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儿童外语教育启示录
8421800000024

第24章 普通话好英语语音就好吗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汉语的普通话和英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两种民族语言,“人类语言应该是统一的,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体,个人与个人、民族与民族之间有共同之处。”(伍铁平、姚小平,1988)当然,英汉两种民族语言又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维系。普通话和英语语言之间虽存在共性,但民族语言的个性差异更为明显,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语言系统、发音规律。要全面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将英汉语音、音位相关的方面作科学的对比研究,这就涉及到对比语言学所研究的范畴之一。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美国学者Lado 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Lado的对比研究是一种在语音、语法和文化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比较的体系。该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语言的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认识语言间的区别和联系。对比语言学研究不同语言之间语音、语法、逻辑、修辞的异同,也研究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的理论与方法,它注重研究有关语言的当代形式,寻求语言的交换、干扰和其中的对等关系。对比语言学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形成了它独特的体系。

普通话和英语在发音的特征与规律、音位的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对两者进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及音节(syllable)等方面作系统的对比研究,无疑会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音位分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和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emes)两种,前者包括元音、辅音,元音与辅音、辅音与音在词中的组合,即音位组合或音节;后者则指重音(stress),音程(length)节奏(rhythm),音调(tone),语调(intonation)及音渡(juncture)等。以下是两种语言音位的对比分析。

一。元音、辅音和声母和韵母

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英语有21个元音、24个辅音。英语的音位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音位和英语一样,也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普通话是汉语的代表语言,有辅音音位,即声母22个,韵母31个。声母一般位于音节的开头,韵母是声母后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n、ng构成,如a、o、ai、en、uang等韵母。

英语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的单元音比普通话的单韵母量多,而且分得细。普通话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有9个单元音,而且分为前、中、后元音。其中/?,e,?,?,?/等单元音在普通话中找不到近似的音,很难说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一定就能发好这些音和包含这些音位的单词和句子。而在普通话中能找到的近似音如/i:,u:/,前者发音的舌位比英语更靠前,后者则更靠后。(参看张凤桐,1998:113)

另外,普通话的复韵母/ei, ai, ao, ou/和英语的双元音/e?,a?,a?,??/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动。但是,普通话滑动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音浑然一体;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普通话较好的人很容易将like误念成/l a:k/或/lek/。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发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异。发复韵母/ei, ai, ao, ou/的口形张得小于发双元音/e?,a?,a?,??/,但舌位略靠后。(参看张凤桐,1998:138)当然,能掌握汉语中的渐强复韵母(rising diphthongs),如/ia, ie, ua, uo/的学习者更容易发好英语中的渐强双元音/??,??,??/。普通话和英语里都有三元音,其发音方法各不相同:发普通话三元音的方法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中间的元音紧张度强,形成一个音节,如/iao, uai, iou, iau/等;英语的三元音由双元音加/?/组成,但不是出现在同一个音节里,其发音方法是由强到弱,再由弱到次强。

普通话和英语的辅音音位也存在异同。英语的辅音多数是清浊成对的,如/p, b/,/t, d/,/k, g/等;而普通话的辅音多数分为送气和不送气的清辅音,如p, b,t, d,k, g,j, q,x, zh, ch, sh, z,c, s等,浊辅音只有r, m,n, l,ng 5个。汉语的送气和不送气区别意义;英语的清浊可以区别词义,影响元音的长度和同化相邻的辅音,如/l?t/中的/?/就发得比/l?d/中的/?/短促,浊音能延长前面带的元音。又如元音/?:/在caw, cord, caught三个单词中的音程不同,在caw中发音最长,在cord中次之,caught中则最短。此外,英语中的辅音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所连接的音位的关系,产生音位变体(allophone)。如音位/t/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中,它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在top中是送气的(aspirated);在stop中是不送气的(unaspirated);在certain中是鼻腔爆破(nasalized plosive);在little中是舌边爆破(lateral plosive);在that kid中是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ve);在that day中是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这些现象是英语中特有的,普通话在好,如果没有具备该语音知识,也学不好英语语音。

诚然,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些音位与普通话的某些音位无大差别。比如,鼻辅音(nasal)在两种语音系统中构成一个自然类,可以用同样的区别特征加以描述,/m/,/n/,/?/可分别描述为[ 辅音性, 鼻音性,-后部性, 双唇性];[ 辅音性, 鼻音性,-后部性, 齿龈性];[ 辅音性, 鼻音性, 后部性, 软颚性]。能发好普通话鼻辅音的学习者,语言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作用就能让他正确发好英语的鼻辅音。但学习者更应关注的那些和普通话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有差异的近似音和汉语中根本没有的音位,如/θ、?/,/?、?/,/?、?/等,不管普通话说得多地道的学习者,不加强练习,也不容易发好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θ、?/,颚龈摩擦音(palato-alveolar fricative)/?、?/和颚龈塞擦音(palato-alveolar affricate)/?、?/。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辅音在普通话和英语中的不同描述:

