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42

第42章 李明瑞“替人民打工”

李明瑞,号浴生,广西北流县人,1896年11月9日生。他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进入驻粤滇军韶关讲武堂学习炮科。1920年毕业后,在护法军中任排、连长,在桂军中任营、团长;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旅长、师长等职,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

1925年秋,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下令讨伐南路军阀邓本殷。李明瑞当时任团长,奉命率部担任主攻。1926年,国民革命军举师北伐,李明瑞任第七军第二旅旅长。在夺取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中,他率部支援叶挺独立团,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北伐战争结束,李率部驻武汉,历时两年。1929年5月,率部从武汉回广西。蒋介石任命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编遣特派员、第十五师师长兼广西督办公署主任,成为广西的最高军事长官。

俞、李回广西主政期间,主动要求我党派干部到广西工作,我党先后派了邓小平(化名邓斌)、张云逸、陈豪人、叶季壮、袁任远等一批干部到广西,由中央代表邓小平负责领导。在我党推动下,俞、李进步较快。

1929年11月初,中共中央批准了广西武装起义计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邓小平、张云逸等部署好百色起义之后,邓小平、袁任远又去龙州准备起义工作。途中正好与李明瑞相遇。随后他们一起返回百色。邓小平、张云逸多次找李明瑞谈话,帮助他总结反蒋失败的教训,提出我党关于建立红色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的计划。李明瑞接受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主张,毅然参加了我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党的启示下,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浅说》等书刊,接受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坚定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李明瑞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起义前,中央任命张云逸为红七军军长,俞作豫为红八军军长,邓小平为前委书记和两军总政委,李明端为总指挥。李明瑞完全接受了中央的指示。他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家属说:“我现在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又写信给在日本留学的胞弟李毅生说:“革命未必自我而成,唯尽吾力之所至。”1930年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龙州起义前夕,李明瑞亲自给准备参加起义的干部、战士讲课,又对从国民党部队过来的官兵说:“革命,跟共产党走,这是我们唯一要走的道路。”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成功,后因遭受强敌进攻,红八军一个纵队撤出龙州,向右江地区转移,和红七军会合,不久正式编入红七军建制。

红七军从百色撤离后,敌军重新占领该城,在周围筑起碉堡群,凭坚据守。李明瑞、张云逸回师城下。敌守军团长岑建英以老同学身份写信给李明瑞,劝他回归桂系军阀部队。李明瑞则反劝岑建英“弃暗投明,投到共产党这边来”。岑建英坚持反动立场,我军以猛烈炮火攻破了敌军许多小堡。岑建英进入中心大堡指挥部队顽抗。李明瑞亲自发射最后3发山炮弹,摧毁了大堡,重新夺回了百色城。这一行动在红七军中传为佳话。

1930年6月,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9月,中央派代表到右江地区,要求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等城市,配合全国红军夺取武汉、广州,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红七军在河池召开党代表大会,把部队改编成3个师。部队向柳州前进,屡遭失利,减员1/3以上。攻下全州后,中央代表说要到上海向中央汇报,部队的领导重担落到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人肩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决定相机进入江西,同中央红军会师。

时值严冬,在奔袭湖南的道州、江华时,大雪纷飞,而指战员们还穿着短衣、短裤。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以坚强的革命意志,率军顶风冒雪,奋勇前进。他们带头将冬衣、被褥让给战士穿用,把马让给病号骑,给全军极大的鼓舞。虽然冻伤了许多人,士气仍非常高涨,胜利地完成了奔袭任务。但全军只剩下350人,缩编为两个团。李明瑞兼第五十八团团长,仍向江西方面运动。南京国民党政府急电湘、粤军阀派兵沿途追堵。1931年2月,红七军与敌军4个团激战于广东乐昌县梅花村。由于敌众我寡,红七军伤亡很重,但在李明瑞指挥下,仍然杀伤敌军1000多人。战斗结束后,他被增补为红七军前委委员。

红七军继续北上,决定从杨溪口渡过乐昌河,但水深流急,只找到两条小船。李明瑞和邓小平亲率部分指战员先行渡河,以便掩护后续部队。当他们刚刚渡河时,大批粤军向我军扑来。李明瑞坚定沉着地说:“不怕,这次无论如何要突破封锁线,跟中央红军会合。”他们指挥部队一面阻击敌人,一面抢渡。敌军又增加了几个团,分3路攻击红七军已经渡河的部队。由于敌众我寡,弹药不足,李、邓命令部队撤出战斗,向江西崇义方向转移。一路上,李明瑞把自己的马让给病号骑。每天出发前,他向部队讲话,鼓舞士气。部队很快到达崇义。这时邓小平奉命前往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指挥部队的重任主要由李明瑞担当起来。

张云逸率领的后续部队成功地渡过武水,于3月间到达湖南酃县苏区,与湘赣边区的王震会合了。

李明瑞率部在崇义进行了一个月的地方工作,于4月经上犹、遂川,在永新会合张云逸部。这时,中央决定在赣江以西成立河西总指挥部,李明瑞被委任为总指挥,统一指挥红七军、独立一师和红二十军。在红七军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李明瑞被选为前委常委。接着,红七军投入了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在进攻安福县城的战斗中,李明瑞身先士卒,亲自率领警卫连冲进敌群,消灭了敌人一个团,捉了七八百俘虏,缴枪千余支,还有几门迫击炮。红七军乘胜前进,在兄弟部队配合下,连克茶陵、安仁、酃县、遂川等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这一连串的胜利轰动了湘赣边区。

1931年7月,红七军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补充了人员、武器,被授予“转战千里”的红旗。李明瑞被任命为红七军军长,并去瑞金参加军事会议,受到中央红军总政委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的亲切接见。不久,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李明瑞坚决执行毛泽东、朱德的作战方针,率领红七军参加了反“围剿”的战斗。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东固战斗中,红七军配合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方石岭全歼韩德勤师。韩德勤化装成伙夫,才得以逃脱。这次反“围剿”后,红七军编入第三军团,属中央红军建制,归中央直接指挥。

从1930年9月到1931年7月,李明瑞作为红七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指挥部队经桂、黔、粤、湘、赣五省边境,历时10个月,长驱数千里,大小战斗百余次,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会师朱毛”的计划。1931年11月,党中央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高度评价红七军的战功,并授予“千里来龙”的绣龙红旗一面。

毅然脱离军阀营垒,坚决拒绝蒋介石高官厚禄的收买,从旧军队的高级将领锻炼成长为一名红军的优秀高级指挥员,并建立了重要功绩,这就是李明瑞所走过的艰苦曲折的光辉道路。这样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竟被“左”倾机会主义者加上“改组派头子”等莫须有的罪名,于1931年10月含冤死于江西于都县黄龙乡朱田村。年仅35岁。

1945年党的“七大”前夕,中央为李明瑞恢复了名誉,“七大”时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从此,李明瑞的名字载入我党光荣史册。在百色起义52周年之际,邓小平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群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是对李明瑞英勇一生的恰当评价。

(撰稿刘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