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波克育儿经
8321000000071

第71章 宝宝为什么喜欢“讨价还价”

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大,父母对他的希望可以说是越来越多,同时,对他的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宝宝的个性品质在不断地发展,所以,他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增多。为什么宝宝总是不喜欢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呢?他为什么总是喜欢讲一些条件出来呢?他为什么总是“讨价还价”呢?很多父母对这些问题都感到非常的困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宝宝们喜欢“讨价还价”的根源及心理。

我们看一下宝宝“讨价还价”的根源是在宝宝身上还是在父母身上。

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曾经的某几次或某一次,你是否主动给宝宝提出过“交换条件”,然后,事后又用“好处”来引诱他做什么事?比如“只要你将这碗饭吃完,我就给你买个冰淇淋吃”之类的话。这些话最容易使宝宝们产生一种误解,以为父母要求自己做事,自己就可以相应的获得某些“报酬”。于是,他们开始充分把握每一个机会,来要求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讨价还价”的后遗症,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是持久的,不可能在一两分钟内就结束,这个过程就像拉锯一样,你拉过来我再拉过去,父母松口一点点宝宝就有点“获利”。原本安排好的时间便在这个毫无意义的争议中,耗尽了大半,剩下真正做事的时间却很少。不但浪费了父母的时间,宝宝们的时间也被浪费了。

情绪失控。会和宝宝讨价还价的父母开始是民主的,也会抱着尊重宝宝的想法进行他们之间的沟通。然而,当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了,双方的“论战”却依然停留在原地不动,或是只前进了那么一点点。原本心态平静的父母也渐渐起了些变化,当疲惫渐生,耐心磨尽时,情绪也就开始变得失控了。民主的父母转眼间成了“暴君”,强硬的语言和刺耳的声音,愤怒的表情等等,都足以让乐趣中的宝宝突然间不知所措,随即伤心不已。接下来父母的权威开始受损,原本只想让宝宝早点去洗个澡,赶快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结果却发现都过去半小时了,他还穿着浸满汗渍的衣服站在那里晃来晃去,讨论洗澡后第二天给多少零花钱。而此时的父母,似乎也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计划是什么了,反倒被宝宝的给牵着鼻子走了,因此,局面失去了控制。如果很多的小事都要进行这么一番“讨价还价”的话,那么父母还有什么权威可言?

导致宝宝的被动成长。当宝宝习惯了凡事都要“讨价还价”时,就可能造成被动成长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父母给好处就去做,而不给好处就不去做,没有好处一切免谈,就会计较于“即时的利益”。这样一来,宝宝的每一次探索和学习都成了“交易”,就不再是出于他自身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了,随之,也渐渐会没有了探索精神,更不会有同情心与责任心。

可以设定一条底线。在你开始让宝宝的声音在家庭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时,可事先为可能将要发生的争论设定一条底线,以便适时地结束本次的争论。如和宝宝约定好,可以讲条件,但是,这件事情的“最终决定权”在父母,一旦父母作出了决定,便绝不再讨论改变;在平时,也可以和宝宝一起制定一些便于操作的规则,渐渐的让宝宝明白哪些事情必须要做,应当怎样做。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约定必须严格去执行,规则也不能随意更改,否则,摇摆不定的底线就会让约定失去他原本的意义,随之也让父母失去威信。要知道,大多数宝宝的讨价还价都是具有试探性的。因此,只要父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大多数的宝宝还是会慢慢的改变自己的。

以精神鼓励为主。“讨价还价”基本上是围绕着物质鼓励来进行的。所以,不妨多用精神鼓励,如抚摸、拥抱、口头赞美等,这类鼓励换来的宝宝的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大不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用精神鼓励满足的是宝宝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等内在的心理感受。而用物质的奖励则恰恰相反,会增加宝宝们不正常的欲望。

可以考虑换一种要求的方式。别让宝宝觉得你在“求”他,不妨换个角度,改变提要求的方式,父母先将自己真正的意图给隐藏起来。比如要宝宝吃完碗里的饭,可以说:“饭吃不完,可以先放在那儿,不过饿了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吃。”当宝宝从你的暗示里认识到后果的不妙时,会主动按照你暗示的要求去做。

让宝宝承担后果。“讨价还价”浪费的时间往往会影响后面许多事情的进行,不妨让宝宝承担这个后果,如因争论错过了去做某件事情的时间,要让宝宝清楚这全是由于他纠缠于“讨价还价”才导致的,责任在他,而且他也必须要承担这个后果。

宝宝之所以喜欢向父母讨价还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人似乎有“求”于他什么。原本许多事情是宝宝自己的事,而一些父母总爱大包大揽,让宝宝觉得这件事情好像跟他自己的关系不大,反倒是跟父母的关系很大似的,结果导致宝宝拥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做与不做或是做好与做坏都是父母的事。所以,父母不妨改变一下,用假想的方式提示出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让宝宝感觉到这个结果,实在是对他自己不利,并趁机会讲清其中的道理,更进一步加深宝宝的印象,从而打消宝宝要讨价还价的念头。如你想让宝宝按时上幼儿园,不妨换个角度提示他:“再不走就要迟到了,其他小朋友们就要笑话你了”等,当宝宝顺着你的暗示意识到后果对他不妙时,就会主动将事情做好。事后,你可抽时间给他讲明上幼儿园不能迟到的道理,让他记住以后再不可以在这些事上讨价还价了。

斯波克博士箴言:

要避免宝宝讨价还价,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制定一些简单便于操作的规则。逐渐让宝宝明白哪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由于大多数宝宝的讨价还是试探性的,所以,只要父母能坚持原则,他们便不会再那样做。宝宝出现讨价还价的言行说明他们已经有了一些自主意识,这其实也是件好事,针对这个问题,父母既不可以一味地禁止,也不可以过于迁就。只要父母循循善诱,就会调教出一个通情达理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