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知道勤奋好学的故事
82633900000005

第5章 高凤学而忘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东汉时期,在南阳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出了一个很有名望的儒生,他的名字叫高凤。

高凤,字文通。他出生在一个穷人的家里,从小就酷爱学习,经常是学着学着就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总得家人收了他的书,他才勉勉强强地答应下次不再这样。可等下一次碰到一本好书,他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家人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靠着勤学苦练,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学者。

当时,很多人读书都抱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升官发财。但高凤生性淡泊,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死活也不肯去应考。有一次,高凤的一个好朋友特意来拜访高凤。他对高凤说:“你的才识在我之上,进入仕途完全不在话下。你为什么不也去试一试呢?”

高凤笑了笑,说:“我读书只是为了学知识,并不是想升官发财。况且,考虑如何当官不仅得花去我很多时间,而且还会限制我读书的范围。”

高凤成家后,仍不辍于学。他白天在村里学堂教书,回到家里还得批改作业,有时还要忙忙地里的活。每天剩下来给他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仍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读书。晚上自然是他学习的最佳时间,每天半夜时分,他的小屋里的灯光还依然亮着;早晨天还未亮,他又起身读书了。他读书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有一年夏天,地里的麦子刚收完,天就下起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好几天。麦子潮湿了,不能直接存在仓里,不然时间长了会发霉。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晴天。一大早,他和妻子就一起在门前的平地上铺上席子,把麦子摊开在席子上,想好好晒晒。吃过早饭,妻子又要去忙地里的活,就把看麦子的活交给了高凤。妻子知道高凤是个书迷,担心他看书入迷,会把看麦子的事给忘了,临走前还特意叮嘱他:“一定要小心啊!这可是咱们全家一年的口粮呀!千万不要让鸟儿给糟蹋了。多注意一下天气,看要变天了,就赶忙收起来。”

高凤拍了拍胸脯,向妻子保证说:

“唉,不就是看看麦子吗?没问题!你尽管放心走吧!”

妻子看看他,眼里仍是存有一丝疑虑,可又没办法,只好走了。可刚抬腿,正好看见门边放着一根竹竿,就拿过来,递给高凤说:“正好,有了这个东西,也省得你来回跑动。”妻子说完话就走了。

高凤还真听话,妻子前脚刚一出门,他后脚就到了院子里,在平地上、席子周围走来走去。看见有鸟儿向院子里飞来,还没等鸟儿落地,他就嘴里一边喊着,一边用手中的竹竿向半空中挥舞。鸟儿看见高凤好厉害,都不敢飞下来。高凤见状,暗自高兴。可只来回走了几趟,他就有些累了。看看也没有鸟儿敢来,他就回屋搬了个小凳放在树下,自己则面朝着麦子坐下来,把竹竿放在椅子旁边。他眼睛盯着麦子,偶尔用手持着竹竿在麦子上面来回晃几下。开始他还觉得挺有意思,可干着干着,又觉得没意思了。他的书瘾又犯了!

他想回到屋里去拿本书来看,可想起刚才妻子对自己说的话,没敢动。待了一会,他又想去拿书,可一想到自己刚才对妻子下保证时的样子,忍住了,又过了一会,他实在忍不住了,又看看左右上下没有什么鸟儿,就下了决心,跑回屋子里找了一本书来看。开始的时候,他还记着看麦子的事,看一会儿书,就抬起头来看一下麦子,看见有鸟儿啄食,就给它赶开。可到后来,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把看麦子的事全都抛到了脑后。鸟儿们看见高凤已经放松了对它们的“警戒”,高兴极了,一窝蜂地跑到麦子上,尽情地享受起来。可是吃着吃着,就听到高凤突然大喝一声:“太好了!”这下可把鸟儿们给吓坏了,它们“哄”地一下全飞跑了。可回头看看,也没有什么动静呀。原来,是高凤读书读到精辟处,忘情地喊了出来。这下,鸟儿们算是放心了,它们又飞回麦子上吃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刚才还是好好的天,一下子又是乌云密布了。眼看着就要下大雨了。可高凤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他还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书。他的妻子在田里干活,看看变了天,知道又要下雨了,心里想着家里晒着的麦子,就急忙收了工,快步往回走。可刚走到半道,就猛听得“轰”地一声,天上闪过一道亮光,紧接着就是大雨倾盆而下。等妻子赶到家里,推门一看,完了,完了,麦子全泡在了水里,满院子到处流。再看高凤,却还在树下捧着书,一边看,一边还念念有词:“逝者如斯夫……”

高凤一生不愿为官。由于他名望很大,太守曾几次召请他进京,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后来,将作大匠(朝廷管土木营建的官)任隗举荐他,在进京赶考的半道上,他又借故有病逃了回来。以后,他一直隐居在乡里,直到最后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