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那些女人们
8150300000041

第41章 全为一张狐白裘——燕姬

战国时代有著名的四公子,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这几个人都有个爱好,即广招门客,因此名声在外,但能力则值得怀疑。

本节的故事与孟尝君有关。孟尝君是齐国贵族,据《史记》记载,他的父亲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有四十几个兄弟,他小时候很不受待见,但他的嘴上功夫很好,老爹死后,竟把爵位和封地都给了他。

按史书记载,孟尝君早年除了广纳门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但秦昭王不知为何却看上了他。秦昭王为了招揽孟尝君,甚至不惜把自己的亲弟弟泾阳君派到齐国当人质。孟尝君手下那帮门客或许是出于私心,也或许确实是为孟尝君着想,总之找出各种说词,就是不让孟尝君出国。

过了几年,秦昭王还不死心,又来延请孟尝君,而且开出了更优厚的条件——让他到秦国当国相。孟尝君实在是扛不住这样的诱惑,于是带着手下的门客浩浩荡荡杀奔秦国。为了表达他对秦王的感谢,他献上了一份厚礼——一件狐白裘。狐白裘是用白色狐狸腋下的皮毛做成的裘皮大衣,珍稀异常。司马迁说这件狐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应该是可信的。

这件狐白裘有可能是齐国的国宝。因为据《吴子春秋·内篇·谏上》记载,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年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不停,景公披着一件狐白裘,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对进官拜见的晏婴说:“好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却一点都不冷。”晏婴回答说:“哪里是天气不冷,是您老的裘皮大衣好呀!”景公脸上挂不住了,立马吩咐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穷人。在这段记载中,齐景公穿的那件珍贵的狐白裘,很可能就是孟尝君拿来讨好秦王的那件。

至于他是怎么把老祖宗的宝贵遗产弄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孟尝君在秦国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也没做出什么突出贡献,秦王对他也就不那么重视了。这时有人开始打孟尝君的小报告,说让一个齐国人掌管秦国的政务,必是大患。于是,秦昭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准备找个借口把他宰了。

就在孟尝君生死攸关的时刻,秦昭王的一个宠妃救了他。《史记》中没有记载这位妃子的名字,但其他书中将她叫做燕姬,意思是来自燕国的妃子,我们权且这么称呼她。

孟尝君知道燕姬对秦昭王的枕边风非常管用,于是,他派人找燕姬帮忙。燕姬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重财不重义的女人。她的回答很干脆,帮忙可以,但要回报。她提出的回报就是一件狐白裘。

这个要求让孟尝君犯了难。这狐白裘天下只有一件。秦王知道它的珍贵,自己也舍不得穿,把它锁了起来。可是,燕姬态度明确,没有狐白裘,就不会帮忙。而燕姬不出面,孟尝君的小命就难保。无奈之下,孟尝君把手下的门客招集起来询问对策。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招儿。就在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位搭腔了,说他可以拿到狐白裘。司马迁称这位为“狗盗者”,是个惯偷。

这天夜里,狗盗者潜入秦宫,像狗一样钻进库房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孟尝君拿到裘皮后,立即送给燕姬。燕姬确实是非常讲信用的人。狐白裘一到手,她就立即履行合约,不断在秦昭公枕头边吹风,说孟尝君的好话。秦昭公本来就是反复无常、毫无主见的人,竟然听信了宠姬的话,给孟尝君发放通行证,准许他离开秦国。

孟尝君怕秦昭王变卦,连夜带着一群门客逃跑,路上还更姓改名,生怕被人认出。半夜时分,孟尝君跑到函谷关,但关门大闭。按照当时秦例,鸡叫时才打开关门。这时,孟尝君手下一个能学鸡叫的门客又派上了用场,几声鸡叫后,守关的兵丁以为时辰已到,打开关门把孟尝君一行放了出去。秦昭公终于后悔了,但他派来抓孟尝君的人马赶到函谷关时,已经晚了一步。

这就是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

孟尝君这次万幸逃得命来,后来怒而率齐韩魏联军攻秦,打得秦昭公割地求和。也不知道秦昭公知不知道,他吃了这个大亏,只是因为他喜欢的女人贪图一件狐白裘。

骗子们说:孩子、老人和女人最好骗。孩子是因为年少无知,老人是因为节俭和贪心,女人则多数是因为贪婪。贪婪是女人的一个死穴。假如这个女人的位置举足轻重,贪婪的杀伤力就是毁灭性的。不少倒台的贪官就是从老婆、情妇收贿开始的,经常见诸报端的婚姻诈骗案中,上当者多数是女性。

人可以惜财,但不可以贪婪,因为贪婪是致命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