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93

第93章 3以高品位的校园艺术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1)

董首恒陈央姚海滨

(浙江工业大学团委杭州310014)

摘要高品位的校园艺术活动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积极引进高雅艺术,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状做法

人的和谐发展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是塑造心灵和滋润心灵的。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人格提升、心性拓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培养的精英人才,不应该是一个知识丰富、能力超群却性情琐碎、心智鄙俗的人。而高品位的校园艺术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正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途径之一。

1.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的多元化信息渠道使校园文化部分内容正发生着畸形嬗变,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粗俗的、浅层次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文化现象充斥着校园文化建设空间;一些非艺术化的事物以所谓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校园。面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要凸显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广泛开设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用高雅、健康的艺术占领校园文化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自觉抵御低级的、堕落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审美情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为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

2.不断增大的校园与不断贫瘠的艺术

众所周知,高校扩招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增大的校园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大学生文化涵养的缺失,艺术素质羸弱成为一种让社会各阶层忧心忡忡的普遍现象。曾几何时,一些大学生不再热衷于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的交响音乐,也丢弃了《梁祝》、《二泉映月》等洋溢着浓重中华文化的传统名曲,取而代之的是MP3随身听里无休无止的、同一主题的爱情呻吟;来自我国港台地区、韩国的流行歌曲,偶像明星垄断了一些大学生的视野;好莱坞大片的惊险刺激、日韩肥皂剧的传奇情节,成为高校校园中最无聊的谈资。连续两届的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全国亿万观众屡屡对有的歌手可怜的文化素养感到可笑和惋惜。据调查,北京某高校对100名大一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听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仅有21人,而知道《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的仅有15人,更令人可笑的是,100个人竟无一例外地知道裴勇俊和RAIN是韩国的一线明星。这种巨大的反差一方面折射出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匮乏,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同样的危机:那就是忽视了原本可以在青少年心中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校园艺术活动。不断增大的校园与不断贫瘠的艺术让人们迫切地感受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势在必行。其实,在这方面,也有令人感觉振奋的地方:广大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小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常渴望接触高雅艺术,这种期待与渴望成为高雅艺术在高校传播的原动力。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亲自到全国几十所高校做高雅艺术的普及讲座。他每到一所高校,几千学生自愿前来旁听,座无虚席,据说楼道的走廊里面都挤满了人,效果非常好。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力资源,正确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大学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功能,是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校风、教风和学风,不仅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3.以高品位的校园艺术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浙江工业大学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以推进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先进文化为导向,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创新手段,建立了“引进、扶持、送出”机制,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先进文化教育,引领我校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全面和谐地发展。

3.1引进高品位、高层次的高雅文化活动,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央歌剧院和浙江歌舞剧院先后走进学校,为学校师生带来音乐艺术的盛宴。在中央歌剧院专场演出过程中,工大师生的良好的艺术欣赏风貌,不仅深深感染了艺术家们,更是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赞誉。高雅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考验和人类的审美实践的检验,是全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高雅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高雅艺术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培养人格,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开发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更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吸取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文化营养,抵制不良的文化影响,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学校在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注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使命感。在整个活动中安排了“民族精神”、“传统艺术”、“经典作品”三个主题系列,组织和引进了16场优秀艺术作品展示。“民族精神”系列包括“永恒的长

