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14

第14章 井冈元戎何挺颖

何挺颖,1905年农历四月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家湾。1913年开始上私塾。他父亲认为他并不是天资聪颖的人,所以为他起名挺颖,字策庸,以示勉励。1915年,何挺颖考进南郑县高等小学。1920年至1924年,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上学。

1922年下半年,何挺颖和本班的几个同学发动和领导了汉中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入侵、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这是汉中学生最早的一次自发性的政治活动。这次学生运动,在汉中青年中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大大激发了汉中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忱。何挺颖在回忆这次运动时说,这是他第一次从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迈向过问政治,是他接受爱国思想的开始。何挺颖曾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在急切地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散沙枉多四万万,热度只有五分钟!‘中国不亡无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

1925年何挺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通过阅读《中国青年》《响导》等革命刊物,初步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由于革命工作需要,党让他在一个工人夜校担任部分工作,直接接触产业工人。在夜校工作期间,他了解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真正体会到工人阶级的伟大。

在党的教育下和革命斗争实践中,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中国革命的前途。这时他又在一首诗里写道:“四万万人发吼声,火山爆发世界惊。中国有了共产党,散沙结成水门汀。”

1926年受党指派,何挺颖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军李品仙部担任团指导员。1927年初进入国民党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军事,尔后,分配在卢德铭为团长的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第四集团军警卫团(俗称武汉警卫团)担任连级干部。1927年7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参加南昌起义,在江西九江登陆时,所在部队部分被张发奎缴械,余部在团长卢德铭的带领下向南昌进军,因延误了时间而未能赶上南昌起义。1927年9月奉命随部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不足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三湾村。由于秋收起义部队屡打败仗,部队伤亡较大,逃跑减员严重。身为政工干部的何挺颖忧心如焚,在部队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支持和协助毛泽东对秋收起义余部重新进行整编。在三湾改编的过程中,由于缩师为团,职数减少,富余干部很多,而何挺颖却从连党代表一跃提拔到团级干部的岗位上,担任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的团党代表。作为团党代表,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治党治军思想,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他深入连队、深入士兵、深入农民做思想发动和政治宣传,全力推进“支部建在连上”等项建军思想的贯彻落实,在士兵中积极发展党员,充实和壮大党的组织。他为实践党的建军思想献计出力、辛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何挺颖的卓越才能和出色工作,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1928年3月,因“左”倾错误的干扰,党的前委改组为师委,毛泽东改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党委书记。1928年5月4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军余部、湘南起义农军以及根据地内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两万多人聚集在龙市河东沙洲上举行朱、毛两军会师大会,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其中张子清担任第十一师师长,因张负伤,由毛泽东兼任,何挺颖担任该师党代表,成为毛泽东在工作上的直接搭档。

由于湖南省委的“左”倾错误,1928年湘赣边界根据地经历了“八月失败”。毛泽东为挽救红军,亲率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朱云卿、陈毅安所在的第三十一团第一营和袁文才的第三十二团在师党代表何挺颖的领导下,留在井冈山保卫根据地。8月底,国民党湘军吴尚部、赣军王均部趁根据地红军大队远去湘南未归、兵力空虚之际,纠集四个团的兵力进犯井冈山。赣军一个团由宁冈、永新方向,湘军三个团由酃县、茶陵方向合力进攻黄洋界。何挺颖和第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第三十一团第一营营长陈毅安三个年轻的指挥官得知敌情后,从永新火速赶回井冈山。

面对兵力和装备优势明显的敌军,他们三位指挥者镇定自若,周密部署,8月29日,何挺颖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前动员。他传达了毛泽东在九坡村的指示:550里井冈山的地势好,有红米南瓜吃,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党恢复了,群众起来了,这是很好的割据地区。我们在这里有了依托,可以进退自如地打仗,扩大割据地区,敌人是无可奈何的。若失掉井冈山,我们将会是虎落平原被犬欺了。何挺颖说:坚守井冈山,这是毛委员确定的方针,是一定不能动摇的。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守住井冈山,是我们革命力量的表现,是我们革命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胜利的希望。我们要坚决反对逃跑主义,继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守井冈山是完全办得到的。他的讲话坚定且有说服力,使与会同志们斗志倍增,情绪激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保证执行毛委员的指示,誓死保卫井冈山,让边界的红旗永远不倒!”会后各级组织分头召开会议,讲明了形势和作战任务。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和妇女都动员起来了,真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保卫战,何挺颖、朱云卿、陈毅安三位指挥官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凭险抵抗,取得了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保卫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毛泽东为此欣然写下了一首《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宁冈步云山亲自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何挺颖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第二届边界特委委员。年底,为了加强红军主力之第二十八团,党决定何挺颖任第二十八团的党代表和团的党委书记。1928年11月9日,红四军占领永新县城后,随即退回根据地的军事大本营宁冈,集中在新城、龙市、古城、柏路等地进行整训。整训工作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进行政治教育。整顿军队党的组织,整顿士兵委员会,解决官兵之间、干部之间的关系。针对“八月失败”所造成的悲观失望情绪和盲动急躁情绪还没有在全军士兵中完全消除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朱德、陈毅、何挺颖等人经常亲自给部队作政治教育报告,“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二是开展军事训练。从怎样瞄准的基本常识,到怎样与敌人兜圈子、如何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如何利用地形地貌练兵等等。在新城整训过程中,何挺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狠抓落实。这次整训中,前委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合理调配干部力量,对部队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和交流。林彪任第二十八团团长,何挺颖任第二十八团党代表,伍中豪任第三十一团团长。何挺颖把在第三十一团(秋收起义部队)积累的政治工作经验,带到了以南昌起义部队为主体的第二十八团,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官兵团结一致、情绪高涨、斗志昂扬,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对敌作战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1929年1月14日,何挺颖跟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1月24日在大余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挺颖一面擦着枪,一面对团党委同志说,马上要打仗了,对今天的敌人要切实地揍他们一下,团党委的同志可随军部行动。他亲赴前线作战,不幸身负重伤。毛泽东得知他负伤后极为关切,指示陈毅转告林彪要好好照顾,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区。大余战斗后,1929年1月26日,在部队转移的夜行军中,何挺颖在吉潭遭敌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4岁。何挺颖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生,但他为中国革命和人民利益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撰稿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