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30

第30章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尝尽艰辛,受尽磨难;也许你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是,不要就此沉沦,只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在风雨之后见到彩虹。正如有句老人言所说: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上下雨,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人生贫穷,也总不可能是一辈子。相信总有翻身的一天,让这个信念支撑着我们,不断地去修炼自己,储备能量,等待着一个时机,一飞冲天。

人生在世,总会有许多坎儿,有些还很高,当翻不过去的时候,我们总需要些精神力量来为我们打气,这时我们不妨听听老人言: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不要灰心丧气,以为自己永远都是这种“命”,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生活指导:赚钱不难,信念为王

一个没钱的人,我们问他为什么没钱,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因为我穷。”就是说我本身就穷,所以我穷。而富人,我们问他为什么富,得到的答案往往不是说我本身就富,而是我不该穷,我不能一辈子都穷。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差别:信念。当一个人有了致富的念头的时候,他就会开动大脑,寻找各种途径;也会激发潜能,提高各项能力。钱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当一个人找到最好的方法,各种能力都到位后,他自然会财源滚滚。

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可以发现,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观念和思维模式。穷人在遇到些坎儿的时候,就采取“收缩”模式,这样始终也翻不了身。而富人却不一样,他会采取“进攻”或“迂回进攻”模式,总之他不会退缩,坚信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只有当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想到这句老人言,我们的步伐才会有力起来,跨过这个坎儿。信念激发潜能,办法总比困难多。当跨过这个坎儿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心态和人生理念。而反之,当我们有这个信念想要跨过一个坎儿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会和别人、和之前的自己不一样。

明朝的时候,有两个穷人家的孩子,一个叫张九,一个叫李烟,他们都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一天,来了一位好心的老翁,给了他们每人一包豆子。两个人感恩戴德,欢喜万分,都把豆子储藏了起来。

冬天来了,食物更难找了。雪花纷飞下,出门也很不方便。张九便忍不住把豆子拿出来炒了吃了。吃着香喷喷的豆子,他心里感到无比的惬意,不时咂咂嘴。

李烟也饥寒交迫,他也很想把豆子拿出来炒了吃。看着那包饱满的豆子,它们炒熟后吃起来是多么香甜啊!但他忍住了。这是他唯一的希望,他想用这包豆子做种子,等来年开春在自己田里种上,以获得好收成,获得更多的豆子,改变这贫穷的命运。他发誓,不要让自己再穷下去。

隆冬来了,野菜绝迹了。李烟更加不好过了,每天只能吃点儿粗糠充饥。很多次他都想把那包豆子拿出来炒了吃。但一想到那个愿望,他就忍住了。他把那包豆子拿出来闻了又闻,他耐心等待着来年春天的到来。

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土地苏醒。李烟把那包豆子种了下去。长出芽苗后,他精心呵护着。那年收成很好,到了秋天,李烟获得了几大包豆子。

又是一年春天,他开阔田地,种了更多的豆子,获得了更好的收成。

就这样,李烟的田地连年扩大,最后雇了人来为他种豆子。张九也来为他种豆子,成为了他的长工,可以每年冬天获得一包豆子,但吃完那包豆子后他就得继续忍饥挨饿。而此时的李烟,已经成为了仓库余粮登顶、鸡鸭牛羊成群的富翁。

这就是信念的作用,李烟因为相信人无一世穷,决心改变处境,才爆发出了惊人的忍耐力。我们可以想象,人在饥饿的时候,一包豆子的诱惑力有多大!但李烟在饥寒交迫中整整熬了三个月,唯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才可以让人做到。李烟最后成为富人,而张九一直是个穷人,成为了李烟的长工,其实他们的起点都是一包豆子。

希拉斯·菲尔德是第一位铺设海底电缆的人。第一次铺设的时候,菲尔德使出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随后,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赛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拉加”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8千米的时候,它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在铺好320千米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好像死神要降临一样。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的时候,电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现,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样。夜间,船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1130千米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天才联手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缆用完了。两船大概不到5千米,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13千米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320千米,在距离“阿伽门农”号6米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到爱尔兰海岸。

参与此事的很多人都泄气了,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但菲尔德没有放弃,他相信总有成功的那一天,那一天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靠着他天才的说服力,第3次尝试又开始了。

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这时候,除了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外,几乎没有人不感到绝望。但菲尔德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一次的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设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970千米的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中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好一个菲尔德,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他。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实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诞生了!

“老人家”教导我们:

三国时的刘备,一生命运多舛。刘备这个人,论武功不足以成将,论文治也没多少韬略。但这个人有个特点,一生具有坚定的信念。刘备刚起兵时,就带着张飞和关羽,后来也始终寄人篱下,不是被打散就是被打败,颠沛流离,东躲西藏,到四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出息。刘备有次上厕所,发现大腿上赘肉很多,不禁潸然泪下。别人问为什么,他说一生不得志,年近五十,无所建树,大腿髀肉复生。但就是这样,他也始终没放弃他的信念,多少次被曹操打败的时候,仰天长呼:“誓杀曹贼,匡扶汉室!”,英雄之气贯长虹。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英雄之气,才吸引着诸葛亮、关羽、赵子龙等一大批人才为他誓死效忠,最终成就帝王之业。其实很多王者也没什么,但就是相信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