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72

第72章 蒋介石出席30万人欢迎大会,警卫室用学生做“人阵”

1946年2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又从重庆飞回上海,而后在南京、杭州等地徜徉了半个月,再返回重庆,召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实玩的是“假和平,真备战”的花招。去年10月13日,《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他就向国军发出内战密令,并向各战区印发1933年在“围剿”红军时编写的《剿匪手册》,大举进攻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结果,在绥远、上党、邯郸三战三败。之后,他在美国的支持下疯狂抢占战略要点,双方又在东北发生战事。这次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公开号召对多党联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宪法原则进行“补救”,通过反对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坚持要由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他的个人独裁。

4月1日,蒋介石在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又做长篇政治报告,公开撕毁多党联合的政治协商协议和东北停战协议。蒋介石把160万大军调集到了内战前线。

5月3日,苏军撤出东北,蒋介石夫妇从重庆飞临南京。

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蒋介石踌躇满志,出席首都各界举行的还都庆祝大会,接受锦旗和颂词。有关警卫事宜,皆由警卫室主任黎铁汉主持,邀请各有关单位研商拟订警卫计划,既严密周全,又配合密切,一切都顺利完满。

随即,东北的炮声响起。5月19日,国军攻克四平。

5月20日上午9时,张毓中忽然接到俞济时的电话:“委座将巡视沈阳,由你负责先遣,以黄仁霖战地服务团职员名义,搭乘该团专机前往沈阳,明天上午11时,你把先遣计划书送到国府军务局给我核阅。”

蒋介石要亲自去东北,部署对东北解放区的进攻。

这些年来,不管侍卫机构如何变革,也不管官职升不升,先遣打前站一直是张毓中的老行当,而他对此也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俞济时这次如此郑重其事,还要写什么先遣计划书,倒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张毓中感觉蒋介石此行不寻常,急忙赶写先遣计划书。既然是计划书,就要照参谋作业的格式拟写,什么先遣人员要绝对保密和谨慎,要深入了解一切状况、秘密,要和有关单位联系配合,要入境问俗,注意当地情况等等,都要一一写上。写好后,他先呈送黎主任过目。

黎铁汉说:“很详细,毛笔字也写得不错!”

次日,张毓中拿着计划书去见俞济时。

这是张毓中第一次去国府军务局局长办公室。一进门,嗨,俞济时的办公室大得很,好几间房子连在一起,气势磅礴,办公室四面摆满了高大的柜子,墙上挂着两张大地图,房中有一张大型办公桌,桌上摆放着四部电话机,堆着很多卷宗。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军事重点要室,却又觉得太豪华、太气派,又不像军事要室。

俞济时正伏在大办公桌上批阅公文,听见有人进来却并没抬头看。张毓中只好站在办公桌前,等他看完公文,才喊一声:“报告!”而后,将先遣计划书呈了上去。他还是没说话,一声不响地接过张毓中的报告,立即批阅,才说道:“你口头说说。”

张毓中才开口,他却左右开弓地接电话。当他接电话时,张毓中立即停止报告,以免打扰长官,谁知长官却一再地催促说:“继续说下去,我听得清楚。”

俞济时听得清楚,张毓中被他与电话里的人对话一搅,却说不清楚了,只好定下神,排除干扰,在俞济时与人对话中继续报告。说完后,不到几分钟,俞济时就将计划书还给张毓中说:“就照我的批示和你的计划去办。”

张毓中还没来得及回答,俞济时又说:“委座已有面谕,定于5月23日飞往沈阳巡视。现在你就回去报告黎主任,命侍卫组长俞滨东派侍卫官季峻宫,内卫股股长王华珊派侍卫两名,由你率领,以黄仁霖先生战地服务团员工名义,于明晨秘密赶赴明故宫机场,会见战地服务团主任,搭乘军用专机先遣沈阳。”

“俞局长如此周到,不能不叫我佩服,难怪先生会如此倚重您!”张毓中拍了一下俞济时的马屁,本想继续拍他那一心三用的“奇才”,转而一想,万一人家认为这是自己发牢骚呢?怕引起误会,急忙刹车,不敢多说了。

“等下我以电话会知黄仁霖,叫他明晨派人在机场照顾你们。为了保密起见,你到沈阳以后,就照你的计划实施安全措施,其他一切不必过问。战地服务团主任会拜会熊式辉主任和沈阳市市长董文琦,直接密商……”俞济时交代说,“还有,我这里有沈阳军统局与其他情治单位负责人名单及电话,你自己酌情和他们联络。”

“好的!”张毓中说,“没其他事情的话,我就走了!”

