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不倒宰相冯道
8835500000030

第30章 做机要秘书的那些事儿(3)

文告贴出来没几天,魏州军民,送来数十道各种圣旨。冯道一一验明,这些圣旨大多是用普通纸张所制,纸质已经泛黄,一眼就看出是伪劣产品。难得几道圣旨可能是真的,却是朱温任命魏州官员所颁发,并无使用传真送过来的玉玺发出的圣旨。

张承业也很快就给冯道回信,晋阳所存的圣旨中,并无用这个玉玺制发的圣旨,李存勖知道之后,大失所望。他给冯道出了个难题,让冯道再想办法验证玉玺。

张承业并叮嘱冯道,虽然这个玉玺真假莫辨,但晋王上有苍天眷顾,下有万民追随,必可以击败伪梁,恢复唐室。冯道侍候在晋王左右,如见有不轨小人怂恿晋王乘机称帝,败坏臣节,务必劝阻。冯道收信之后苦笑,李存勖给他出难题就算了,张承业也给他出难题。当年孙鹤劝阻刘守光称帝不成,还惨遭横祸,现在张承业竟然让自己来做这事。

这些年来,冯道反思自己当初在幽州遭受横祸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对不恰当的人说了不恰当的话。现在李存勖风华正茂,表面看上去,他听得进善言,然而据冯道细心观察,觉得李存勖其实也是个刻薄的人,在他面前还是很容易直言贾祸的,要小心为妙。

魏州孔目官孔谦推荐来一个僧人,说是五台山下来的神僧诚惠大师,能降龙伏虎,自称可以辨明玉玺的真伪。冯道不敢怠慢,召见诚惠,先问他怎样验证。诚惠说:“玉玺固然是天下至宝,颇有灵性,但也由玉璧而来,大人可知怎样验证上等美玉?”冯道说:“据我所知,美玉可以放在火中焙烧,三日之后,如果确实是上等美玉,则依然晶莹剔透。如果不是美玉,则裂纹丛生,不复昔日之泽了。只是玉玺乃天下之宝,若有伤损,谁也担当不起,所以不敢这样试。”

玉是美玉否,在于质地、纹理。然而有些似玉之石外观和美玉并无二致,难以分辨。翡翠等美玉可以承受800℃以上的高温,使用这种方法表面看上去于玉无损,实际上却会对玉造成肉眼看不到的损伤。不过古人没有放大镜显微镜,哪里知道这个弊端?因此对这办法深信不疑,白居易有诗云“试玉须烧三日满,辨才应待七年期”,说的正是这种验证美玉的方法。

诚惠点了点头,说:“若普通美玉,可以如此试。玉玺虽是玉璧所制,却应天命而生,得鬼神之助,如果用文火焙烧,会冒犯天意,招来无妄之灾。若要验玺,须用七个能工巧匠,选择黄道吉日,用七七四十九天铸成铜鼎,然后注入三十六斤合酥香油,用文火烧之。玉玺如果是真的,必有灵异。”

经李存勖许可,诚惠做了一个道场来验证玺的真伪。这道场乃一个新建的凉棚,外面用幔布遮住。中间放着一个鼎,正是按诚惠的说法所制。鼎的周围,摆着诚惠的各种法器。

李存勖和身边文武官员三更即起,观看诚惠做道场。诚惠请李存勖在主座坐下,说:“大王请细心观看,若是真玺,必有灵验。”

只见诚惠把柴火放在鼎下,往鼎内倒了三十六斤合酥香油,再拿一个葫芦,吸了一口符水,喷在柴火上,然后,在法座端坐,念念有词。片刻,就燃起了熊熊大火。众人看到,暗暗赞他法力高深。

不久,合酥香油就沸腾起来。诚惠说:“验玺是惊动天地之事,必须得到玉帝许可。”他把玉玺蘸了印泥,在一幅白绫上恭恭敬敬地盖了个大印。这白绫是当年张承业从宫中带出来的,是民间绝无的精品。诚惠用黄表纸把盖了玉玺的白绫包起来,然后取火烧了。良久,又双手合十,念念有词,说:“恳请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准许小僧验玺。”说罢,占了一卦。

所谓的占卦,其实就是向神灵恳求之后,把串在一起的两瓣贝壳扔在桌子上。如果两瓣贝壳朝上的,叫做阳卦。两瓣贝壳朝下的,叫做阴卦。这两种情况,都表明神灵不答应占卦者的请求,必须重新恳请。只有一瓣贝壳朝上,一瓣朝下,才表明神灵已经大发慈悲,叫做胜卦。

冯道名字中有个道字,这个名字原是他父亲起的,他本人并非好道之人。不过父亲冯良建却笃信道教,对儿子耳濡目染,冯道对道教也知之甚多,见到诚惠做道场,倒也熟悉。只是这一般是道士所为,僧人做道场,实在罕见。

