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90

第90章 引导宝宝的求知欲和兴趣

宝宝虽小,但是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情感和思想,有自己的兴趣。宝宝的兴趣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如一岁左右的宝宝对撕纸乐此不疲,而2~3岁的宝宝则热衷于玩水等。宝宝的兴趣则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可能在不久前,还觉得很感兴趣的东西,而现在已经“靠边站”,让位给其他更加感兴趣的事物了。

宝宝的兴趣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常能听到父母们抱怨说,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不然,只要引导的方式合适,在一定程度上,宝宝的兴趣是可以被改变和塑造的。宝宝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宝宝的兴趣就好像宝宝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食物”的本领了,只是由于经过长期外界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才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兴趣而已。

既然兴趣是因人而异的,那么,父母就应当接受这样的事实,即宝宝的兴趣与大人们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可以说完全是独立的。即使宝宝的兴趣显得很幼稚、简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大人们需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和尊重宝宝的兴趣,而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宝宝身上,还可以积极地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条件,鼓励宝宝发展他自己的兴趣。实际上,尊重宝宝的兴趣就是让宝宝拥有快乐,就是我们给宝宝最好的礼物,发展宝宝的兴趣,就是给宝宝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宝宝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保护宝宝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开发它,任何形式的限制、否定或不尊重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宝宝的兴趣,同样,对宝宝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是涸泽而渔。可以试想一下,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但是,如果你长期沉浸在其中,也会感到乏味的,也会没有快乐可言。这如同喜欢吃的东西,顿顿吃,天天吃,最后也就会没了胃口。将心比心,就能明白宝宝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了。

当宝宝遇上图书

很多父母在刚开始接触早教阅读时,常常会被一些问题所困扰,认为自家宝宝连字都不认识一个,怎能谈得上阅读两个字?但是,如果说下面的这些行为,也与宝宝早期阅读有关的话,相信父母们也就清楚了宝宝早期阅读,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的大不相同了。

当你将书放到宝宝们的手中时,他们首先是扔书,很多父母们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宝宝看见了书就闹着要,可是一给到他手里,眼都不眨一下就给扔到了地上;不捡起来再给都他的手里,他就开始哭;若是捡起来,给到他的手里,他会再扔出去,他会扔得喜笑颜开,扔得大人们哭笑不得。其次是宝宝撕书,不管父母是花多少钱买回来的书,他没看两眼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撕了起来,只觉得很好玩。还有就是倒着看书,表现为他不爱讲给别人听,而只是自己习惯于一本正经地拿着书本在那儿“攻读”,口中往往还会念念有词。可是,走过去看一看他那书本,常常会让你啼笑皆非,因为他可能整本书都是颠倒着拿了,却一样“读”得很有味!

诚如之前所说,这些每天可能都在宝宝们的身上上演的行为还不只是看书,只是与阅读“有关”而已。但是,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有关的活动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叫作是阅读。因为宝宝们已经或是正在通过这些行为爱上了图书,这是他们最初的兴趣,是弥足珍贵的。宝宝从出生起就应当开始阅读,而宝宝学习阅读的关键期是在3~6岁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宝宝需要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从而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转变为宝宝一生的热爱。

珍惜宝宝的好奇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宝宝偶然兴趣开始的一个强烈表现。对于遇到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宝宝不仅想知道“这是什么”,而且还会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如果父母不能耐心、热情地解答宝宝的问题,拒绝回答宝宝的问题,或是对宝宝提出的问题感到厌烦等,都会挫伤宝宝的好奇心,将宝宝潜伏的偶然兴趣熄灭在了孕育当中。因此,父母要想办法吊起宝宝的兴趣和胃口,积极的培养和引导。

曾经我知道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教他认字、画画,他没有任何的兴趣。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很兴奋地告诉父母自己新学会的儿歌,边说边表演。母亲见状就教他一首诗,没教几遍,他竟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了,他的母亲发现这一“偶然兴趣”后,就给宝宝讲了相关那首诗的故事,渐渐培养宝宝的求知欲的兴趣,后来,这个小男孩对识字、画画也有了兴趣,也可以认真地背诵和学习其他的诗词了。

找到宝宝的优势

教育的成功之道就是要找到宝宝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如此的话他们才可能成功。由于宝宝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兴趣、天赋、潜力、爱好也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尊重宝宝的个性其实就是保护宝宝的未来。由于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是要有生命的个体存在,同样,任何教育的第一前提,也是要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所以,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这也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只有尊重宝宝们的差异性,尊重宝宝与众不同的兴趣和理想,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去关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才有可能走进每个宝宝的心灵里,去完成唤醒的工作,才有可能实现不拘一格的塑造人才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斯波克博士箴言:

父母要及时捕捉宝宝的兴趣火花,积极的引导和加以培养,这不仅有利于他的定向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的求知欲。如果他在2岁左右时就能表现出较强的音乐节奏感,说明宝宝对音乐有着潜在的兴趣,此时,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在音乐方面的兴趣。例如让宝宝多听音乐或是接触一些乐器,但是,前提必须是宝宝没有任何的负担。一旦确定了宝宝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应当帮助宝宝坚持下去。父母只要注意发现和耐心诱导,就可以唤起宝宝的持久与稳定的求知兴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