张毓中拿了俞济时交给的名单和自己拟写的计划书向他行礼后告退,而后直奔警卫室,将面见俞济时的情形向黎铁汉报告,并请他立饬俞组长、王股长遵办。

22日凌晨4时许,张毓中率侍卫官季峻宫和两位侍卫,到达明故宫机场,会见战地服务团主任。此人原是张毓中常去励志社时认识的老友。他把战地服务团职员的证章给他们每人分了一个,说:“戴上就是我们的人啦!”

随即,众人登机飞往沈阳。

这是一架运输机,乘客是清一色的战地服务团成员。中午时分,众人抵达沈阳北陵机场,接着换上战地服务团的专用军车,径直去蒋介石将下榻的行邸。

蒋介石为何每次出行都带上黄仁霖和他的励志社或战地服务团呢?黄仁霖和他手下的这两个组织是国民政府最高级的招待机构。在抗战时专门招待美军顾问。抗战期间,国军后勤方面最大的开支,不是国军自己的花费,而是专门招待来华美军的花费,占据全国财政开支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7万驻华美军的生活费超过600万国军的总生活费。在黄仁霖的“倾情招待”下,一个美军士兵伙食吃得比国军一个军长都好,餐餐牛肉、牛奶,还有咖啡。对于蒋介石家庭的生活,毛福梅和丰镐房、姚冶诚和蒋纬国的生活开支,由他的老军需周骏彦负责,项传远负责联络姚冶诚,王世和负责联络毛氏;而他和宋美龄的生活,则由留美归来的黄仁霖负责。这些年来,蒋介石每次出巡,都是由黄仁霖密派得力干将负责安排侍随人员的膳宿事宜,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饮食另由内务课负责。因此,黄仁霖几乎不离蒋介石。

这次蒋介石沈阳行邸的选择和修缮、整理、打扫、清除等工作,也由黄仁霖派人秘密办妥。张毓中等人混杂在其中,只是为了安全保卫工作。

他们直达行邸后,发现这里原是日本总领事馆,虽在沈阳闹市区外,表面为一朴实日式平房,但占地广大,辟有典型的东方庭园,树木扶疏,奇花异卉与亭榭水池相映成趣,景色宜人;内部设施全部是现代化的,安全设备良好,确实是一休闲安憩的好处所。张毓中等人下车后,先依照先遣计划,侦查周围环境,接着,勘察行邸内部,对蒋介石卧室、办公室、会客室和餐厅一一检查,再由季峻宫侍卫官率领侍卫看管着。为了保密,张毓中规定,除了他本人外,其余人一律不准离开行邸,或对外通电话。

次日中午,蒋介石夫妇飞临沈阳北陵机场。张毓中已率侍卫官、侍卫各一人在机场恭候。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沈阳市市长董文琦以及党政首长、地方父老数百人在机场等候。

蒋介石夫妇上车后,径去行邸。

从北陵机场到行邸的道路两旁,挤满了熊式辉和董文琦下令前来“欢迎”的市民。他们手持国旗,口喊:“蒋委员长万岁”、“蒋主席万岁”。事后,官方媒体报道称:欢呼之声,声如雷鸣,盛况非常热烈,秩序良好。但是,混杂在人群中的侍卫人员还是听见有人骂:“一群贱种!”

事后,他报告张毓中。张毓中问道:“确定是共党分子吗?”

“不是,好像是熊主任的手下!”

