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13

第13章 “精神不死”的汪群

汪群,江西省贵溪县人。1919年考入南昌省立第一中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汪群积极地参加了反帝爱国活动,如饥似渴地阅读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书刊,在与方志敏、袁玉冰等同志的经常接触中,受到许多革命教益。1921年,汪群参加了袁玉冰、黄道等创立的“江西改造社”,以改造江西、改造中国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他常以“空了”“骥北”等笔名,发表政论文章,积极为“江西改造社”的半月刊《新江西》编撰文稿。他写的《学校生活艺术化》一文,批评时事,尖锐明快,不仅轰动了当时整个学校,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反响。为此事,学校当局竟用开除学籍的手段威逼汪群悔过。汪群丝毫不为威胁所动摇,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省立第一中学学生会评议员。1923年,汪群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一中团支部干事。

1924年4月,在南昌读书的贵溪籍青年,由汪群发起组织了“贵溪青年社”,并创办进步刊物《溪音》,汪群任主编。“青年社”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为马列主义在贵溪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1925年,汪群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党、团组织领导下,积极投入到“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国民议会运动”中去,为赵世炎主编的《政治生活周刊》撰稿,揭露北洋军阀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反动面目,宣传党的革命主张。李大钊、赵世炎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学生甚为器重,指导汪群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著作,选拔他担任《政治生活周刊》“时事专栏”的编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北京工人和学生首起响应,汪群和同学们一道参加罢课、游行示威,声援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并撰文抨击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经过斗争考验,汪群政治上日益成熟,于1925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和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抗议日、英等帝国主义给中国的“最后通牒”。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并向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游行请愿的群众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卫队的血腥屠杀。汪群目睹军阀暴行,义愤填膺,当夜写出了“三一八惨案宣言”和评论文章。同学们评论汪群的文章“是投枪、似匕首、掷地有声”,“是轰击帝国主义、军阀走狗的重型炮弹”。三一八惨案后,斗争形势日趋严重,李大钊遭到军阀当局的通缉,避居在东交民巷。汪群不顾个人安危,经常送稿给李大钊审阅,并请示汇报工作。他这种革命精神,深受同志们的敬佩。

北伐军攻占南昌后,汪群调中共江西区委工作,担任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主任。在复杂的斗争中,他显示出了宣传鼓动家和政治评论家的出色才干。这一时期,他针对江西国民党右派反对“三大政策”、攻击工农运动的论调,以“君实”“子文”“子文哥”等笔名,在《红灯》上发表了多篇战斗文章,例如《上海工人造反》《谁说共产党不要农民》等,为工人、农民的革命行动擂鼓助威,拍手叫好,历数了无耻政客攻击共产党、反对“三大政策”、诬蔑工农运动的种种罪恶,揭露了国民党右派的阶级本质,回击了反革命势力的进攻。

1927年3月6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赣州惨案,指使其爪牙倪弼等杀害了中共赣州特支书记、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噩耗传来,汪群非常愤慨,他奋笔疾书,在《红灯》杂志上发表了《悼我们的同志——陈赞贤》和《陈赞贤为什么死了?》两篇讨蒋檄文。汪群高度颂扬了陈赞贤的功绩和他为工人阶级的利益“洒尽满腔沸腾热血”的伟大献身精神,揭露了国民党右派杀害陈赞贤的真相。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杀死陈赞贤的不是别人,就是反动的国民党右派。”“自称总理忠实‘信徒’的右派先生,反共反工农本来是他们的唯一职任,他们在今年总理逝世两周年纪念的前几天,竟又杀害拥护工人利益的赞贤来做他们纪念总理的礼物了!”汪群大声疾呼:“同志!革命的同志们!我们要从这个事件里面,寻找我们的出路!出路!”他号召江西人民“起来!一致继续赞贤同志的精神,勇猛地向那红光中前进!”