诚惠第一卦是阴卦,无奈,重新操作一遍。第二卦却是阳卦,还得继续操作。直到第三卦,才是胜卦。见到神明允许他验玺,诚惠连忙用一根黄丝带把玉玺绑住,轻轻放入鼎中,说:“这个玉玺如果是真的,被香油煎熬,天地为之动容,鼎上必然可以见到七色祥光。诸位如果看见,不必吃惊,更不可轻举妄动。”

说罢,诚惠回到法座上,端坐下来,轻声念经。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诚惠固然忙得满头大汗,观看的众人也有些困意。这时,东方既白,晨曦之光透过幔缝钻进道场来。整个道场,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香油味,让人昏昏欲睡。

不知道过了多久,诚惠突然停止念经,说:“吾王大喜。”冯道定睛一看,这时外面天已大亮,有几缕阳光射进来。令人惊讶的是在被法器围绕的鼎上面呈七彩之色,宛如一条彩虹。李存勖情绪激动,诚惠连忙示意他稍安毋躁。片刻,那彩虹变小消失。诚惠说:“恭喜吾王,这一方玉玺是真玺。吾王当有天子之命。上天让吾王匡扶大唐,挽狂澜于既倒,此乃天意,晋王不可违天命。”

李存勖说:“大师慎言,我父子贞忠,不可做这无君无父之事。”李存勖下令,赏诚惠钱十万缗,在晋地境内,可随他选择一寺为住持。

郭崇韬认为诚惠无功,说:“诚惠作法,确是灵异。然而耳听大多为虚,眼见也不一定属实。如果寻找不到使用这玉玺发的圣旨,还不能说明这是真品。”

郭崇韬说的是大实话,把戏人人会,玩法不一样。李存勖贵为三军之帅,未必就定能识穿别人的骗局。李存勖却大为不高兴,说:“这些年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我家世代勋族,也找不出几十年前的圣旨来,你让普通百姓如何去找?”

诚惠却善解人意,说:“请晋王、中门使放心,这一方玉玺既然是真的,必然颁发有圣旨流传于世。贫僧将云游天下,须找到圣旨,再敢见晋王。”

诚惠外出云游天下之后,李存勖得到传国玉玺一事,天下皆知。看到李存勖的事业一帆风顺,其他人也来凑热闹。蜀帝王知衍、南吴王杨溥,都写信劝他早日登基做皇帝。李存勖让手下文武官员传阅这信件,说:“当初我老爹如果有野心,早就称帝了。但是我家世代忠贞,我爹临终前一再劝我要竭忠尽智复兴唐室,绝对不能做乱臣贼子。老爹的苦口良言,现在还历历在目。”说罢,泪流满面。大家听了,也颇为伤感。

郭崇韬却说:“先帝被弑,宗庙亦不可保全。乱臣贼子妄自称帝,忠贞之士群龙无首。大王本来就是皇室之胄,英才盖世,宜接受推戴,挑起重担,早登大位,率领忠贞之臣早日消灭逆贼,恢复大唐江山。”

其实李存勖这个皇室成员的水分很大,他本沙陀胡人,除了被赐姓李氏,和真正的皇室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不过他听到郭崇韬说他皇室之胄,早就开心得合拢不了嘴,却说:“这些大不敬的话,万万不可说。”

郭崇韬见游说李存勖不成,私下对冯道说:“晋王谦让,但他称帝乃众望所归,我们一个中门使、一个掌书记,都是晋王身边的人,需要推动晋王一把,最好联名倡议各位将领拥立晋王,到时拥戴大功非我们莫属。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被别人捷足先登就不好了。”

乱世英雄起八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就算刘守光之流都可以称帝过把瘾,李存勖称帝已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朱温篡位之后,真正的皇室已经被杀戮殆尽,于情于理,现在李存勖都最有资格做皇帝。不过冯道想起张承业的叮嘱,颇感为难,说:“晋王理应为帝,然而,拥戴晋王是个人的事情,不宜倡议他人拥戴。”

郭崇韬见冯道不和他合作,就意欲单独行动,但是他还没有开展工作,各方的拥戴书就连绵不断。首先拥戴的,竟是来自晋阳的卢程、豆卢革,其他各镇将领,如李嗣昭、李存审、李嗣源等的拥戴书,更是络绎不绝。

数日之后,张承业从晋阳赶到魏州,面陈李存勖说:“当初先王一片忠贞,先帝派老奴辅助先王,先王出师未捷身先死。现在大王继承先王的事业,打开了局面。大王作为社稷之臣,理应寻找先帝的后人立之为皇。如果寻找不到,皇帝大位,除了晋王,舍我其谁?这样才不负先王忠贞之心。大王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跟随大王的老奴也感到面上有光。如果天下未定,先帝的后人也未寻,就急急忙忙做皇帝,这和乱臣贼子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