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7716100000019

第19章 改革新政与民享(4)

居住证积分制度并非上海首创,在此之前,深圳市于2008年8月1日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2010年,广东以居住证全面取代暂住证,并于随后推行积分入户制度。2010年,深圳市出台《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试行办法》,规定凡已办理深圳市居住证、纳入深圳市就业登记且缴纳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通过该办法申请入户。2012年,深圳全面取消招调工入户政策,统一通过积分入户。《深圳市2012年改革计划》提出,深圳将推“居住证+社保”入户新政,以居住证为重要载体,以入户积分参数为依据,建立非户籍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变的合理门槛和常态通道。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积分管理并非没有争议。积分制度打开了上海户籍管理的大门。一方面,对于学历较高的本地就业者来说,达到标准分并不困难,本科毕业积90分,年龄26岁可以积30分,缴纳社保的年限一年还能积3分。另一方面,对于此前就没有在居住证A序列的一部分人来说,改为积分制后,仍然难以达到120分标准值,积分的门槛依旧比较高。《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根据上海此次出台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居住证持有人尽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贡献来累积积分,但实际上对于外地农民工来说,让孩子在上海读书升学的条件依然高不可攀。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谈儒勇也指出,《管理办法》能更好地管理和保障来沪人员合法权益,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明确来沪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帮助来沪人员更好地融入上海。当然,《管理办法》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理居住证的门槛。

好在也有不少加分条款,给农民工留有一定的机会,比如在环卫行业就业的,从业5年可以加20分;此外,持证人在上海工作期间获得表彰奖励的也可积分,根据获奖级别不同,可以分别获得30到110分的加分。这些加分条款无疑给那些学历较低且缺乏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工带来了一线希望。

居住证办理及积分申请流程

根据《管理办法》,公安部门负责居住登记及《居住证》证件等相关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居住证》积分等相关管理。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置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公安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委托,具体承担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工作。人才服务中心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委托,具体承担《居住证》积分办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办证程序、提高办证效率,《上海市居住证申办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规定,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收到申办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应当出具受理凭证,在规定时间内移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公安部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按照就业或者投靠、就读管理的相关规定核定。《居住证》由市公安局统一签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领证。

《实施细则》要求,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房屋管理、教育等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定期交换机制,分别提供就业登记、参加社会保险、本市户籍人员基础信息、居住房屋信息、学籍和学历等信息;对能够通过比对方式核定的信息,可不要求来沪人员提供书面证明材料。

《实施细则》明确了两类应注销居住证的情形。一是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在居住证信息系统中注销,包括持证人在申办时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居住证》的;持证人情况发生变更且不符合《居住证》办理要求的;其他应当注销的情形。

二是由公安部门在居住证信息系统中直接注销情形,包括持证人逾期60天未办理签注手续的;持证人已转办本市常住户口的。

上海居住证“积分制”的突破与进步意义

“一境之内居然需要以移民式的打分制划分人群,的确令人悲哀,却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众多的人口、日益恶化的环境、不同的保障水平,决定了境内技术与资金移民成为大城市政府的理性选择。一个正义的、可行的并且稳定的户籍改革,至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于上海市居住证新政,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如是说。半月谈网将上海居住证积分制评价为“‘最不坏’的户籍新政”。事实上,正是如此。自从2013年6月19日上海市政府关于《管理办法》相关情况介绍的新闻发布会之后,人们普遍对上海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在户籍改革上,上海并不是走在最前面的,但可以说是走得最稳健的。先后有大连、兰州、河南等省市已经、正在或将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的区别,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重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认为,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作为人口流入大城,马上彻底取消非农户口,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所有准入限制,肯定不现实。因为名称改变容易,提供大量均等的公共服务却不是一个城市马上能承受的,所以,实行居住证制度乃至进一步实行居住证积分制,采取一种稳健的渐进性的户籍制度改革,不失为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一个现实的选择。

在此之前,广东已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积分入户制度好几年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公众的认同度也很高。原因在于,积分制相对公平公正,可操作性较强。积分制既不是完全基于功利因素的考虑,也不会造成城市人口不受限制的瞬时失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而不至于在短期内一哄而上,然后很快销声匿迹。上海实行的积分制度保证的是在流入地工作和居住的稳定性长期性——也就是你对于目前居住的城市有一个长期委身的打算,这个城市对于你也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明确预期。同时积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流入人口的正向努力方向和上升渠道,有利于减轻城市对于流入人口的管理压力。有评论认为,在户籍壁垒依旧高耸的当下,户籍改革真正动起来很重要,上海的居住证积分制值得那些依旧谨守户籍樊篱纹丝不动的地方积极借鉴。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指出,这项政策的积极意义是打通了积分体系,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学历、职称等条件门槛,使得普通劳动者享有对应公共服务的可能性。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常敏认为,上海户籍制度的改革在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缓解城市二元矛盾、人口流动、人口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传统户籍制度出现的重大转折点。传统的人口管理制度以户籍地管理为主,随着居住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未来的人口管理将逐步向居住地转移。

上海新政显然对于优质年轻人的未来垂涎欲滴,而对于步入中年、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低技能人口,则显得颇为残酷。对于此次居住证新政的推出,舆论显然很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的中高考权利问题,但从具体的积分体系来看,新政很巧妙地回避了问题本身。因为从表面看,120分的积分对于许多本科毕业抑或有一定技能的人群并不成为一个问题,但需要看到的是,此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目前并不需要考虑孩子中高考的资格问题。而恰恰是最需要解决的中年务工人员的子女,却依旧面临居住证新政的高门槛。

叶檀也提醒:“上海积分制的做法值得鼓励,却没有解决关键的问题。首先,政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未必是市场真正需要的紧缺人才。

得到高分的很有可能是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亦步亦趋的高级打工人才。其次,投资纳税拉动就业可以获得高分,但真正的企业家早已是国际人士,这座城市应该给予创业者以足够的关注,不然很难拉动当地就业。”

《城市晚报》评论认为,上海的居住证制度乃至居住证积分制度,应该是一个进步和改革过程中的步骤,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居住证不等于户籍制,拥有居住证的人可以保留户籍所在地的所有福利,对于人口大国而言,这是难以忍受的巨大资源浪费。因此,在恰当的时候应由中央政府出面,勾销拥有居住证的人在原籍的福利,以示公平,尽快把居住证等同于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