他自己前来迎接,组织的欢迎队伍却连他本人也骂!“怎么素质这么低!”张毓中很是懊恼,“这人的思想境界还只停留在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但也没办法。

在蒋介石在行邸休息的时刻,张毓中抓紧时间向随机而来的俞济时和黎铁汉汇报了沈阳的警卫措施。为了迎合俞济时要搞“警卫正规化”的要求,张毓中还建议说:“我们是不是召开一个警卫会议?”

俞济时说:“好!命黎主任主持。”

蒋介石稍事休息后,接见熊式辉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等人,询问东北战事。熊式辉说:“就在委座到达沈阳的今日拂晓,国军攻占了长春。”

蒋介石非常高兴,但没有表扬他们,只是说:“那就明日下午偕夫人到沈阳清故宫去巡视吧!”

他竟然游兴大发。

因为蒋介石在沈阳还有许多“重要活动”,除了到清故宫游玩外,25日还要出席沈阳市组织的一个30万人之多的欢迎大会,警卫任务十分繁重。当晚,国民政府警卫室主任黎铁汉召集沈阳各部门的情报和治安人员开警卫会议。众人首先交换了情报,而后讨论蒋介石驻节沈阳期间的保护措施,商讨如何“一致同心协力”,“竭力以赴”,以“完成确保蒋介石安全的神圣任务”。

这次规模空前的30万人欢迎大会由沈阳市政府出巨资操办的,大会地点为市政府大广场。市政府在市中心。其中,市政府为一“口”字形四层大楼,雄伟堂皇。市府所属八局除警察局外其余七局均在同一大楼办公,一楼有可容千余人的大礼堂。市长办公室在二楼,楼上有一个阳台面临广场,与市长办公室相连,由阳台鸟瞰广场,所有景物一目了然。办公楼前就是广场,不仅开阔平坦,而能最多容下25万人。这次市政府硬是加码,要在这25万人的地方开30万人的欢迎蒋介石夫妇的大会,无论是蒋介石夫妇的安全还是与会人员的安全都是一个大问题。

黎铁汉因为上次北平精心做的安保失败,至今心有余悸,在会议上说:“这次欢迎大会人数,预定30余万,主办负责人,从计划至执行,其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为了安全而要求如何去保密,我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这次委座30万大会训话,是沈阳历史性的大事件,轰动全市,振奋人心,更具有政治意义。对中共而言,也非常重视,甚至可能有不轨行动。我们身为侍卫人员,不得不针对种种情况去进行严加防范。”

他的开场白,先把自己的“重大责任”说明白,以告诉大家这次工作的重要性。沈阳负责筹办欢迎大会的人说:“我们东北的各情治领导人,也都是忠诚优秀的,富于斗争的精神。在研商发动30余万人举行欢迎委座暨夫人的大会时,已有审慎的考虑,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实施方案也已订好!”

张毓中闻言,特别提醒说:“我总结北平的教训,发现每当委座挥手告别的一霎那,民众都会不约而同地口出激奋狂热的欢呼声,身不由己地争着往前移动,意欲接近领袖,瞻仰他的丰采,因此常常造成队伍失控,秩序混乱……”

黎铁汉一惊:张毓中以北平事故得出“每当……”的结论,实在是高!但张毓中还没完,仍滔滔不绝地说:“我建议参加欢迎大会的单位,应分别加强组织能力,控制与会人员,尤其是广场的上行列,要依小学(限高级班)、初中、高中、大专学生、公教人员、工商各界市民代表的次序进行安排,其中,特别要指定小学、初中生席地而坐,听到大会总指挥官喊立正口令时,才可以一致起立,列队立正。这样的目的,就形成一个缓冲地带。”

“好!不错!”黎铁汉肯定说。

他的这一建议立即获得众人鼓掌赞同。黎铁汉说:“把这个设想加入安保计划去实施。”

这下教育界的头头暗暗叫苦了。因为张毓中的这一招,是最狠的毒招,其目的是以小学生、初中生为人阵来保护蒋介石,若万一发生类似北平的危情,踩踏的就是坐在地上不动的小学生、初中生,以他们遭踩踏而来进行“缓冲”,掩护蒋介石等人趁机脱身。但是,地位卑微的他们谁也不敢在蒋介石的侍卫前发表自己的意见,踩踏就踩踏吧,反正自己的儿女不去参加!

