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8763900000012

第12章 生活因你而精彩 (2)

在写给洛朗先生的信中,巴斯德写道:“我应该先把下面的事实告诉您,让您容易决定允许或者拒绝。我的家境小康,没有太多的财产。我估计,我的家财不过5万法郎,而且我早已决定把我的一份送给我的姐妹们了。所以,我可以算是一个穷汉。我所拥有的只有健康、勇敢和对科学的热爱;然而,我不是那种为了地位而研究科学的人。”

在信中,巴斯德的言语非常坦率,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诚,并且,字里行间充满了炽热的情感。

最终,洛朗一家接受了他的真诚,成就了这一对伉俪。

牛奶的回报

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世间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爱默生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仿佛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保留你的思想

如果不敢去跑,就不可能赢得竞赛;如果你不敢去战斗,就不可能赢得胜利。

——瑞查德·M·德沃斯

电动机工业大厂的培训部主任梅尔瓦因对选拔人才有敏锐的嗅觉,能在为数众多的应试者当中嗅出他所需要的人。他择优录取的方法简单而迅速有效,反正他总能想出一些新招来选出他想要的人。

现在正有一批年轻小伙子等在他的门前,他们穿着厂子借给他们的装配工工装。弗兰茨·贝尔纳,一个17岁的中学生就站在他们中间,他的父亲在战争中阵亡,他是唯一拿不出介绍信的人。

当他们敲梅尔瓦因先生办公室门的时候,培训部主任正坐在自己的写字台边喝咖啡。小青年们敲了半天门,得不到回音,可他们是被特意派到这儿来的。他们无可奈何,面面相觑,便又贴门倾听,毫无声息!于是弗兰茨·贝尔纳壮起胆子说道:“没准他没听见,我再敲一下试试!”

其他青年耸耸肩头,他爱干就干吧!他敲敲门,屋子里传来一句恼怒的骂声。

“他说什么?”这时弗兰茨也没把握了。——“好像是说:进来吧!”另一个人答道。于是弗兰茨按动门把手,门开了一条缝,小青年们都站在门框里。

“一群厚脸皮的东西!我说了不要打扰我,你们没长耳朵?”写字台旁传来了暴跳如雷的吼声,小青年们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了一下。

“嗯,怎么不吭气声?快说呀!”

弗兰茨往前跨了一步:“是人家派我们来的,请您原谅!我们还以为您是让我们进来呢。”

“噢?谁派你们来的?那你们就没学会等一等?给我滚到外面去等着!你们没看见我在忙?”

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小青年们愤愤地议论着,坐到了一张长椅上。“老不死的!”有人还送给梅尔瓦因这样一个雅号。

好半天以后才让他们进去。这时这位凶神已显得有些人情味了,他的提问简短而精当,而回答也得这样。

“你们懂得刚才的教训了吗?”他忽然出其不意地问道。小青年们嗫嚅地嘀咕了点什么。

小青年们显得有点惶惑。

“你们说呀!”

一个人答道:“当然是您做得对!”

梅尔瓦因师傅的面孔深不可测。他严厉地盯住弗兰茨:“你是怎么看的?”

弗兰茨坚定地答道:“我不这么认为!”

“噢?那你的看法呢?”

“我们不是想打扰您。我们只是没听明白您的话,我们还以为您是叫我们进来呢。”

“你大概是这么想的,对么?”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孩子,你要记住这一点:要想,你还是让马去想吧,马的脑袋可比你的大得多!”弗兰茨的脸庞“唰”地一下涨得通红,他的牙齿紧紧地咬住下唇。其他的应考者笑了起来,笑声里既有一点讨好的意味,又有一点幸灾乐祸的意味。

梅尔瓦因先生仍然毫不留情地问:“我说的不对?”

“不对,我绝不让人禁止我思想!”

“噢,那好,这个问题咱们再谈谈。别的人都可以走了,过后你们会接到通知的。这位‘思想家’还要在这里多留一会儿!”

