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厚黑学
8682800000038

第38章 求人办事,消灾解难(3)

(2)暗渡陈仓。如果你送给朋友几瓶名贵的酒常常会得花些心思找理由,因为你是在“送”礼,但是换个说法却更容易把礼物送出去。

你可以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些好酒,来和朋友对饮共酌的,请他准备点儿菜。这样喝一两瓶,其余的就借机送给他了,关系也因此近了。礼物送出还不露痕迹,可以说是送礼的高招。当然,这种送礼的方式只针对比较要好的朋友。而且如果对方比较小气,兴许还会认为你是为了吃一顿,吃小亏占大便宜。

(3)借马引路。如果你想要赠送的对象和你有些过节,不方便直接露面,你不妨选受礼者的诞辰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受礼者就不会拒绝了。当事后受礼人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将改变对你的看法和你关系和好如初。这种方式在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其实在生活中应用也一样可行。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小李有求于小赵,想送点儿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赵拒绝。小李的妻子跟小赵的妻子很熟。小李于是借此关系让自己的夫人出面帮助自己建立起关系,他让妻子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物很轻易地收下,事情也很顺利地办成,两全齐美。有些时候能够借助“他力”采用迂回的方式建立起关系也是一种妙招。

(5)假借明送。如果你想帮助一户家庭困难者的朋友,但是朋友的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直接送些钱物给他,朋友肯定轻易不肯接受。但是如果你送的是些物品,换句话说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你不妨说,“这些东西在家放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心里对于你的这种说道会很乐意接受。这样你送礼的目的也达到了。

(6)锦上添花。有一位朋友承蒙商场上的一个老同学照顾,虽然受到他的恩惠颇多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回报。有一天,他偶然发现这个老同学家里的红木镜框里的字画竟是拓片,跟室内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上也正好有叔父赠他的字画。这位朋友马上把字画拿来,顺理成章地把这份礼物送给了老同学。这位同学不但没有拒绝而且非常喜爱,送礼回报的目的也终于达到了。由此可见,找到对方的爱好和缺少的东西来送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会让这份礼物更显“超值”。

每个人都是如此,做事情讲究名正言顺。你给他一个“名”,他便很乐于做些自我欺骗、掩耳盗铃的事,尤其是事情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倘若送礼人能够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先替对方准备好借口,对方就不会再推辞。

施展计谋,不着痕迹地送礼

萍水相逢,求人办事,一是磨不开口,二是怕对方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混个底熟,然后再伺机行事。

包头红山五金机电公司是一家私营单位,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1998年,西北地区严重干旱,小型电机水泵一下成为千家万户的抢手货。红山机电公司库存100多台,一日内被抢光,而且还有很多人到这里订货。总经理张乾抓住这一商业机会,准备大批采购农用水泵。

张乾与一名助手连夜乘火车赶往辽宁,与淮海水泵厂签订了2000台水泵合同。上门买卖难做,淮海水泵厂方面说,资金不到位,不予发货。张乾只带了300台水泵的转账支票,说最好能先发货,红山一边销货,一边返货款。因为不是关系单位,淮海水泵厂怕讨债困难,所以一百个不答应。张乾陷入困境。

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张乾听销售部的一位经理说,总经理是个“麻将迷”,只要有陪手,打个通宵也没问题。张乾马上附和说道,本人也是个“麻将迷”,来这两天真憋得够呛,能不能捎个话,今晚搓几圈?

晚上,总经理果然在会议室摆上麻将桌,邀张乾及助手前去过几招。张乾与助手同时上阵,但手气太背,两人轮番点炮,总经理赢得不亦乐乎,越玩越精神。凌晨4点钟,张乾提出,来日再战,别影响总经理白天上班,就与助手退回招待所休息。

第二天晚上,总经理再次邀两人前去一份高下。两人一如前日,输得一塌糊涂。两场牌局,张乾与助手输掉1万余元。

之后,张乾请总经理吃饭。看在牌友的份上,总经理高兴而来。

交杯换盏间,张乾向总经理提出自己的要求。总经理犹豫片刻说,这样吧,先交300台水泵的货款,第一批先发1000台,然后看销售情况再定,怎么样?

