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7716100000014

第14章 衣食住行惠民生(3)

2012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此报告是国内第一份针对不同城市计算PM2.5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高达8572人,经济损失高达68.2亿元。同时,《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分析》报告也指出,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该报告指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3年年初山东潍坊被疑有企业往深层地下排污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环保部数据表明,中国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57%的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2011年上半年,七大水系除长江、珠江水质状况良好外,海河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超过40%,为重度污染,其余河流均为中度或轻度污染;90%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近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另据媒体报道,2006年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一项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及预防措施的调查,环保部曾表示,一旦结果出来,“将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公布”。两年前,这场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终于完成,各界翘首期盼。但2013年2月,环保部却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北京律师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的公开申请。而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环保部2013年2月20日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也称,个别地方因环境污染出现癌症村。

不能要GDP不要环境

自从雾霾肆虐以来,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13年两会期间说,主要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

而关于水污染出现的原因,曾获得七部委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项的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分析认为,饮用水源地一般在河流上游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渴望高额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导致矿山开采和冶炼、石化和化工等高污染行业“遍地开花”,管理粗放、执法不严,导致水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全国两会人大各代表团、政协各专委会提交的议案和提案中,有关环保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据透露,仅有关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内容,全国就有13个省的接近400位代表、委员提出了相关议案和提案,致公党中央等还提交了团体提案。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从2013年到2023年,是中国环保工作最为关键的10年。我们将要经历工业化和城镇化最后一个高潮,这意味着环保的压力会史无前例地加剧,民众要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呼声也将史无前例地迫切。另外,对已然千疮百孔的河流、土壤、大气、生态系统以及有限的资源能源而言,守住这10年,或许以后一切还有修复修整的机会;而一旦失守,我们也许真的要面临一场生态灾难了。

“放眼望,头上蓝天白云,山上绿树成荫,水中鱼儿嬉戏,湿地候鸟群集,城镇布局合理,大地繁花似锦,麦浪稻波万千重,水丰草茂牛羊肥。利用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沙漠变成了绿洲。

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发电以海水为原料制作淡水,北方不再缺水。

人工驱云降雨化解了干旱。科学统筹整治江河湖海使洪水不再泛滥。环境综合治理,气候风调雨顺。”这是一位网友描绘的美丽中国画卷。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这个中国梦的抓手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会再采用美国人那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炫耀性消费”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人将要采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生活的品质,而不是追求生活物质的数量。潘家华认为,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成为新时期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理念和行动,而不只是口号。

自主创业梦

就业是收入之源、生活之本;而创业是很多人期盼的富裕之道、成功之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和资源,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事业无所谓大小,但或者可以带来自由和自主的生活,或者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或者可以从中体验到奋斗和进取的快乐。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家对创业的支持和鼓励,孕育了众多创业梦想者。毕业后创业、白手起家、赚钱致富……一直是很多人追求的梦想。如何改善创业环境,改善社会风气,让创业不再是场大冒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业和创新,关乎整个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也关乎每个国人人生价值和创业梦想的实现。

创业活动“量高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自主创业经历了三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个体经营开始放开,乡镇企业迅速崛起;90年代,干部下海经商办企业,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2000年后,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大学生毕业创业和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形成了新的自主创业高潮。

2013年1月,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技园发布了《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2-2012)》。报告指出,2002-2012年是中国最好的创业时期,在这10年里,中国的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创业环境缓慢改善,创业机会变多,尤其是高学历创业者的创业效应显着。

报告显示,在参与全球创业观察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创业排名已从2002年的11名提升到第2名,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认为,自主创业是中国扩大就业一条重要的渠道,也是新时期推进充分就业的主要动力,开创了中国就业新的格局。同时,自主创业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公民就业观念,有利于带动中国就业格局产生重大的变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指出,过去10年间中国创业活动有四项变化和四项特征。四项变化是:创业活跃程度日益提高,全员创业活动指数(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从2001年的12.3%增加到2011年的24%,表明中国有更多的创业企业出现和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创业转型基本完成,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从生存型为主导转变为以机会型为主导,发生转型的条件之一是2002-2011年间,创业者中“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数在逐步提高,创业机会在逐渐增加;创业环境在缓慢改善,创业机会变多;高学历创业者的创业效应显着。同时,在现阶段,中国创业活动虽然以机会型创业为主,但是创业活动的整体质量不高。创新对创业企业的贡献率依然有限,高学历创业者比例在全球排名中依然落后,创业活动国际导向程度低,区域创业活动差距大。创业活动较多地集中于低技术行业,以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主,尽管能够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但对长期经济增长和出口的贡献相对不足。

改善创业环境才能让梦想翱翔

虽然社会上创业热情高涨,但正如前所述,中国创业活动整体质量还不高,一个突出表现是创业成功率低。大学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是当前中国自主创业的主要群体。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而欧美国家则达到20%至30%。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高文书2013年3月3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留学归国人员2008年只有5万人,2009年突破10万人,2011年近19万人,2013年达35.35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留学归国人员中,自主创业者占15%。在返乡农民工中,有创业意愿的占到两成以上。但与欧美等国家的自主创业比例相比较,中国自主创业仍发展缓慢。

为什么自主创业的比例偏少?专家分析,一是国民创业意识较弱,创业者比例偏低。有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够成为官员,近七成的家长不赞成子女创业,希望子女自主创业的不足3%。

二是创业资金难筹集,这也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难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2012年4月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79.1%的网民认为是“缺少资金,融资困难”,61.2%的网民认为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52.0%的人表示是“市场推广困难”,还有24.9%的人认为是“团队的合作和协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