次日上午,张毓中奉命率侍卫官、侍卫去清故宫侦查,打前站。他们化装成一般市民身份前去参观。

下午3时,蒋介石夫妇在董文琦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清故宫。

清故宫乃清皇太极所建,宫殿规模虽小于北平故宫,但形式几乎完全一样,可以说是北平故宫的缩小版。自顺治入主中原,迁都北京后,仍尊沈阳为盛京,清廷皇帝对清故宫的宫室年年修葺,迄今保存完整,其中所收藏的《四库全书》、《康熙字典》等原稿可以说是难得的历史珍宝。蒋介石夫妇大概也是慕名而来的。

由于早已经进行了清场,加上保密工作做得好,蒋介石夫妇从进门到离开,除极少数管理人员知道外,几乎没有其他人知道。黎铁汉等人的警卫很轻松,自然也没出什么事情。事后,俞济时说:“瞎吵吵,啥也管不住。这次搞清场,又轻松、简单,又安全、快捷。这是一条经验,忘记得太久了!”

“以前是自己愚蠢,怨不得谁!”黎铁汉说,“先生对清场也叫好!其实,刘峙长官当年就大搞过,只不过我们后来因为那次高炮瑕疵遗忘了这一有效方法,惭愧!”

但是25日上午沈阳举行的“欢迎蒋介石暨夫人大会”却没法儿做到清场,无论是黎铁汉还是俞济时还是有些提心吊胆的。

25日上午9时许,蒋介石偕宋美龄莅临市政府,董文琦市长恭迎他们上了二楼的市长办公室,先行休息。

这时30余万民众早已密密麻麻集合在广场上。他们在昨日晚饭后就出发,被各单位组织而来。虽然天气不冷了,但欢迎人员在广场上熬了一个通宵,因没睡觉眼睛都是红红的,好在队列在各带队指挥官的吆喝下还很整齐,秩序也井然,巨大的人阵极为壮观。小学生的人阵在最前面。由于市政府造势造得非常大,许多市民没被纳入正式的欢迎队列中,听说为蒋介石夫妇开如此之大的亘古未闻的欢迎大会,也闻风赶来观看,挤在广场三面的街道上,人数也达10万多人,总计人数不少40万人。黎铁汉一眼望去,万头涌动,一片人潮旗海,忍不住对张毓中说:“啧啧,场面伟大,盛况热烈呀!”

“这应该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欢迎大会,开创古今先例啊!”张毓中也喜不自禁地说。

“人数这么多,可不能像北平那样出事啊!”黎铁汉还是心有余悸地说。

“有两道人阵,这次先生要去握手,也只能和小学生握,应该不至于出像上次那样的事故了!”张毓中倒有把握地说。

10时整,蒋介石夫妇同时出现在阳台上。这时阳光普照,能见度非常好,民众看见蒋介石夫妇出现了,有几人立即带头高呼:“蒋主席万岁!”“宋夫人万岁!”人群顿时兴奋地跟着爆发出“蒋主席万岁”、“宋夫人万岁”的欢呼声,声震天地。在口号声中,有人又带头劈劈啪啪地鼓掌,于是掌声也响起,声如雷鸣,一阵接一阵,久不停歇。在自己万岁和夫人万岁的呼喊声中,蒋介石开始训话了……

大会时间并不长。蒋介石训话后,董文琦致欢迎词,随即,大会就结束,前后不到半个小时。

在一些人带头掀起的欢呼、鼓掌声中,蒋介石夫妇要离开阳台了。他满面笑容地向大会民众不断挥手示意,而后,走下阳台,来到了广场前面。不过,这次他没循着掌声而去,而是在侍卫组成的人墙保护下登上座车,准备离去。

这时本来整齐的民众忽然起了骚动,势如潮涌地争向座车方面涌来,像北平时那样想靠近蒋介石。然而,最前面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组成的人阵,立即发挥了巨大的缓冲区作用,高音喇叭立即喊起来:“前面是学生阵列,不要发生踩踏!”

