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71

第71章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

董乃涵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学校学费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公众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它不仅是家庭负担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都在探讨的公平和权利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学费存在偏高的现象,主要是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费成分分担

我国高校自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并轨,全面实行收费制度,且学费一直呈上涨趋势。按照世界上通行的做法,高等教育属于义务后教育,国家对作为受益方的学生或家长收取一定比例的高等教育费用无可厚非。据很多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受益人大多是来自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这些家庭既有意愿又有能力支付学费,学费水平的高低对富裕家庭出身的学生的入学行为影响很小。免费的高等教育意味着公共财富被转移支付给了中等及以上收入的家庭。但是,学费也不宜过高,一般学界认为过高的高等教育学费会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难以支付,从而也会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1.我国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概况

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明显向个人倾斜,再加上高达10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这为中国家庭和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提供了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从1997-2000年,人均GDP平均增长不到6%,而学费却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率。到2000年,学费负担已达到人均GDP的59.5%,远远超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因此,高等教育学费对我国居民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收入的不平等性,各阶层对学费的承担能力也是不平等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城镇金融资产的分布是:收入最高的20%家庭拥有总金融资产的48.5%,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只拥有7.1%;农村居民的金融资产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低收入家庭几乎没有金融资产。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已经很高。

2.我国高校学费与国外的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与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的学费和收入水平作个比较,来判断我国高校的学费水平如何。日本供养1名大学生的支出占中等家庭收入的15%左右;澳大利亚规定,高等学校学费为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欧洲国家的高校有的不收学费,即使收学费也很低,如英国只收1000英镑[3]。而2005年,我国的学费按照4810元[4]来算,那么学校占我国农村中等收入家庭的比重为41.45%,要远远高于上述国家的学费水平。

还可以采用另一个衡量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的指标——学费占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来衡量我国的学费水平。1994~1995学年,美国高校学费占公立高校经常性成本的比例为18%,新加坡为20%,香港为18%,澳大利亚为20%。如果上述国家/地区都属发达国家/地区,跟我国国情有差距,那么我们来看发展中国家高校学费占公立高校经常性成本的比例:印度为18%,印度尼西亚为11%。世界银行在一项研究中,考察了33个国家学费占公立高校经常性成本的比例,其中低于10%的有16个,介于10%~20%之间的有9个,20%~30%之间的有6个,30%~40%之间的有2个。我国2003年学费按照4424元计算,该年度生均经费成本为14963元,则学费占生均经费成本的比重为29.5%。

从家庭的支付能力来看,我国高校的学费到了不能再涨的地步。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学费上涨10%,有6.2%的中学毕业生会做出不上大学的决定[9]。要做大做强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真正的“科教兴国”战略,政府需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目前我国每年教育投入只占GDP的3.3%左右,不说跟发达国家相比,就是跟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考虑到家庭的现有承受能力,必须对高校学费加以控制。

3.简短的政策建议

如果高校学费稳定在目前的水平,那么如何解决我国众多的贫困学生的就读问题?大学生主要靠家庭资助来完成学业,所以高等教育费用与家庭收入紧密相关,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对学费十分敏感。如果政府和高校能够给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降低其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1应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

包括各种形式的学生资助政策,如奖学金、勤工俭学、学费减免和助学贷款等。我国现阶段的奖学金包括专业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前者是对社会需要而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的某些专业提供补偿;后者是对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奖学金对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没有太大的作用,况且成绩优秀者同贫困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而勤工俭学和学费减免,普遍存在数额小、覆盖面窄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工作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将采取两大措施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公平,其中之一就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的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另一重要举措是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对家庭贫困生而言无疑于一场及时雨,表明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公平上将有所作为,高等教育公平的目标将为期不远。

3.2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高等教育

这不但有助于减轻公立学校的压力,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有益于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选择的公立高校。大力发展民营高校无疑是解决目前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一条良策。

3.3改革高校现行的刚性学费政策

我国目前的学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时是一刀切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到不同阶层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差异。实际上存在的阶层间差异,严重影响到家庭的高等教育承受能力。为减少进而消除以家庭经济条件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对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影响,有必要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高校对不同经济收入的家庭制定有弹性的学费政策,即高收入的家庭多负担,低收入的家庭少负担,政府和高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使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The World Bank Staff .World Bank Report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2]Ziderman,A.and Albrecht,D.Financing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Washington D.C.:The Farmer Press,1995

[3]宋光辉.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估算和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0~62

[4][6][7]袁连生.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163~169

[5]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何智蕴老师的课题调查报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高等教育消费问题研究》中的调查数据

[8]World Bank .Higher Education: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Washington DC.World Bank:1994

[9]黄晓慧,唐见病.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J].江淮论坛,2006(3):102~105

[10]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40