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36

第36章 “改革”弄得蒋孝先大唱“一事无成……

两鬓斑……”

中央党部警卫失误事件后,侍从室的压力很大。但是,王世和的老毛病并没有改变,其中他私生活最大的恶习,就是嗜好赌博。有时在蒋介石上床入睡后,王世和深夜还溜到外面的赌场游弋,常常弄得日间精神不振,屡屡被蒋介石察觉而受责问。

这一日,王世和又在楼下饮酒、打扑克。因怕外人发觉,几人不敢开灯,只点一支蜡烛,而且用布将门遮住。正在畅饮时,不料蒋介石唤叫他。他连忙用布把酒和扑克包起来,急匆匆奔到楼上。蒋介石闻到他口中的一股酒气,二话没说,朝着他的脸上就是一巴掌,还踢了一脚。

王世和劣性难改,蒋介石大为恼怒,一怒之下又撤了他的职。

王世和被撤职后,蒋介石特电顾祝同找宣铁吾来辕见面。宣铁吾赶到南京,蒋介石当即手令宣铁吾临时接任侍卫长。

侍卫方面一再出现问题,林蔚和陈布雷认为必须进行改组。于是两人请示蒋介石,获得了他的赞同去改革。

在蒋介石的直接授意下,林蔚和陈布雷经过好几天的闭门磋商,几番讨论,对侍从室的人事和机构进行调整。首先,将两处进行基本分工,侍一处掌军事,侍二处掌政治、党务。处下以组为单位,按顺序排列,侍一处设三个组,由第一组到第三组,分别主管总务、参谋和警卫;侍二处设两个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第四组主管政治、党务,第五组是侍从秘书组。侍卫长掌管的警卫部门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地位与第一、二处主任并列,直接对蒋氏夫妇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改组后的侍从室由侍一处,侍二处和侍卫长三个单位组成的一个统治机构。

虽然它的规模不算很大,但职掌内容包括党务、政务、军务、外交和保卫等方面。地位却已凌驾于国民党政府各部门之上,蒋介石的统治权力更为集中。

改革方案确定后,林蔚离职,钱大钧为侍一处主任兼侍卫长。

侍一处下的第一组组长为莫我若;第二组组长为刘祖舜,它和侍二处的第四组承蒋介石的旨意,综合军政机要,同属侍从室组织的核心,刘祖舜就任不久,即转任军分校主任而离职,由钱大钧自兼侍二组组长。侍二组只有从军委会办公厅调来的校级参谋秋宗鼎、罗兆宗二人,连同原来的尉级参谋卢集贤,只有三人,陆续从陆军大学各期毕业生中选调邵存诚、李矗岗、丁炎等人,人员逐渐增多,钱大钧以邵存诚代理侍二组组长;第三组主管警卫,主要任务是保卫蒋介石的安全,包括计划、指挥和具体行动布置等业务,在编制上虽属侍一处建制,但由侍卫长直接领导和指挥。侍二处主任一直由陈布雷担任,第四组组长陈方,第五组组长李惟果。

因为侍三组对蒋介石的安全保卫担负主要责任,侍从室改组后,侍卫长负责指挥第三组和警卫一大队。侍三组设组长一人和警卫人员若干人。第三组组长为蒋孝先。警卫人员按分工又区分为侍卫和警卫两部分。侍卫轮班随侍蒋介石左右,担任保卫工作,有军官和军士之分,军官叫做侍卫官(从中尉到中校级),军士叫做卫士(又称便衣卫士),一律着便装(按季发中山装,由侍从室供给),佩带武器。蒋介石驻留官邸或出发各地活动时,由侍三组配备侍卫官和便衣卫士,不分昼夜,轮流值班,担任护卫;侍卫官几乎全是蒋的乡亲故旧,不用外人。警卫由警卫股、特务股和警卫大队三部分组成;其中,警卫股负责制定蒋介石驻留和外出活动的警卫计划,安排内外勤人员和调动武装警卫部队(包括驻军、警察和先兵部队),并监督检查警卫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务股根据警卫计划,同当地驻军、警察、宪兵以及特务机关(各大、中城市都有军统局派驻的特务分支机关,如稽查处之类的单位)切取联系,采取侦察防护等行动,以保证蒋介石居住和行动的安全;陈善周、黎铁汉分任警卫、特务两股的股长。

