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终生受益的古训故事
82637800000016

第16章 苏琼勤政爱民

苏琼,字珍之,北齐灭亡后出仕北周,任博陵太守,为官正直,廉洁奉公,体恤民情,政绩斐然。

北齐天保年间,南清河郡发生洪涝,有1000多户老百姓断炊。苏琼心急如焚,命人把郡中有粮的富人们都召集到郡府,要他们救助灾民。一些富人面露难色,纷纷借故推托。“大家的难处我知道,无非是担心受灾百姓日后还不出粮。”苏琼朗声道,“好,今天就算是本官我向你们借粮吧。拿纸笔来,我给你们写借条!”饥民们就靠这批粮食平安渡过灾荒,获救的百姓深受感动。

不料州里在荒年仍要按户征收田租,并要查究苏琼个人借粮的事。郡中部下担心苏琼出事,苏琼说:“我一人获罪事小,一千多户人家获救事大,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除了体恤民情之外,苏琼把其他各项政事也安排得有条不紊。如在养蚕的月份,他就预先将绵、绢的尺度及样式向下面公布,征兵、收赋的程序都建立起明确的规定。至于调役,他都事先就加以操办,因此郡县的有关官吏极少因延误时间而受到处罚。邻近郡县的人都佩服苏琼的治理,当时各州郡都派人到他那里学习。

后来,苏琼升任徐州左丞。在他任此职之前,朝廷一直把淮河列为禁区,不允许淮南淮北的商贩随意往来。他到职后,遇淮南地区遭灾,他上表朝廷请求破例允许百姓到淮北去买粮,获得了上级的同意。以后淮北百姓发生饥荒,他又请求允许百姓去淮南买粮。从此以后,禁锢被完全打破,淮河南北的商人可以自由往来,淮河两岸货物得以流通。通过水陆运输,有些货物还直达黄河以北地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使淮南淮北的百姓都得到很大的实惠。

纵观苏琼为官的生涯,他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原则,每到一处都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办实事,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