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同步育儿全书
8466300000015

第15章 儿科诊疗室

父母不仅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儿科医学常识,掌握一些常见病的急救知识等,还要从很多细小的事情入手,在宝宝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上,父母一定要有“宝宝安全无小事,宝宝健康无小事”的理念,不要因为觉得是小事就可以忽略不管,要知道往往许多小事正是引起危险的罪魁祸首。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看护人员的选择,因为很多宝宝的意外事故都是在看护人员的照看下发生的。选择有责任心的看护人员(保姆),与看护者搞好关系,并将安全意识灌输给看护人员,这是父母的责任。

另外,还要注意定期为宝宝接种疫苗,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同时还要养成观察宝宝身体的习惯等。

溢乳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时一打嗝就吐奶,这些一般都属生理现象。这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解剖特点有关。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的肌肉与幽门一样发达。而新生儿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上口)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新生儿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多时就容易发生溢乳,它对新生儿的成长无影响。

新生儿红屁股

新生宝宝,由于尿布湿了未及时换,刺激皮肤而发红,发展下去会引起小水疱、糜烂的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尿布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红屁股”。

处理方法:一方面在选用尿布时应选用质地细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布,切忌用深色粗糙布料做尿布,以免加重红臀。另一方面要勤洗勤换尿布,尿湿后立刻更换干净的,并将换下的尿布放入洗盆里,用肥皂和开水烫洗,再冲净肥皂沫,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切忌不要乱扔在地上。如果遇阴雨天,可用熨斗烫干,这样可避免细菌感染。此外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并坚持每次都要这样做,在洗完擦干后再涂一层熬过的食用油保护皮肤。已经发生红臀的新生儿,切勿用肥皂水洗屁股。

新生儿鼻塞

新生儿出生1/2个月左右鼻子会经常堵塞,到3~4周时会逐渐加重,有的甚至不能吃奶,1个月后会逐渐减轻。

鼻塞的宝宝的脸上多数有粉刺状的东西,眉毛上大多有浮皮。婴儿鼻塞一般不是因为感冒,有时是因为鼻子里有污垢存在,但即使取出污垢,鼻子还是堵塞不通气。有的是属于一种特异性体质,可能其父在婴儿时就出现过鼻塞现象。

婴儿鼻塞一般冬季比较常见,冬季空气干燥,房间过热都可能与鼻塞有关,最好是让婴儿多接触室外的新鲜空气,使其自然痊愈更好,不要用通鼻药。

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称为发热。常见原因有:当夏天气温炎热时,会伴随环境温度而使体温升高;若体液摄入量太少,则会产生脱水热;此外若感染或服用某些药物后也可引起发热。因此平时应注意小儿是否发热。若有怀疑,可用体温计放在腋下、或肛门检查。正常腋温是36℃~37℃,肛温是36.5℃~37.5℃。若超过上述温度,就叫发热。若无体温计,可用嘴唇或眼皮轻触宝宝的额部,有发热感则可能为发热症状;当患儿口腔温度高时哺乳中母亲奶头会有灼热感。

处理方法:对于新生儿发热,不可随便使用退热药。若体温未超过38℃,则无需服药,但要注意观察,若因室内太热,衣着过厚散热不良造成发热,应使室内通风换气,且在通风时要给小儿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室温应保持在18℃~25℃之间,并适当减少衣被,病儿的体温便随外界温度降低而下降,若属脱水热,可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在小儿发热出现烦躁、惊厥时可适当应用镇惊药物。除此之外要加强营养和护理,当体温超过39℃,要作物理降温,可将冰袋、冷水袋置于小儿的前额、枕部,亦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辅助治疗。若小儿发热且伴有嗜睡、惊厥等症状,或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感冒

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若不及时处理,轻则由鼻塞引起呼吸和哺乳困难,重则并发肺炎,故对初生儿感冒一定要积极防治。

处理方法:当宝宝有感冒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找医生,当感冒后因鼻塞影响吸吮时,可在喂奶前用0.25%~0.5%麻黄素滴鼻;如伴有发热,应使用抗生素。当然这些都得在医生的诊治下使用,不可盲目地给宝宝自行“治疗”。

新生儿尿布疹

新生儿由于尿布湿了未及时换,刺激皮肤而引起发红,发展下去会导致小水疱、糜烂等症状,在医学上称之为尿布疹。

处理方法:一方面在选用尿布时应选用质地细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布,切忌用深色粗糙布料做尿布,以免加重红臀。另一方面要勤洗勤换尿布,尿湿后立刻更换干净的,并将换下的尿布放入洗盆里,用肥皂和开水烫洗,再冲净肥皂沫,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切忌不要乱扔在地上。如遇阴雨天,可用熨斗烫干,这样可避免细菌感染。此外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并坚持每次都要这样做,在洗完擦干后再涂一层护臀霜保护皮肤。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切勿用肥皂水洗屁股。若皮肤局部有渗出时可作湿敷,将干后可涂含有0.5%新霉素的炉甘石搽剂或0.5%新霉素氧化锌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