值得一提的是警卫大队。这是一支保卫蒋介石“内廷”亲兵,由三个步兵连、一个骑兵连和一个机炮连(装备机关枪、步兵炮)组成。大队长是楼秉国(浙江人),各级军官都是从中央军官学校和中央警官学校挑选来的,士兵为江南人,多数是从浙江师管区征集来的子弟兵。蒋介石又从警卫大队挑选一批军士和上等兵,编组一个卫士队(相当一个连),驻扎在官邸附近;他身边的便衣卫士即是从卫士队挑选出来的。卫士队虽是蒋介石的禁卫亲兵,当他单独乘飞机去各地,若不是长期驻在某地时,一般只带几个警卫和侍卫随行,不调动卫士队。

经过一番机构和人事调整后,陈布雷和侍二处仍负责幕僚文字工作,警卫和保护蒋介石的工作主要由钱大钧和蒋孝先负责。但钱大钧和蒋孝先两人走在一起后,并不和谐。

钱大钧是蒋介石留学日本军校时的同学,但出身贫寒。在没发迹之前,钱大钧出国留学和日常生活所需,都是由岳父家支付。岳父欧阳耀如是老同盟会员,当过江西省参议员,有六个女儿。钱大钧虽是军人,雅驯有余,刚毅不足,当过上海警备司令,但从不拍桌发怒骂人,极其爱好书法,每天练写蝇头小楷,一不会跳舞,二不打牌,在家不谈政治。但他在军界、政界并不以自己的儒雅出名,而是传奇的艳遇而在国民党高层传得沸沸扬扬。钱大钧的妻子是欧阳耀如的大女儿欧阳藻丽。一次欧阳藻丽患重病性命垂危,担心死后子女受后母虐待,于是向父母和钱大钧表示,希望老公续娶三妹欧阳生丽为妻,以照顾她未成长的子女。钱大钧死活不赞同纳妾。欧阳藻丽爱子女心切,强行把妹妹关在他的卧房内。欧阳生丽年仅及笄,秀丽活泼动人,钱大钧时为上海警备司令,也不拒绝。两人天天睡在一起,竟然产生了感情。有了爱情,两人只等欧阳藻丽溘然一闭目就举行婚礼。谁知欧阳藻丽不但没死,反而逐渐愈好起来,很快就可以下床了。这边人病好了,那边生米煮成了熟饭,怎么办?钱大钧得了小姨,只好决定娶为新妻。岳父母拼命反对,不得不送三女儿去日本求学,以躲开钱大钧。得知这个消息后,钱大钧几乎发疯,堂堂上海警备司令竟在路上乱跑乱撞,要去自杀,幸亏副官步步紧跟保护才无恙。岳父母见此情形,知道事情难以挽回,不得不松口,让他们成为不结婚的夫妇。

对于这样一位靠“吃软饭”起家的侍从室主任兼侍卫长,第三组组长蒋孝先哪里瞧得起他。

蒋孝先是何许人也,为何如此气粗?他是蒋介石的族孙辈,与蒋介石的亲随侍从副官蒋孝镇是兄弟行。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后一直在宪兵部队,出任过宪兵第3团团长。1933年春长城抗战时,他率宪兵部队进驻北平,兼任北平宪兵副司令。在北平,他却并不抗日,专门镇压抗日活动,屠杀无辜青年,另外就是“修理”张学良的东北军,抓他们的人,缴他们的枪。1935年年底,蒋介石去北方解决“华北自治运动”前,何应钦已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协议中国撤销在平津和河北的党政机关,撤走在上述地区的部队,宪兵第3团被逼撤出北平。在第3团撤往西安前一日,蒋介石把蒋孝先调回侍从室,为少将高参。在这次改革中,蒋孝先正式上任第三组组长。

侍从室里侍卫长与第三组组长的职权很难划分。钱大钧与蒋孝先各有所恃,一个是东征时的黄埔教导团老团长,一个是少壮派“皇亲国戚”。因此,谁也不服谁,工作上形成各有所推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又亲自插手第三组的人事,一个便衣卫士的任免,也非亲自考询决定不可。蒋孝先虽然傲气,但职位在钱大钧之下,且到侍从室不久,人事方面都已排满,滴水泼不进,当了光杆组长,较之在北平任宪兵副司令独霸一方、为所欲为时不可同日而语,时常牢骚满腹,怪话连篇,大唱其“一事无成……两鬓斑……”京剧,上班看报纸喝茶之余,就到各办公室串门子,与侍从室同僚们发牢骚:“我这个光杆组长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而且谁也不能得罪。你们倒好!不过请记住:走得拢,打得重。”

这样,侍从室的警卫工作形成钱大钧与蒋孝先扯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