终于搞定了。又过一天,张乾押着两辆重卡,带着1000台水泵回到包头。不到半月,张乾再返淮海电机厂,再次运回1000台水泵。这样,如数实现了自己的销售计划。

求人办事,如果直来直去地向对方意思,对方很难接受。如果用变相的方式或间接的手段向对方表示一下,彼此心照不宣,就可在一种默契中,将事情办成。

送小礼办大事

求人送礼理所当然,也是常事,但如何将礼送得对方高兴却不是“家常”的小菜一碟。很多人活了八九十岁都没有做成这一道菜,于是唉声叹气怪自己没有发达富贵的命。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留份心思去学,虽然不一定可以成名成家,但起码可以应对一般人物。所以,自觉天资平常的求人者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认为自身资质愚鲁不可救药而干脆对此类事情不再研习。

人们总是想追求最大的实效性,也就是花费最少的力气和成本得到最大的回报。因此,求人送礼也是如此,但是如何让送出的礼物得到最大的回报也是一门艺术。如果送的礼物不当或者时机不对,不仅得不到回报,有时还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送礼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对方领你的情,只要情意到,那么事情自然好开展。有些人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礼物越重情意也越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对于送礼人来说这笔开销是很庞大的,其次对于受礼人来说他会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功不受禄”,你既然送了如此重的礼物肯定会期望得到同样的回报,因此无论对于受礼人还是送礼人都会进入尴尬的气氛中,一方极力想让对方收下,另一方却极力推辞。这同时也违背了送礼讲求实效性的原则。

求人者都希望以送最少的东西办最多的事情。这按常理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彼此交换的价值大致相当才有达成交易的可能,这是原始社会的祖先大人们就已坚持的原则,如今社会的人一个个鬼精,怎么会轻易让你占他便宜?但是不是这个原则就绝对攻不破?也不一定。

过去大家都是选用出差地的名产作为给上司的礼物,有人还会附带一份“各类食物胆固醇含量一览表”。由于这一张表,不但使礼物的价值倍增,也使受礼者更容易体会到送礼者的“用心良苦”。当然上司对那人自然是爱护有加了。

食物类的送礼如此,器具类的送礼自然也不例外。譬如,随物附上一纸某名人亦爱用此种物品的广告记事,或此种器物的各种安全测试结果,或各种应用说明等。送礼,最主要是希望对方明白你的用意。器物不能说话,而且除非是稀物珍品,否则人人唾手可得的东西,有时还会被人嗤之以鼻。但是,如果在礼物里附上一纸该礼物的效用功能说明书,则即使是粗俗之品,受礼者也会深切地感受到送礼者的诚心诚意,而对之油然而生好感。

一样是送礼,会不会送则直接影响到送礼的效果。一个会送礼的人,必须知道礼物是什么样的才合对方的口味,否则你这边花钱花得心痛,他那边却无动于衷,岂不冤枉?

要想让对方领你的情,送礼就得送对礼。礼物要合乎对方的身份、喜好和品味。如对于朋友要讲求礼物的趣味性,对于家贫者要讲究礼物的实惠性,对于家富者要讲究礼物的精巧性等等,只有认清楚了对象才能花费最少的礼物得到最大的回报。而且对方也会同时从你的礼物中感觉到你的用心。因此,“礼轻情意重”,只要对方感受到你的情意,他自然会尽力帮助你完成你托付的事情。

有一位销售人员和一位客户谈生意,谈了6次都没谈成,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就代表无望了,也许就会选择放弃。但是,成功和失败之间往往就贵在能否坚持,也在于是否能够用心来办事。最后,这位销售人员通过一个小小的礼品打动了客户,使客户同她签了百万元的订单。什么样的礼品这么有威力呢?

原来,她和客户谈生意时发现客户的身高足足超过了一米九,她马上想到如此身高的人鞋子肯定难买。于是,她在当地鞋厂为这位客户量“脚”定做了两双皮鞋送给客户。这个客户接过皮鞋时很感动。

对百万元的生意来说,两双皮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通过这个小小的礼物却表达了她对客户真诚的关心,这就是好礼品!由此可见,礼物不在乎贵重,在乎是否合乎对方的心意,在乎能否表达出自己的情意,在乎能否打动对方。只有让对方无法推辞而接受的礼物才是好礼物,才能让他为你办更多的事情。

送礼只有认准时机才能发挥礼品最大的实效性。常言道:“情愿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当别人处于困难当中时,你伸出援助之手,就如同给予别人冬天里的一篓炭,礼物虽然轻薄但能发挥礼物最大的价值,其中蕴含的浓浓情意也自然更超过了礼物本身的价值。在别人需要时及时送到,帮助了别人,这不仅会让你感到愉快,还会让别人终身难忘。所以,“雪中送炭”,急别人之所需的送礼方式常常会让你得到最大的回报,“送最少的礼办最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