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7716100000018

第18章 改革新政与民享(3)

上海的居住证“积分制”改革一方面呼应了国家推进城镇化、加快户籍改革的战略决策。中国户籍制度最难啃的骨头在直辖市,所以,上海的动作意味着户籍制度整体改革终于开始。改革另一方面也是应对城市日益加剧的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需要。2012年,上海市户籍人口老年人数量为367万,占比高达25.4%,老龄化势头迅猛,高龄化也呼之欲出,年轻人口在其他城市可能仍被视为引入生产要素,而在上海却已是“刚性需求”。所以,上海希望通过居住证的积分制调节目前来沪人口的结构。

此外,资料显示,2002年和2004年,上海市相继出台了《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居住证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探索居住证制度管理已经超过10年,改革条件已经具备。长期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指出,户籍政策放宽,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公平,外来流动人口给城市做出了贡献,自然应该更公平地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吸引高端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创新转型,吸引低端劳动力,有利于满足服务业的需求,缓解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居住证申办条件:“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高级法律专务江子浩介绍,《管理办法》共7章46条,包括总则、居住证一般规定、居住证办理、居住证积分管理、持证人待遇、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规范了6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明确居住证的功能和载明信息;规范居住证的申办、核定与发放;明确居住证积分制度的内容;明确持证人待遇;明确相应法律责任;明确过渡条款以及与相关规定的衔接等。

《管理办法》明确居住证具有三方面的主要功能:一是作为持证人在本市居住的证明;二是记录持证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三是办理和查询个人积分,办理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个人相关事务。《管理办法》还明确,《居住证》的载明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公民身份号码、近期照片、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居住地住址、签发机关和签注有效期限等。

《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应当符合“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两个基本条件,根据申办条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对申办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合法稳定居住”包括自购房屋、租赁房屋、单位宿舍和居(村)委会寄宿证明;“合法稳定就业”包括就业、投资、开业、从事个体经营,申办者需要提供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等证明。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翁华建指出,以“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为基石,便于加强人口管理,促进上海人口规模增长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居住证享受的待遇:积分达到标准子女可异地高考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介绍,达到120分积分标准值的持证人,可享受相应的就业、养老、医保、住房,以及子女在沪参加高考的待遇。通过积分制的形式,上海针对外来人口形成了一套包含义务、权利的“新上海人资格体系”。

但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后与户籍公共服务待遇还有三个主要差异:一是父母不能投靠,二是不能享受本市低保待遇,三是不能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异地就业者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与医疗保险,居住证与户籍含金量相差不大,可以替代户籍使用。拥有居住证者不必放弃老家的田地、社保等,相当于同时拥有两份保障。

实行积分制后,符合条件的,依然可以申请“居转户”。根据2009年起执行的《上海居住证转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申请户口的居住证持有者必须满足五大核心条件:一是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二是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三是持证期间依法在本市缴纳所得税;四是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五是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毛大立介绍,现在积分主要是针对居住证积分,不涉及落户政策,居转户和直接落户政策继续按照现有的规定执行。

居住证积分制详解:由基础分、加分、减分和一票否决四部分构成

变“条件管理”为“积分管理”,是此次上海居住证改革的最大亮点。

此前上海实施的居住证制度,按照申请人的不同分为居住证A、B、C证,A证为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审核实行按照要素计分制;C证则是一般居住证,针对普通外来从业人员;对于留学人员实行人才引进类居住证B证。而上海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取消了此前人才居住证(A证、B证)和一般居住证(C证)的差别,统一施行“积分管理”。

所谓“积分管理”,指的是在居住证管理中采取积分制度,即通过设置积分指标体系,对在上海市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的上海市居住证持有人进行积分,将其个人情况和实际贡献转化为相应的分值。

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居住证每年签注一次。为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期内的原人才类居住证持有人被统一赋予120分的标准分值。原人才类居住证持有人情况发生变化导致积分下降的(如出现减分因素),按照新的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积分。

积分规则分单项指标积分规则和总分积分规则两项。基础指标和加分指标(属于单项指标积分)中,同一单项指标的积分不重复计算,取该单项指标的最高分;减分指标中单项指标的扣减积分,按照扣减项目进行累计扣减。在总分积分规则中,持证人总积分等于基础指标与加分指标积分之和减去减分指标的累计扣减积分,总积分的最低分值为0分。

基础指标中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两项指标,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积分;加分指标中的“投资纳税”“投资带动本地就业”两项指标,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积分。

上海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对于年轻人、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人才有着明显的青睐。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年龄指标的分值最高30分;教育背景指标最高110分,持证人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被国家认定的国内外学历学位可获得相应积分。加分指标包括紧缺急需专业、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远郊重点区域、全日制应届毕业生、表彰奖励、配偶为本市户籍人员等指标。

《管理办法》的形成主要经过了国际国内比较借鉴、系统设计、实测模拟和专家论证听取意见等过程。指标体系中包括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在上海工作及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基础指标,并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服务管理需要,设置加分指标、减分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各指标项目根据不同情况划分具体积分标准。

此外,积分指标体系还将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管理办法》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体现了“五个突出”,对于具体指标的设计,注重指标的通用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

弱化“条件管理”而采用“积分管理”,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变化将促进人才引进并留住人才,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积分制方式使其增加了筹码,可减少引进人才的成本。“引入积分管理,突出了能力和贡献的导向,为平凡岗位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了一个融入渠道。”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