/s, z/在英语中为齿龈摩擦音(alveolar fricative);在汉语中前者为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后者为齿塞擦音(dental affricate)。

/h/在英语中为声门在汉语中为(glottal fricative);在汉语中为软颚摩擦音(velar fricative)。

/r/在英语中为无摩擦延续音(approximate);在汉语中为卷舌摩擦音(retroflex fricative)。

(参看张凤桐,1998:174)

二。音位组合——音节对比

音节既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音位学中的重要概念。对音节的定义说法不一。就其结构而言,音节是由一个或一系列音位构成的语音结构。(秦秀白,1988:20)音节通常由起音(onset),领音(peak)和收音(coda)构成,领音一般是元音(vowel),起音和收音常常是辅音(consonant)。英语音节构成形态要比普通话音节构成复杂得多。具体形态如下:

英语音节:

V—VV—VVV—CV—CVV—CVVV—VC—VCC—CCVV—CVC—CVVC—CCV—VCCC—CCVC—CCCVC—CCCVVCC—CCCV—CCVVC—CCVVCC—CCVC CC—CCVCCCC—CVCC—CVCCC—CVCCCC

汉语音节:

V—VV—VVV—CV—CVV—CVVV—VC—CVC—CVVC

从以上对比中可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辅音加元音;英语音节的首、尾常常出现辅音群(consonant clusters)。换言之,普通话中只有单辅音型的音节,没有辅音群型的音节。辅音群型的音节成为中国学习者,包括能说标准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难点。学习者习惯于在读英语辅音群中夹带元音,将little和street分别念成/`litl?/和/st?ri:t/。

三、语调语言和声调语言

英语属于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英语的语调在口语中作用很大,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和意图。前一篇文章也论述了这一观点,恕不赘述。

普通语属于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在普通话中,语调虽然也又修辞作用,表达说话人的感情和意图,但普通话的词主要靠声调来区分。根据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音法,普通话的音节声调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ma]吗,声调不同其意义也不同。英语的音节只有重读、轻读之分,声调如何,不会改变词义。普通话声调掌握得再好的学习者,也不一定能掌握英语的单词重音。英语的单词重音、次重音能改变词义,例如:aˋgreen?house(一个温室)和a?greenˋhouse(一间绿色的房子)。

普通话和英语的句子都有逻辑重音(logic accent),为了对比反衬特别突出某个词,二者的意义和重音的位置基本一致,能掌握普通话逻辑重音的学习者,也能找到英语的逻辑重音。普通话声调掌握得好的学习者,也很难掌握英语起伏较大的语调,因为英语的音节没有固定的声调,在句中升降相对自由,高低音之间的音域较宽;相反,普通话的每个音节的声调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受其限制,普通话的语调基本上呈平稳势态,这一特性反而会影响学习者掌握夸张起伏的英语语调。

四、节奏和音渡

普通话和英语都是有节奏的语言,所不同的是英语的节奏讲究轻重的搭配,而普通话的节奏讲究声调的搭配。英语的节奏表现为“连奏音”(legato)的方式,重、轻读音节交替出现,一般说来实词才重读,虚词被弱化。重读音节的相对调值比较高,发音较清晰,发音时间也较长。相反,轻读音节一般则调值较低,发音含糊、短促,音节与音节之间存在连读,略读,顺、逆和混合同化等特殊的语音现象。Charles。C。Fries(1976)认为:“重读音节之间,不论间隔多少轻读音节,每个节奏单元的发音时间大体是一致的,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越多,就念得越快。”英语被认为是“以重音计时”(stress-timed)的语言。普通话的节奏是以“断奏音”(staccato)的方式一个音节一个音节连续出现的。每个音节都有其声调,除少数轻读的语气词以外,每个音节都需要几乎相同的时间,清清楚楚地念出来,音节之间的界限比较明显。因此,普通话是“以音节计时”(syllable-timed)的语言。

普通话较好的学习者,在读和说英语的时候,也可能受到汉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习惯于将每个音节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发音响度(sorority),声调(pitch)高低都一样,很难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不了解英语节奏的特点,还会造成听力困难,妨碍交际。

音渡指语音结构中两个音段界限之间的停顿过渡。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中,音渡都有辨义功能,普通话好的学习者,一般能够注意英语音渡,但要完全掌握,仍然需要大量实践。

通过以上的讨论,很难说普通话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好;也不能说普通话不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不好。普通话好,只能说具备了发生语言迁移的可能性,但是否能克服语言负迁移的影响,真正发挥语言正迁移的作用于英语学习,还需要了解一定的英语语音、音位理论知识,按照英语的语音、音位规律,掌握发音技巧,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有较好的英语语音,说地道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