果然,后面的人群虽然产生一些波动,但随即被学生们的“坐阵”阻拦。蒋介石座车立即起行,于是安全离去。

在旁边提心吊胆的黎铁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说:“这次欢迎大会极为圆满、成功!一切美如人意!”

谁知他话音刚落,突然听见旁边有个当地警察嘟哝一句:“就这么二三十分钟,只是喊了些万岁!欢迎大会,欢迎什么?闹洞房似的,一群败家子!”黎铁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自己先走开了。

欢迎大会之后,蒋介石巡视官兵伤患医院,用茶点招待200余人地方士绅谈话,召集东北文武机关科长以上400余名官员在东北大楼训话,警卫室与有关单位采取了最严密的安保措施,外弛内张,便衣与武装混合在一起,甚至还装扮成客人、服务员充斥在蒋介石出席的各个地点,结果,照样没出过任何的事故。

27日下午,蒋介石夫妇突然又说要去东陵游览。东陵可去得?那里接近林彪东北野战部队控制的安东,且地方颇偏静。从沈阳至东陵,单单汽车去,平时行程得要一个小时,由于受战事影响,路况并不良好,时间可能还长,沿途还有土匪胡子出没,安全隐患十分多。怎么办?蒋介石要去是无法改变的,只有警卫室自己想办法保证万无一失!当日上午,俞济时叫来了张毓中,交代说:“你化装成伞兵部队的司机,暗藏可折叠的卡宾枪,驾驶吉普车去沿途实地侦察。”

“我带谁去?”

“只你一人。”俞济时说,“记住,先拟警卫计划,采取便衣化装的警卫方式,报请我核准后再实施。”

张毓中又拟写了警卫计划,俞济时没改一字,就说:“好!去执行吧!”

上午11时许,张毓中开着一辆吉普车正要出发,蒋介石等人在沈阳市东北大楼门前留影照相。俞济时立即喊道:“张毓中来来,照相!”于是他侍立蒋介石身后,留下了一影。

这是张毓中自进入侍从室担任侍卫后十多年来第一次与蒋介石一起合影,且是一张集体照。合影之后,他心里直翻滚了:这次去东陵沿途风险重重,在侍从中,有了好事从来轮不上自己,俞济时也从不给自己什么关照。这次竟然叫自己合影,无疑也是认为自己此去可能有去无回了!结果,不照相还好,照了相后,他反而心情变坏,可又不能不去执行命令,于是带着壮士出征的悲壮,耷拉着脑袋,开着吉普车出发了,沿途边侦察,边布置警戒,直达东陵。

下午2时,蒋介石夫妇在杜聿明等高级将领的陪同下,来到了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

黎铁汉等人一路上十分紧张,生怕出事,万一“共军”或者土匪在路上“捣蛋”一下,事情就大了。庆幸的是,车队风驰电掣,一会儿竟然就到达了东陵。

东陵规模不大不小,陵门不大,围墙低矮,里面只有几间低窄陈旧的老式平房,仅有一老人看管,景象凄凉。众人簇拥着蒋介石夫妇进了门后,很是疑惑:蒋介石夫妇为何对这破落地方如此有兴趣?

门内有古树两株,树干不高大,枝叶下茂盛,蒋介石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两棵树竟然相对倾斜,形如夫妻婚堂互拜,多奇特啊!此树叫什么名字?”

无人可对。

因为它们本来就没名字。

跟随着他们的看门老人更是奇怪了:难道树和人一样有名字?真是天下奇谈!蒋中正这般智力,当年竟然还把张大帅打垮了,靠的是什么梦幻之计啊?!

蒋介石游览了约半小时,就循原路返回沈阳行邸。

在回来的路上,蒋介石对宋美龄说:“达!自从1914年奉孙总理之命前往东北调查革命形势,这次是相距32年之后旧地重游呀!”

