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同步育儿全书
8466300000035

第35章 儿科诊疗室

本月龄需要了解的有关婴儿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还真不少。父母要记得继续给宝宝服用婴儿麻痹糖丸并注射三联针。

父母可能会遇到宝宝便秘的情况,这有可能是食物搭配不合理导致的。

此外,这个月龄要预防宝宝出麻疹。尤要注意的是注重预防和治疗传染性强的水痘。

健康检查

宝宝做体检时,应检查的项目有:测头围、胸围、身高、称体重,对宝宝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测试。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项目检查,如医生会摸摸宝宝的脖子,看有无斜颈、淋巴结肿大的状况。会听听宝宝的心跳速度及规律性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及有无杂音。会检查宝宝有无疝气(一用力会突起)、淋巴结肿胀。男宝宝检查阴囊有无水肿(睾丸下降到阴囊),女宝宝检查大阴唇有无鼓起或有无分泌物。会继续追踪有无体关节脱位的状况等。

疫苗接种

5个月时,妈妈要带宝宝至医疗院所去复查卡介苗是否接种上了;并且还要在第3、4、5个月时注射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5个月时注射第三针。

眼睛异常

这个月龄的婴儿眼睛如果常常是眼泪汪汪的,可能是倒睫。如果头部和脸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疙瘩,眼眶边也有,那可能是得了“传染性脓疱疹”。这种病一般会在夏天出现,如果治愈,眼眶边的疙瘩也会消失。

如果婴儿早上醒来时,眼睑上有眼眵,睁不开眼睛,则可能是患了“流行性结膜炎”,必须去医院眼科就诊。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从医院回家后要彻底消毒,否则容易感染上其他的结膜炎。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极易传染的疾病。一旦被传染上这种病毒后,在传染的15天左右就会在腹部或者背部出现红色疹子,并迅速增多,扩展到胳膊、腿等部位,其中一部分会变为水疱。出诊24小时后,会出现结痂。如果拨开婴儿的头发看到水疱,检查婴儿的嘴时看到上腭部位有红疹,就可断定是水痘无疑。一般婴儿会出现1~2天的发热,温度在37℃~38℃之间,但一般会自然痊愈。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水痘很痒,注意不要搔抓。

这个月龄孩子如果患水痘的话一般病情都较轻,所以可以不用请医生治疗。预防的最好办法是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很安全,可放心按时接种。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成年后出水痘一般会很严重,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是婴儿时期的急腹症,多发生于4~12个月的健康宝宝。患了肠套叠之后,宝宝会很痛苦,肚子阵阵绞痛。由于宝宝不会说腹痛,常表现为大声哭闹,四肢乱挣动,面色苍白,额出冷汗。发作数分钟后,宝宝安静如常,甚至可以入睡。但隔不久,10~60分钟,腹痛再次出现,宝宝又哭闹不止,如此反复发作。与此同时,宝宝还有呕吐、拒绝吃奶等现象。病初排便,1~2次为正常便,哭闹过4~12小时后,宝宝多排出果酱样便或深红色血水便,这是由于肠管缺血、坏死所致。

导致宝宝患肠套叠的原因至今尚不明了。一般认为是婴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添加辅食来保证营养摄入,而消化道发育尚不成熟,功能较差,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使消化系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而年轻的父母不了解这个特点,胡乱给宝宝吃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更增加了胃肠道负担,从而诱发肠蠕动紊乱,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处理方法:对阵发性哭闹的宝宝怀疑是肠套叠时,就应争取时间,迅速到医院就诊。凡病程在48小时内的原发性肠套叠,无脱水症,腹不胀,可以用气灌肠疗法使肠管复位,复位率在95%以上。晚期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婴儿肥胖

如果宝宝体重比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小朋友的正常数值超过20%,就应该属于肥胖了。导致宝宝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片面追求营养,导致营养过剩。宝宝进食量过多,尤其是甜食、零食过多,主食超量,再加上运动量少,饮食中所含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正常需要,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这种情况也称之为单纯性肥胖症或营养性肥胖症。

处理方法:首先要寻找原因。如果为单纯性肥胖,护理的出发点基本上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饮食和运动。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每天尽可能让宝宝运动,运动的量和时间没固定的数值,每个宝宝的性格体质都有所不同,以宝宝不累为适宜。饮食方面不要像填鸭那样不停地让宝宝吃,3个月以前每千克体重约需120~150毫升的奶量;4~6个月除维持原来的奶量外,可为宝宝增加米糊、麦糊或果汁等副食品,每天的量大约为半碗。这个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具体到每一个宝宝,需要的量肯定不同,家长应该多观察,感觉宝宝吃饱了,就没必要硬塞。

除单纯性肥胖外,有些宝宝肥胖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症。这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外耳道疖肿

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征,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容易惊哭等症状。

处理方法:为了预防宝宝发生外耳道疖肿,要保持宝宝外耳道的清洁,禁止用发卡、火柴棍等给宝宝掏“耳屎”;洗脸洗头时,可用消毒棉球塞入耳道口,防止水灌入耳内;如果有水进入宝宝耳内,可用消毒棉轻轻地卷入耳内,蘸擦。如果宝宝的耳道一旦发生感染或有湿疹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手、足、口病

多发生于4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齿龈上也有水疱。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开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3.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