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那些女人们
8150300000055

第55章 英烈夫人——梁红玉

梁红玉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纪录在她的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在正史中,梁红玉只被称作“梁氏”,梁红玉这个名字见于野史和话本。正史中对于梁红玉在成为韩夫人之前是营妓这段历史也是讳莫如深。幸亏正史之外还有野史,我们才知道梁红玉的名字和她当过营妓的历史。

梁红玉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因父亲早亡,沦为营妓。

她与韩世忠相遇的过程颇有戏剧性。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他所在的军队一直与西夏作战。韩世忠作战勇猛,积功升到低级军官进勇副尉。韩世忠真正出名是在平定方腊起义的时候穷追不舍,杀入方腊的最后据点清溪峒,亲手格杀数十人,俘虏了方腊本人。由于这件功劳,他当上了承节郎。虽然这仍然是低级军官,但是他的名声也就传播开来。

当时平定方腊的战事结束,主帅童贯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大宴有功之臣。梁红玉作为营妓被招来陪酒,席间见一人闷闷不乐,此人便是韩世忠。韩世忠这时闷闷不乐有他的道理。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这件功劳却被上司辛兴宗抢去了。本来,擒获方腊的赏格是当军区司令(授两镇节钺),现在却只得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韩世忠的心里当然高兴不起来。梁红玉却对韩世忠青眼有加。当日宴会之中,高官满座,梁红玉却只看中了韩世忠一个。遂主动接近韩世忠,两人英雄美女,惺惺相惜,不久就结为夫妇。

梁红玉与韩世忠结合的过程还有另一种说法。梁红玉在当营妓时,路过营房,看见有一只老虎蹲卧廊间。她吓了一跳,定睛再看,乃是个睡着的军官,就问他的姓名,答曰韩世忠。梁红玉心中感到很惊异,回住处告诉鸨母,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备酒邀请韩世忠。一来二去,两人日久生情就结为夫妇。这种说法杜撰的迹象太重,仅作参考。

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韩世忠在碰到梁红玉时,两人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妓女。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所以两人的结合也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样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在当时人的眼里,军汉配营妓正是天造地设,顺理成章。

韩世忠娶了梁红玉之后不久就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攻下汴梁,徽钦二帝被俘。梁红玉跟随韩世忠举兵抗金转战南北。到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次入侵,宋军大败。根据韩世忠的建议,宋高宗退到杭州。韩世忠收拾残兵败将,由海路前往杭州护驾。

这时韩世忠与梁红玉已经有了儿子韩亮。为了母子的平安,韩世忠把梁红玉留在了杭州后方,自己再次出征。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原以为最安全的杭州却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1129年,宋高宗逃到杭州后,禁卫军统领(扈从统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高宗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

前方诸将听到兵变的消息,立刻纷纷回军平叛。大元帅是张浚,韩世忠为先锋。苗、刘二人命令扣留梁红玉和韩亮作为人质,以牵制韩世忠。这个时候,宰相朱胜非骗苗、刘说,不如让太后下一道诣,命梁红玉去招抚韩世忠。苗、刘不知是计,接受了他的意见。结果太后见到梁红玉后,封她为安国夫人,命她快去通知韩世忠,速来救驾。梁红玉骑马急驰,从杭州一日一夜之间赶到了秀州。

这是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当时韩亮还在叛军手中,作为母亲,她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劝韩世忠以国事为重,继续进军。所以,韩世忠后来收到苗、刘二人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出的诏书时,立刻撕碎说:“我只知道有建炎,不知道有明受。”两军交战,苗刘军大败,苗刘二人也被韩世忠所杀。高宗复位,重赏韩世忠,加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

梁红玉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亲自为丈夫擂鼓助阵。

1129年10月,宋朝的老对头金国大军在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的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对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一路从杭州逃到今浙江宁波,直逃到海上。幸亏金军海战不行,才让高宗勉强保住了老命。

这时金军已经孤军深入5个多月,江南各地的汉人纷纷起来反抗金军,宗弼见势头不好,于是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这时韩世忠正担任浙西制置使。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截击。当时金军号称十万,虽然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过韩世忠的。再加上,韩世忠所部的宋军已经败过,士气低落。所以,韩世忠无论兵力、士气还是战斗力都远远不如金军。

金军统帅宗弼大概也觉得韩世忠是在以卵击石,于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日期开战,韩世忠应战。到了约定的日子,韩世忠率军在江面上拦截北渡的金军。双方在江面上激战。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攻击。金军始终无法渡江。

也许有人要问,梁红玉在打仗时敲敲鼓有什么了不起的?

要知道,大兵团作战需要有协调一致的行动,古代的指挥工具就全靠旗帜和金鼓。所谓“闻鼓则进,鸣金收兵”就是这个道理。具体说来,不同的鼓点代表不同的命令。梁红玉亲自击鼓也就是表明她在指挥整个水军。在古代战争中,鼓手和旗手是敌军的首要攻击对象。梁红玉站在这个位置上,也就是站在最危险的位置上,当然大大鼓舞了士气。

从梁红玉指挥整个水军来看,梁红玉肯定是参与了制定作战计划,具有相当水准的军事才能。这可能源于她长年在军营中耳濡目染,以及和韩世忠南征北战,再加上天赋的结果。

宋军一路将金军逼入黄天荡死港,但是由于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兵力实在太少,又没有陆军配合,结果金军凿通湮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逃了出去。在撤向建康(今南京)的途中,金军遭到岳飞的阻击,不得已折回长江与韩世忠交战,又被打败。

几场胜利让韩世忠非常骄傲,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宋军攻击。可能是天不灭宗弼,第二天真的没有风。宗弼立即率领水军向宋军发动火攻,宋军的海船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虽然韩世忠此战最后败得很惨,但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说,韩世忠以绝对弱势兵力让金兵不敢南顾,应该是不错了。梁红玉不这么想,她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弹劾归弹劾,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当然不会处罚韩世忠,反而不断地升韩世忠的官。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同往。经过战乱的浩劫,当时的楚州饥馑遍地,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草席盖屋子,还亲自去地里找寻野菜。据说,淮人食用蒲儿菜就是从梁红玉开始的,蒲儿菜因此也称“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苗刘兵变对宋高宗的影响是巨大的。高宗为了避免发生另一次兵变,加强了对军事将领的防范。岳飞之所以被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高宗觉得他会成为第二个苗傅。

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好在高宗没对他下毒手,给了他一个很大但没有实权的官做。为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这时期梁红玉不再领兵,大概就把全副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了。她的儿子韩彦直也是一代名臣。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她在1135年随夫出征抵御金军入侵时战死。)

梁红玉死后,历代都建有纪念她的祠堂。淮安现在还有梁红玉祠。祠堂前的一副对联倒是很好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馨仰淮塬。

梁红玉和韩世忠算是一对英雄夫妻。不过梁红玉并非韩世忠唯一的妻子。在灵岩山的合葬墓里其实葬了韩世忠的四个妻子。梁红玉只是其中之一。对于他们两人,也许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梁红玉慧眼识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