原来蒋介石是旧地重游,才对东陵这么兴趣浓厚!他什么时刻来过东陵呢?那是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大权旁落于袁世凯之手,蒋介石跟随孙中山、陈其美进行反袁斗争。1914年7月,孙中山令他和革命党人丁景梁从日本前去东北调查革命形势。两人先后在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长春等地视察,徜徉了两个月,而后发现东北根本没有革命气氛,只好灰溜溜地回了日本。其中,他来过东陵游玩。这次,他不顾危险要来东陵,除了旧地重游之意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瞻仰这位能把江山传承给子孙后代的始皇的死后安葬之地,取取风水上的墓诀。

这次东陵之行,完全出乎俞济时、黎铁汉等人的意料,车队来回都特别的顺利,平安无事,张毓中的合影也没成为“遗照”。

蒋介石游览了东陵,还要去“旧地”长春一游。

这时的长春市被国军光复仅仅才一个礼拜,林彪的大军仍活跃于长春城近郊四周,两军的情况还十分紧张。5月30日上午8时,张毓中偕侍卫官季峻宫,搭乘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亲自驾驶的B-25轰炸战斗两用机飞往长春市,担负先遣任务。新6军军长廖耀湘见着张毓中就说:“从机场至市内,不时遭到共军骚扰威胁,城内外太危险啦!”

张毓中一听这情况,也认为安全上难有保证,忧心忡忡地说:“委座要旧地重游,谁也不敢拦,也拦不住。更何况委座这次到长春来还有一项会见长春父老士绅的安排!”

“这些老家伙见着委座要么乱说,要么瞎说,见不见,作用都不大!我下令叫士兵把他们赶回去就是!”

“不行。委座不会在乡老前面当失信的人!”张毓中说。

廖耀湘于是提出说:“为了安全上的考虑,委座一定要见他们的话,那就在机场挑上十多人会会面就算了。”

张毓中内心也认为见不见他们“作用都不大,只是意义大”,于是电话请示俞济时,说明长春的安全状况,提出了廖耀湘的建议,俞济时爽快地说:“好的,我去说服先生赞同。”

一会儿,俞济时来电话了,说:“先生赞同了。”

于是,廖耀湘就在机场停机坪旁边临时用军用帐篷搭设了一个接待室。张毓中与调集来的几名宪兵进行警卫布置。约9时半许,十多位父老士绅来了。他们大都须发苍苍,年事已高,走路都要人扶,在军方保护之下,竟然齐刷刷地到达机场,而后恭候蒋介石飞临。

10时左右,蒋介石飞抵机场。

下机时,父老士绅偕军方将领均趋前迎接。

蒋介石下机后,满面笑容地与父老士绅一一握手寒暄。这些老棒子喜形于色,不知是兴奋、欣悦,还是酸楚、难过,或是激动、期望,有的热泪盈眶,有的双手颤抖,声音哽咽。蒋介石大声说:“请你们一起去接待室相叙欢谈!”

在接待室里,蒋介石抓住年纪最老的一位长者的手,和众人谈了一个小时,天南地北地扯谈到11点钟,在俞济时、黎铁汉、张毓中等人的簇拥下,登原机离开长春,径直飞往北平,赶去吃中饭。

父老士绅目送蒋介石的座机起飞后,立即被廖耀湘的士兵用大卡车运回,因为路途颠簸厉害,据说好几人回去后,大病一场。

蒋介石莅临北平后,又徜徉了多日,期间在北平怀仁堂邀请美国海陆空军各高级将领暨眷属及部分军官,欣赏平剧(即京剧),轰动一时,结果,在北平上流社会掀起一股平剧热。

6月4日,蒋介石带着侍卫们离开北平,飞回到了南京。谁知一下飞机,就传来东北国军战败和被歼的消息,把蒋介石气得要死。6月6日,有关方面急忙下令向中共代表团提出“东北停战半个月”的缓兵之计。

回到南京后,回想着东北之行,张毓中特别奇怪:“在东陵的路上,土匪害怕了,附近的共军怎么也没动静呢?”

“这有什么奇怪!”季峻宫说,“共军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要杀先生,中共什么时刻不可以,何必要选在那里?!”

不久,张毓中被江西省主席王陵基“强抢”去江西,出任庐山警察署署长,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警卫室,去了地方任职。

§§第六章 国共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