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课堂学习中的108个怎么办
82634800000009

第9章 不善于对知识进行抽象概括怎么办?

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师曾对他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通过几年的学习,能把每门课的若干本书都变成几页纸。”这其中包含的意思就是指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归纳,提炼出精髓、纲要,此外就是活学活用的问题了。不必要也不应当一股脑儿将全部所学知识“生吞”下来,几年下来搞得课本、笔记、作业本、参考资料一大堆,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它与其他属性分开;概括是将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进行概括,如果思维不具有概括性也无从进行抽象。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只有经过抽象和概括,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转化为理性。

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呢?

一、学习中对各科知识的层次应进行分类。对基本概念要掌握和熟练运用,使之变为常识性的东西;对于规律性的东西要深刻领会并广泛运用,以这些作为本科目知识的主干;对于具体运用知识的内容如练习、复习题、参考资料等,则配合对概念、规律性内容的加深理解进行训练,不必多占头脑中的空间。如对于英语,单词等属于基本概念,语法则属于规律性内容,可以使语法作为英语课的主干,单词应掌握在平时、运用于练习;至于大量的练习应当做,但不能陷进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头脑里因充塞太多练习题而理不出头绪来。你想,语法的知识合起来在几册课本中也只是几页吧,在熟记单词和进行练习之后,最需把握的就只有这么多,而且它们都还充满着互相的联系呢。因此,切记课本上的每一页、每个字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而应去区别它们抓住其中的关键东西。

二、借鉴其他人、其他书关于某一科目知识的抽象概括,使之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像面对初三会考、高三高考等考试的同学,需要对各门课三年所学的若干教材进行全面复习,非抽象概括不可。这时一方面要自己浓缩,另一方面应重视指导老师和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的抽象概括,这些都是对课本知识加以提炼、归纳、综合,形成了高度概括的知识“架子”、“套子”,需细细消化,为己所用。

三、以旧识新,建立联系的迁移性概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运用已掌握的概念去理解新的概念是常用的方法,即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同化过程也就是抽象概括的过程即学习新概念时与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相关联的概念进行联系,实现知识迁移,使新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精确分化,从而产生新的飞跃。

四、日常应从小知识、小问题做起,以训练自己语言的简炼、概括性入手,力图避免罗里罗嗦、繁琐拖沓,从而逐步提高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因为“思维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改变语言水平会相应改变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