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创意实践活动表彰大会,暨《长征组歌》大型合唱音乐会,之江学院交响乐专场演出,演奏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色娘子军》等著名作品;“传统艺术”系列包括信息学院组织开展的浙江卫视王牌戏曲栏目《戏迷擂台》的戏曲“走进校园”活动的4场擂台赛、越剧《梁祝》、京剧《宝莲灯》,校团委还举办了“2006在杭高校校园戏剧新剧目邀请赛”等;“经典作品”系列除了中央歌剧院专场演出,还包括浙江歌舞剧院交响乐屏峰校区专场演出,举办了著名中国画家何水法等大师的作品展等。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学校还开展艺术讲座和学术研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真正培养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3.2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拓展学生心智,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创建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拓展学生心智、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学校每年都开展“十节二十杯”、“六个一百”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和美好心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各级团组织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及社团联盟等组织作用,营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服务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各级团组织注重扶持艺术类社团的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各类高雅艺术演出活动。先后推出“艺林漫步”艺术文化节、首届同学节上演的“夏季风”露天晚会、成教学院开展的浙江省第四届“同一首诗”大学生原创诗词朗诵比赛、校学生会开展的TOP.10校园音乐风尚典—校园歌手选拔赛、化材学院开展的“梦?想?飞”小鸭文艺晚会、药学院开展的“青春之歌”主题文艺晚会、社团联盟开展的“My night”cosplay秀暨“我的大学”校园征文大赛颁奖晚会、人文学院开展的“落花时节”梦工场话剧专场演出、艺术学院开展“艺术潮”专业系列讲座、环境艺术设计艺术精品展示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深受学生欢迎。同时还加强对艺术活动场地的建设,学生活动中心设有钢琴房、舞蹈房、多功能演播厅、乐团综合排练厅等,旨在开展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工大学子了解艺术、亲近艺术的迫切需要。其使用功能紧紧围绕着艺术教学、艺术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任务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艺术交流的场所。

3.3支持社会实践,注重素质教育实效

学校成立的“星星索大学生艺术团”、“学生合唱团”积极参与各类文艺展演。艺术团本着培养学生艺术才能,挖掘学生艺术潜能,活跃学生课余生活的宗旨,在校园里主办、承办了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举行了“星星索大学生艺术团”成立晚会暨校际巡回汇报演出、“橙卡杯”社团之星颁奖晚会暨“星星索”艺术团汇报演出,承办了“屏峰竞技?新光闪耀”颁奖盛典、参与演出“金鸡报晓”首届大学生艺术汇演、“飙星立艺”星星索大学生艺术团成立三周年艺术庆典晚会,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好评如潮。除此之外,艺术团成员更走出校园去展示自己,在社区、在农村都可以看到工大艺术团的身影,同时还选派节目参加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各类艺术比赛等等。

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审美活动,带动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和层次,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育了学生的健康人格,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成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营造了一个人人渴望成才,人人能够成才的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弘扬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才能使美育真正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作用。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思考

刘玲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新增长点,对新兴学校而言,建设好“精神文化”是核心或首要任务。文章以“以人为本、继承与发展、形神统一、特色导引”为原则,探讨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举措。

关键词校园文化精神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1.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经营中积累的,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构建和谐校园,既包含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实践表明,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形成的源泉,是制度文化的必要保障,是精神文化的良好载体,是学校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作为一所凝结着十余年浓厚积淀的学校,要铸造具有学院特质、在省内高职院校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校园环境,营造培养“和谐、奋进、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的平等的交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呼吁自主创新的现实要求下,精心培育这个根,关键是要从制度上鼓励和培养师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从而为师生的实践提供适宜的土壤。基于此,学校文化才能成为师生心灵的港湾,才能营造师生学校共生双赢的精神乐园。

1.2继承与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既要着眼于过去,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如当年宁大职教学院的“职教风”,以其独特的职业技能特色成为宁大的一个文化品牌,曾影响着历届职教学子的成长。学校独立后,发展建设面临着校内外环境的重大转变,学校文化建设要与之相辅相成,并注重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学校优秀传统,广泛吸收和借鉴高职院校文化成果发展,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现其开放性、多样性和辐射性。

1.3形神统一

一种好的学校文化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围绕学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既定目标,要防止“器物之教”、“技艺之教”,忽视学生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和生命境界的提升的现象发生。只有明确定位、丰富内涵,在内容上做足了功夫,再加上形式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审美价值与育人价值的统一,学校文化建设才能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