打猎,军士失足掉下悬崖致死的概率不比和梁军作战低,李存勖却不为所动,还是这样自娱自乐,玩的就是心跳。

除了打猎之外,李存勖还喜欢美女、赌博。张宪出任兴唐府尹期间,李存勖让景进到兴唐选美。结果,景进选回美女数百人,张宪却上奏说数百将士妻女被人抢走。大家都知道,景进选回的这些美女是怎么来的。幸亏这些将士的妻女也大多是抢回来的,最后不了了之。李存勖赌博更让人叹为观止。他输了,成千上万的钱就这样出去。他赢了,则拿这些钱来打赏和他一起赌博的人。因为他赌品甚好,过去众将士获利不少。平梁之后,他大多和伶人、宦官娱乐,普通将士基本没有这好处了。

李存勖知道洛阳远比大梁繁华,令迁都洛阳,在那里更加享乐。众官都觉得这样不妥,也有出言相劝的,要李存勖注意治国,李存勖哪里肯听。其他官员见状,都不敢再撸虎须,只有郭崇韬觉得李存勖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在据理力争。郭崇韬正在筹备进攻蜀国,户部不要出力,却要出钱。冯道任户部侍郎一职被各路来要钱的人马弄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对于规劝李存勖,当然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