为了用正确的理论武装青年,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去迎接一场更为残酷的阶级决斗,1927年4月15日,汪群和袁玉冰、冯任等30人发起组织了“列宁主义研究会”,并在《红灯》第10期上向全省青年发出了号召,指出:“革命的理论是离不开实际的行动的,但是,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号召青年“对列宁主义作较深的研究”。

1927年6月5日,江西新军阀朱培德步蒋介石后尘,宣布“礼送”共产党人出境。在急剧恶化的形势下,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汪群根据党的指示前往吉安,担任吉安地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是年10月,汪群作为中共江西省委候补委员,与其爱人贺服丹一道从赣西来到赣南,组建中共赣南特委,任特委书记。赣南特委成立之后,立即着手恢复了赣县、于都、南康、信丰、兴国等县党的组织,并在赣州城内重建了织袜、泥木、缝纫、理发、海味、混合等6个党支部,在学校中重建了四中、二师、农林学校等3个党支部,在农村重建了东、南、西、北4个区委和西郊直属支部。党组织恢复和重建后,汪群在党员中进行了革命气节教育,号召全体党员学习陈赞贤烈士的高尚革命品质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同时,在八角井(现东北路)老郎庙设立了“工会俱乐部”,还恢复了部分秘密的工会、农协等群众组织。经过以汪群为首的赣南特委和各县党组织的充分发动,赣南的农民武装暴动于1928年2月中旬爆发了。紧接着南康潭口农民武装暴动之后,2月18日,赣县大埠农民暴动又开始了!随着松树炮的轰隆巨响声,2000多名秘密农协会员,臂缠红布条,手持锄头、梭镖、大刀,向大埠地区的土豪劣绅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各路暴动队伍汇集一起,迅速攻占了大埠,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升起了农民暴动胜利的旗帜!随后,信丰和于都的里仁、步前岗,以及寻乌“三二五”农民暴动相继而起,揭开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

1928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赣南临时特委,汪群又一次临危受命,担任临时特委书记,前往赣南重建党组织,恢复革命斗争。此时,赣南形势非常严峻,各县农民武装暴动均已受挫,各县党的领导机关都被迫停止了活动,一些党组织和暴动领导人被捕牺牲,少数人叛变或脱离党的组织,大部分党员疏散转移到外地坚持斗争,各县党组织与临时特委的关系全部中断,党的地下活动十分困难。汪群在逆境中不顾个人安危,大胆谨慎地奔走于兴国、于都、赣县等地乡村,联络同志,恢复组织。到5、6月间,他与赣县、南康、信丰、于都、兴国、寻乌、宁都等县党的组织接上联系,恢复了领导关系。6月,特委与省委的联系也得到恢复。

赣南农民武装暴动后,各地革命武装相继建立。于都桥头暴动后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第十六纵队,信丰暴动后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十六纵队,寻乌暴动后不久也建立了红二十一纵队。上述革命武装为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和小块梅花式割据区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8年10月18日,设在赣州城田螺岭10号的中共赣南临时特委机关被国民党特务破获,汪群及其爱人贺服丹不幸被捕。

汪群被捕后,国民党军驻赣州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亲自出马,对他软硬兼施,耍尽了种种卑鄙无耻的伎俩,施以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他毫不畏惧,坚贞不屈。参与审讯汪群的国民党法官中,有一个汪群过去的老师,企图软化、诱降汪群,假惺惺地对汪群说:“你不承认是共产党没有关系,只要你同意办个手续,我就想法子开脱你。”而汪群则大义凛然地在敌人的法庭上宣告:“我就是共产党员汪群!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

在监狱中,汪群团结难友,抓紧时机向难友们宣传革命,宣传共产主义,甚至还向看守人员讲革命的道理。1929年1月,敌人将汪群、贺服丹一同押赴赣州卫府里刑场。汪群夫妇昂首挺胸,向沿途群众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就义。

就在汪群牺牲的第二天,卫府里刑场边一堵墙上出现了四个白色粉笔大字:“精神不死!”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汪群等革命烈士的无限景仰和深切纪念。

(撰稿廖才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