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德育修养常识
8431100000026

第26章 学会宽厚仁爱(3)

总之,作为学生,我们一方面要有同情心和爱心,以去帮助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行乞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渡过一时难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那些不劳而获,甚至坑蒙拐骗的行为的乞讨者,不可任其猖獗发展。

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人和人之间少不了相互帮助。受到别人的帮助理应感谢别人,同样自己帮助了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回报,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自己帮助别人后并没有得到别人的回报,因而会产生心理不平衡,这该怎么办呢?

一、要明确自己帮助别人是为了解决他人之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到心灵的安慰,而不是为了贪图别人的回报。当看到别人有困难需要援助时,自己如果撒手不管,过后总会感到内心不安。如果不存在助人的条件,倒也罢了,假如明明能够帮助却没有去做,自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看到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顺利渡过了难关,往往比自己战胜了困难还高兴。这就是人们常赞美的品德——助人为乐。

二、要想到自己虽帮助了别人,但却是微不足道的,因为自己也常受到别人的帮助。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处在一种社会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实际空间中。老师、同学、朋友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在直接或间接地帮着我们,这不一定能被我们直接感受到。你如果能体会到这些,那就不仅不会计较他人是否回报自己,还会体会到身处人帮我、我助人的氛围中的无穷乐趣,社会空间在这里净化,人类的互助互爱是多么可爱和重要。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别人做了好事,反被别人讥笑,说你是“出风头”。因此,有些同学总结出一句话:“好人做不得。”以后再也不帮助同学,再也不伸出友谊之手。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自私的人。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巨大心理障碍,严重一点还会导致一个人心灵扭曲。

首先,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应富于同情心和友爱心。只要别人有困难,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想得到什么回报、存有什么奢望,而是把为别人做好事看做是应该的,把它作为一种快乐。

其次,要有宽容的态度。对一些为别人做了好事,反遭怪罪的“好心没好报”的事,得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帮了倒忙,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如果是这样,就应该向别人道歉。不要认为自己是好心,即使做坏了事也是好意,你应该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如果确实是为别人做了好事,对方不但不领你情,反而以某些原因怪罪你,你也不必计较,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为别人领情而做好事的。至于那些讽刺、挖苦别人做好事的人,你就更不必理睬。因为这些人本身就缺乏道德修养,他们缺乏同情心和爱心,他们生怕别人做了好事会受到表扬和宣传,可自己又不愿意为别人做一点牺牲。因此,就在背后说三道四,讽刺挖苦别人。对这种人,你如果计较的话,岂不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总之,帮助别人不图回报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引以为乐是良好素养。社会需要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从“把关心留给他人”出发,让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生根开花。只要你认定自己做的是有益于别人的事,就不要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心胸坦荡、言行磊落,完全可以我行我素。时间一长,别人都会理解你、赞美你。

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一个班级是由学习上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的。学习差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学习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动力。二是学习时思想不集中,导致观察力、理解力不强,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三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抓不住重点、要点,概括能力差。四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又缺乏毅力和韧性。

学习差的同学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中,时常会受到冷遇。周围的环境,很可能使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他们渴望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扔掉“差生”的帽子,但又缺乏自信心,往往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催人奋进的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奋起直追。

做好学习差的同学的转化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而且是每一个同学的责任,因为“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时,难免会出现个别人的讽刺、挖苦,面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呢?

一、不予理睬。“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只要自己所做的事对集体、对他人有益,那么心里就坦然,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

二、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发挥长处,克服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自己诚心实意地帮助,一段时间以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总会有一定的收获。事实胜于雄辩,说风凉话的人自会心服口服。自己以实际行动帮助了学习差的同学,也教育了周围的人,可谓一举两得,于集体、于他人都有好处,自己也得到了锻炼。

敬老节献爱心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们几十年如一日,为家庭、为社会、为民族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全社会都有敬重老人、祝他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和义务。敬老节的规定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在敬老节来临之前,组织一次献爱心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是我们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表现。我们可以组织多种服务活动,安排多样的文娱活动,还可以利用重阳节的风俗向老人们送上祝福和表达敬意。

一、组织服务活动

到敬老院或者老工人、老劳模、老干部、老教师或百岁以上的老寿星家里拜望,打扫卫生、整理环境、帮做家务等。特别要关怀那些鳏寡老人,他们是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无儿无女、无依无靠,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过着凄凉的晚景。我们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亲切的话语、温暖的问候都会使他们感到欣慰而开心。

二、组织文娱活动

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十分平静而寂寞的,儿女忙于工作,自己活动又不太方便,所以往往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生活,没有欢乐和朝气。借节日我们可以精心选排文艺小节目,如唱歌、跳舞,以活跃他们的生活气氛。在活动中,要积极让他们参与进来,即使只是拍拍手、散散步,也会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愉悦。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衣着打扮,要干净得体、鲜艳多彩,配合喜庆的节日氛围。

三、利用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开展

活动重阳节的风俗很多,主要有登高远足、吃重阳糕、门插茱萸、观赏秋菊等。登高可视老人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能者则扶其登高览胜。重阳糕制作精细,可用来孝敬老人,表示祝福。九九重阳节正值金菊开放之时,“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赏菊、品茶、吟诗,情趣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