报考学徒工的这些人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大躬,离去了。他们那放肆的笑声对弗兰茨来说意味深长,对这位经验丰富的培训部主任来说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门刚刚从他们身后关上,梅尔瓦因先生就拍拍弗兰茨的肩膀:“好样儿的,孩子!好好保留着你这种坦诚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勇气!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用的。”

弗兰茨难以置信地盯着这位男子。培训部主任笑道:“你被录取了!复活节后就开始来我们这儿干吧!”

给自我加重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郎费多

一艘货轮卸货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的船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吗?被刮倒的往往是没有根基的小树。空船时,最容易发生危险,船在负重的时候,才是最安全的。”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衡了。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不平凡的农夫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泰戈尔

他姓弗莱明,是一个贫穷的苏格兰农夫。

一天,当他在田里辛勤劳作时,听见附近沼泽地里传来呼救声。他丢下手上的活跑过去,看到一个男孩陷在黑色的烂泥里。男孩尖叫着,挣扎着,但越陷越深,腰以下部分已经陷入泥中。农夫弗莱明沉着勇敢地把这个少年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第二天,一位气度不凡、衣着华丽的贵族来到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走下马车,对农夫说自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

“我要报答你,”这位贵族说,“你救了我儿子的命。”

“不,我救他不图回报。”苏格兰农夫拒绝了贵族的提议。

这时,农夫的儿子从简陋的农舍里走出来。“那是你儿子吗?”贵族问。

“是的。”农夫骄傲地回答。

“我要和你签订一个协议。请允许我给你儿子提供和我儿子一样的教育。如果这个男孩像他的父亲一样勇敢和善良,他无疑会成为一个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骄傲的人。”

农夫的儿子的确做到了。他进了最好的学校读书。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后来因发现青霉素而成为享誉世界的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

许多年后,从沼泽里被救出来的贵族的儿子患上了肺炎。这次拯救他生命的是什么?是青霉素。

这位贵族的名字是什么?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他儿子的名字呢?温斯顿·丘吉尔,大名鼎鼎的英国前首相。

几分傻气又何妨

智慧并非不犯错,而是犯错以后能够很快发现,然后将错的部分修改到正确为止。

——布莱西特

朱迪恩·维奥特老在想他的朋友兰诗。她穿着她儿子的“少棒队”上衣,戴着棒球帽,出汗的手握着球棒,站在本垒上。第一个球投来,她挥棒太早;第二个球投来,她挥棒太迟;她三棒被罚出局——球季的每一场比赛都是如此。

兰诗打的是垒球,因为她做事的机构有个垒球队。尽管她的体育素质极差,她却应同事之邀,同意参加球队。兰诗说,她的同事都说她敢于尝试,“并不会因为我打得糟而瞧不起我。”朱迪恩·维奥特喜欢像兰诗这种人。她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怕被人笑话。

她们就是那种虽然正手反手都不高明,可是仍然上场打网球的人。

就拿艾美利来说吧,她的法语糟透了,却参加了廉价的法国十日游。虽然有人告诉她,说法国人瞧不起法语说得不流利的人,但她却偏要在博物馆,在咖啡馆,在香榭丽舍大道,到处跟人说话。人们耸肩笑她,但她不在乎。甚至她满口说的是法语,而那个法国人却客气地问她会不会说法语时,她也一点儿不在乎。

丢脸吗?艾美利一点儿不觉得。

因为艾美利发现很多法国人对她的法语耸过肩膀后,便很友善地和她交谈,欣赏她那股兴高采烈的劲儿,佩服她的机灵活泼,赞许她的努力精神。有些人不像兰诗和艾美利。他们永远拒绝学任何新的技术,因为他们不喜欢做一个初学者。他们宁愿缩小选择范围,限制自己的乐趣,生活于狭窄的天地,也不要出片刻的洋相,做一时的傻瓜。若干年前,朱迪恩·维奥特选修了某些心理课程,班上的同学都是男生,而且都是医生。他虽然对所学的有满肚子的意见和问题,可是朱迪恩·维奥特总是等到下课以后,才偷偷摸摸地把那些话向着教师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