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43

第43章 龙超清背叛豪门

龙超清,原名龙济民,江西省宁冈县白石乡塘南村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家庭。他父亲龙钦海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省议会议长、教育厅长等职。龙超清接受革命洗礼后,甘愿“背叛”富裕家庭,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21年秋,龙超清入南昌省立二中读书,结识了江西省妇女界著名共产党人萧国华。在萧国华引导、教育下,龙超清逐渐接受革命思想,转向革命。他帮助南昌支部筹办了党的秘密活动基地“明星书社”和黎明中学,还多次保释了被反动当局逮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1925年秋,龙超清经萧国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暑假,龙超清受党的派遣,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宁冈组织力量,迎接北伐。回县后,他在学生、教师中秘密进行革命活动,联络进步力量。他又争取了袁文才为首的绿林武装——“马刀队”。10月,袁文才率“马刀队”武装起义,一举捣毁了北洋军阀县政府,成立了宁冈县人民委员会,龙超清任委员长。随后,龙超清组建中共宁冈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1月支部改为区委,龙超清任书记。“马日事变”后不久,宁冈逃到外地的土豪劣绅带着一营敌军卷土重来,捣毁了中共宁冈区委和县人民委员会,通缉捉拿龙超清等人。龙超清与袁文才率宁冈农民自卫军会同王佐部、安福农民自卫军、永新地方武装,一举攻克永新县城,营救了关在监狱中的贺敏学、刘真、王怀等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80余人。接着永新80多名革命干部和群众随龙超清退至宁冈,为湘赣边界革命运动的恢复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存了一批革命骨干。

1927年底,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龙超清接到毛泽东的信后,立即与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去三湾向毛委员汇报了宁冈县和袁文才部的情况。10月3日,龙超清参加了毛泽东在宁冈古城主持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会上,龙超清详细介绍了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会议决定工农革命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会后,龙超清去到茅坪,安排毛泽东与袁文才在大苍会见,并说服袁文才欢迎工农革命军到茅坪安家,还与几名党员一起,在短短几天筹集粮食上万斤,暂时解决了部队的给养。11月初,龙超清参加了毛泽东在宁冈象山庵召开的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后,他按照毛委员的指示,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宁冈县的党组织,积极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打土豪、分浮财、分田地的斗争,并带头烧自家的田契,分自家的田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了前委的表扬。1928年2月成立县委,任书记。 10月,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1929年3月,当选为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委员。1930年7月,担任中共赣西南特委西路行委书记。同年10月,任赣东行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西路纵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并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

龙超清对湘赣边界的革命斗争,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深受毛泽东的赞赏。但是,由于他存在严重的地方主义,在处理土客籍矛盾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对井冈山斗争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一是把地方主义和土客籍矛盾带到党的工作中来,使党的组织严重不纯;二是把地方主义和土客籍矛盾带到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中来,造成宁冈三次分田都未分好;三是把地方主义和土客籍矛盾带到干部工作中去,造成一些重要干部被错杀。

1931年底,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赣西南党内肃“AB团”扩大化,龙超清被误作“AB团”分子在江西广昌县被错杀,年仅26岁。

新中国成立后,龙超清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撰稿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