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活用36计
7997800000081

第81章 制造紧张 调动客户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推销活用”

树上开花的本意是说,弱小部队通过某种方法,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的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像鸿雁长满了羽毛,看起来丰满、威仪的样子。在战争中,当自己的力量比较小时,就可以运用此计,故意制造假象来为自己壮大声势。

在推销过程中,也常需要运用“树上开花”的策略,来为自己借局布势,利用虚假的幻象迷惑消费者。现在这种计策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商家的促销活动中。

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用彩色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远远看上去也就难辨真假。一件东西本来并不抢手,但可以虚张声势,把它伪装成炙手可热的样子,那么来“抢”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玛丽·柯蒂奇是怎样运用“树上开花”策略来达成交易的。

玛丽·柯蒂奇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房地产经纪人,1993年,玛丽的销售额是2000万美元,在全美排名第四。下面是玛丽的一个经典案例,她在30分钟之内卖出了一栋价值55万美元的房子。

玛丽的公司在佛罗里达州海滨,这里位于美国的最南部,每年冬天都有许多北方人来这里度假。

1993年12月13日,玛丽正在一处新转到她名下的房屋里参观。当时,他们公司有几个业务员与她在一起,参观完这间房屋之后,他们还将去参观别的房子。

他们在房屋里进进出出的时候,看见一对夫妇也在参观房子。这时,房主对玛丽说:“玛丽,去和他们聊聊。”

“好。”玛丽走到那对夫妇面前,露出微笑,伸出手说:

“嗨,我是玛丽·柯蒂奇。”

“我是德拉科,这是我太太特尼莎。”那名男子说,“我们在海边散步,看见有房子参观,就进来看看。我们不知道是否冒昧了?”

“非常欢迎。”玛丽说,“我是这房子的经纪人。”

“我们的车子就放在门口。我们从西弗吉尼亚来度假,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回家去了。”

“没关系,你们一样可以参观这房子。”玛丽说着,顺手把一份资料递给了德拉科。

特尼莎看看大海,对玛丽说:“这儿真美!这儿真好!”

德拉科说:“可是我们必须回去了,要回到冰天雪地里去,真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

他们在一起交谈了几分钟,德拉科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了玛丽,说:“这是我的名片。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玛丽正要掏出自己的名片给德拉科时,忽然停下了手。“听着,我有一个好主意,我们为什么不到我的办公室谈谈呢?非常近,只要几分钟就能到。你们出门往右,过第一个红绿灯,左转……”

玛丽不等他们回答好还是不好,就抄近路走到自己的车前,并对那对夫妇喊:“办公室见!”

车上坐着玛丽的两名同事,他们正等着玛丽呢!玛丽给他们讲了刚才的事情,没有人相信他们将在办公室看见那对夫妇。

等他们的车子停稳,他们发现停车场上有一辆卡迪拉克轿车,车上装满了行李,车牌明明白白显示出,这辆车来自西弗吉尼亚!

在办公室,德拉科开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这间房子上市有多久了?”

“在别的经纪人名下6个月,但今天刚刚转到我的名下。房主现在降价求售。我想应该很快就会成交。”玛丽回答。特尼莎盯着德拉科说:“我们喜欢海边的房子。这样,我们就可以经常到海边散步了。”

“所以,你们早就想要一个海边的家了!”玛丽说道。

“嗯,德拉科是股票经纪人,他的工作非常辛苦。我希望他能够多休息休息,这就是我们每年都来佛罗里达的原因。”特尼莎解释道。

“如果你们在这里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经常来这里就会更方便,并且还会更舒服一些。我认为,这样一来,不但对你们的身体有利,你们的生活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

“我完全同意。”特尼莎高兴地说。

说完这话,德拉科就沉默了,他陷入了思考。玛丽也不说话,她等着德拉科开口。

“房主是否坚持他的要价?”

“相信我,这房子会很快就卖掉的。”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这所房子能够眺望海景,并且它刚刚降价。”

“可是,附近的房子很多。”

“是很多。我相信你也看了很多。我想你也注意到了,这所房子是很少拥有车库的房子之一。你只要把车开进车库,就等于回到了家。你只要登上楼梯,就可以喝上热腾腾的咖啡。并且这所房子离几个很好的餐馆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

德拉科考虑了一会儿,拿了一支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字,递给玛丽:“这是我愿意支付的价钱,一分钱都不能再多了。不用担心付款的问题,我可以付现金。如果房主愿意接受,我感到很高兴。”

玛丽一看,只比房主的要价少一万美元。

玛丽说:“但需要你拿一万美元作为定金。”

“没问题。我马上给你写一张支票。”

“请你在这里签名。”玛丽把合同递给德拉科。

整个交易完成了,从玛丽见到这对夫妇,到签好合约,时间还不到30分钟!

运用“树上开花”策略,玛丽·柯蒂奇成功地制造了紧张的购买气氛,而那对夫妇则在这种紧张气氛的感染下,用最快的速度签下了合约,这确实是对“树上开花”之计的完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